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父母来说,如何教育自己自私的孩子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那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纠正孩子自私心理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纠正孩子自私心理的方法
(1)不要把孩子放在一个只享受和满足欲望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位置。让他们知道满足他们的欲望和履行他们的义务同等重要。如果你有好吃的东西,你不应该自己享用,而应该主动和别人分享。在家务劳动中,经常想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父母,让孩子养成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习惯,而不是只想到自己。
(2)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即使合理的要求也不能服从。
(3)家长也可以用一些优秀的寓言来教育孩子。受儿童年龄、身心发展和社会经验的影响,儿童可能会忽略直接的言行,但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可以根据寓言中的例子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父母可以给孩子讲“我会让他们知道谦逊的美德”的故事。
简而言之,孩子的心智是;一片土地,父母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道德的收获:播下道德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收获。
父母对孩子的道德和心理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父母是员工最亲近的人。所有父母的言行都是坏孩子的例子。父母的责任应该是培养孩子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束缚。社会要求人们互相协调、合作、关心和帮助。一个人如果只想着自己,很容易发展成一个自私、小气、不受欢迎的人。
孩子自私的原因
很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自私,冷漠,不关心人。自私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具体来说,儿童自私心理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模式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4-2-1家庭模式中处于“中心”位置。爷爷奶奶和父母的照顾加强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物质和情感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他们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没有和他们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谦逊和奉献的良好品质。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自然缺乏与人相处的经验,不懂得处理与人的关系,所以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2.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太溺爱孩子,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孩子们总是对他们过分的需求有求必应。比如,孩子看到别人好玩好吃的东西,自己却不能分享,大人就会说:“别哭了,我们也买吧!”因此,它培养了孩子们对物质的需求。要包容和迁就孩子的错误,父母看到家里的“小皇帝”就发脾气。无论要求合理不合理,一切都取决于孩子,这是孩子自私思想发展的温床。这就让孩子变得自大,对别人的利益漠不关心,对正义的权益偏心,一切为了自己。是父母的过度溺爱培养了孩子的自私。此外,父母和家庭的错误角色和地位,以及不良的家庭氛围等。会鼓励孩子形成自私的想法和行为。
3.不利的环境影响
孩子的天性容易模仿,孩子自私心理的产生和身边的不良影响有很大关系。例如,一些父母或家庭成员自私、贪婪、心胸狭窄,或与他人斤斤计较,鼓励孩子在公交车上抢占座位等。这些都有可能让孩子在暴露的时候逐渐养成自私的心理。
纠正孩子自私心理的妙招
1.帮助孩子理解他人。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随便戴上自私的“帽子”。可以适当引导他们。单纯的说教可能效果不大。这个时候的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这些道理。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做游戏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帮助孩子理解他人,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人的感受。比如可以有一个角色扮演,母亲扮演孩子,夸大自私的不良后果,完全模仿孩子刚才的表现,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和看法,让孩子体会到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角色使孩子能够体验和感受他人的感受,知道自私对他人的伤害,从而促使他改变这样的行为。
2.让孩子意识到自私的后果。
提示提醒和讨论。当孩子刚表现出自私的行为时,马上骂他是不好的。他应该被提醒和讨论。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讨论的内容是让孩子明白自私的后果;自私的孩子不受欢迎。为了不陷入没有朋友一起玩,没有好名声的结果,孩子以后会意识到对自私行为的关注和纠正。
3.让孩子明白分享的价值。
孩子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原因是觉得分享就是失去。父母要理解孩子难以割舍的“痛苦”,让孩子知道分享其实不是损失,而是互利。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如果孩子表现出分享,试着肯定孩子所做事情的价值,让孩子感觉良好,自我价值得到认可。当一个孩子被其他孩子或大人分享时,被告知这是别人分享行为的回报,别人也感到温暖和快乐。这样的关心、爱护和对对方的体贴,如此多次,孩子的利他接受能力增强,自然会关心他人。
4.树立榜样,培养利他行为。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最基本最深刻的榜样。有时候,我们的父母对那些问路的人没有任何耐心。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甚至会觉得与自己无关,何苦呢?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别人的困难给予帮助,对社会抱有热情关怀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孩子关心他人。
反复训练孩子的利他行为,经常让孩子和小朋友进行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分享活动的快乐。另外,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孩子为父母服务。比如我们在家里买水果和蛋糕的时候,让孩子分发。如果孩子合理分配,我们会及时表扬和加强。当孩子表现出礼貌、给孩子看自己心爱的玩具、主动让座等良好行为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激发孩子继续这样做的欲望。
5.不要专门针对孩子。
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形成一定的“公平”环境,这对于防止孩子养成“排外”意识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孩子,家长不要把孩子放在一个只有享受和满足欲望,而没有履行义务的特殊位置。父母要让孩子分担适当的家务,让孩子知道满足欲望和履行义务同等重要。家长也要教育孩子,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需求,还要想到别人,要知道自己和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关系,自己有自己的志向,别人也有同样的志向。他们应该互相关心和爱护。好东西人人有份,谁也不许独占。这样孩子就会养成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习惯,而不是只想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