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幸福。那么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无论孩子多大,只要发现孩子有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人格缺陷、情绪障碍、社会关系不良、性别角色偏差等。你要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现代社会,儿童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异常行为时,往往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是否应该咨询心理医生。
以下主要是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精神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孩女孩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咬指甲的孩子往往伴有睡眠不安和抽搐。
2.吮手指
吸吮手指是婴儿期的常见现象,2-3岁后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果不消失,就是不良行为偏差。
3.屏住呼吸。
是指当婴儿被刺激哭闹时,过度换气后,会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嘴唇发青、四肢僵硬,甚至出现暂时性意识障碍。时间短的半分钟到一分钟,长的两分钟到三分钟。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
4.口吃
指的是打断、重复、说话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语言障碍。大约一半的口吃儿童在5岁前出现症状。
5.言语发育迟缓。
是指儿童的口语出现得比同龄正常儿童慢,发展得也慢。一般来说,18个月不会说单词,30个月不会说短句的都属于言语发育迟缓。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一个获得了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场合保持沉默。如果在学校不说话,在家说话。这种心理问题一般从3-5岁开始。
7.遗尿
指5岁以上不能控制大小便的儿童,经常晚上尿床,白天有时尿裤子。多见于5-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妥瑞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的抽搐。表现为眨眼、皱眉、皱眉、咂嘴、伸脖子、摇头、咬嘴唇、模仿怪物。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很难入睡。
是指孩子到了要睡觉的时候不想睡觉,即使躺在床上也不容易睡着,在床上不停的翻,或者反复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
10.夜惊
指睡眠中突然惊醒,怒目而坐,惊恐不安,表情痛苦,常伴有哭闹、气短、出汗等症状。大多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无法回忆。5-7岁的孩子最常见。
1.嗜睡。
是指在睡眠中突然睁开眼睛,坐起来凝视,下床走动。大多发生在睡觉后2小时内,醒来后无法回忆。可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尤其是5-12岁的儿童。
12.可怕的
是指从噩梦中醒来,能生动回忆梦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深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孩子不喜欢或不吃某种食物或某些食物,这是一种不良的饮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城市儿童约占25%,农村儿童约占10%。
14.拔毛癖
指童年时期无故拔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指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伤害他人、破坏事物的行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往往表现为殴打、骂人、推搡、踢打、抢夺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一般儿童的攻击行为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一般来说,攻击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暴力攻击和言语攻击。男生多为暴力攻击,女生多为言语攻击。
16.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去不熟悉的环境、不愿意和孩子一起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孩子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7.依赖行为
是指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与年龄不相称的一种不良行为。如果父母不在身边,这样的孩子容易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特别是母亲分离时的极度焦虑反应。无论男孩女孩都会生病,这与他们的性格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度依恋有关。
9.神经性尿频
是指每日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精神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10次以上。每次排尿都很少,有时只有几滴。4-5岁的孩子最常见。
20、神经性呕吐
是指饭后反复呕吐,但不影响食欲和体重的一种精神疾病。他们往往歇斯底里,以自我为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受明显的心理因素影响,尤其是女生。
1.性别认同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其真实的解剖性别相违背,比如像女性一样的男性行为特征或者对自己男性特征的持续否定。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2.孤独症
是一种以严重的孤独感、缺乏情绪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对环境反应奇特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生,男女比例为4-5: 1。
无论孩子多大,只要发现孩子有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人格缺陷、情绪障碍、社会关系不良、性别角色偏差等。你要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预防儿童心理疾病的方法
1.哪些行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1)父母对孩子太包办了。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作为父母,总觉得孩子还没长大,总觉得自己要时刻保护孩子。所以他们为孩子做的一切都太多,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动脑的能力和机会。但是,孩子并没有父母想的那么“没用”。有时候,他们更喜欢自己动手。但是,父母包办的行为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2)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父母的行为不好。他们怎么能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所以,为了培养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作风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
(3)父母忽视孩子。
孩子成长需要父母陪伴。对他们来说,最幸福的日子就是有家人陪伴的日子。但是,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有时甚至会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父母不尊重孩子。
父母要想得到孩子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孩子,这是互动的。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喜欢在外人面前批评责骂,孩子的面子怎么挽回?这样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5)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孩子不喜欢父母总是拿自己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因为每个人的优缺点都不一样,没有办法公平的比较。所以,总爱攀比的父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经常打骂他们的孩子
孩子有错,调皮,不听话,父母有必要给予适当的小惩罚。但如果孩子经常被打骂,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
2.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必须从小开始。具体做法是:懂得尊重和信任孩子;平时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尽量让孩子有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当孩子有所进步时,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如果孩子退步了,帮助孩子找出原因,下次再接再厉;不管多忙多累,每天都要有时间陪孩子。
总之,不要以为只有成年人才在乎自己的自尊。其实孩子也很在意,所以家长也要维护孩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