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自从在中国盛行之后,不仅走进了工厂生产车间,走进了企业办公室,如今,还走进了幼儿园。在园所实行6S管理,能够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启蒙环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班级里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综合素质。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将是园所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1
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整理(Seiri):将园所中的所有物品划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及时将非必需品处理掉,节约有效空间。
第一步:全面检查
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
第二步: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
第三步:清理非必需品
清理非必需品,就必须要理解——要衡量一件物品是否重要的是物品现在的使用价值,而不是原来购买的价值。
◊对环保无影响的物品(分类处理)
◊对环保有影响的物品(特殊处理)
◊无使用价值的物品(折旧处理)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销售处理)
第四步:每天循环整理并检查
从入园开始,每个环节都要自我检查,包括对物品要常整理,对教师和幼儿的行为要常规范等。
2
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
整顿(Seiton):将必需的物品整理出来,并分门别类加以标示,使任何人都能够准确无误地拿取物品。
第一步:分析现状,物品分类
根据物品特性,对物品进行命名和标示;
制定标准和规范;
确定物品的名称或代码;
标示物品的名称。
第二步:定置管理
整顿的三要素:场所、方法、标示;
放置场所:物品的放置场所要100%设定;
放置方法:易取;
标示方法:放置场所和物品一对一标示。
6S管理标识
第三步:目视管理。可使用各种颜色或物品的投影形状等来区分管理物品。
第四步:每天自我检查。整理不必要的物品,整顿物品的摆放是否规范。
案例:
在建构区,老师们分成几组进行“你说物,我取物”测试——30秒内准确说出自己想拿的物品的位置。由于对每件物品的位置都有着清晰的记忆,老师们甚至可以在10秒内说出自己物品所放地方。这得益于进行的6S管理,每件物品有着清晰的标示,让老师和孩子们取物变得十分方便。
郑园长解读: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孩子们的常规不好而犯愁,在反思总结中,我们发现一个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好帮手——标记。培养规则意识,让每个物品都有一个家。标记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对人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暗示作用,在班级环创中要恰当地学会使用标记,将标记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清扫:清扫垃圾,美化环境
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各个角落都清扫干净,保持清洁的环境。清扫是保证品质和效率的一种技术。
第一步:做好清扫准备工作。准备好必要的清扫工具,掌握详尽的清扫知识(技巧)。
第二步:清扫工作场所和设备。先将每个人的工作区域清扫干净,再对设备(钢琴、消毒柜、玩具柜、玩具架等)进行清扫。
第三步:分析解决问题。对班级内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需及时上报后勤主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第四步:制定标准并落实区域责任人,明确清扫对象、清扫部位、清扫周期,保证清扫的质量,让清扫工作标准化。
4
清洁:洁净环境,贯彻到底
清洁(Seiketsu):使“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得到维持并标准化。
第一步:提高6S意识。进一步提高主配班教师的6S意识,通过宣传图片、教育培训等,形成“人人6S,个个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6S不是知识,不是技术,而是应该做的事!对幼儿园来说,6S是一种态度,是有执行力的文化;对管理者来说,6S是基本能力,是管理的根本;对教师来说,6S是事业上的成就,是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6S管理不仅是一种现场管理,也是一种行为管理。园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完善制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特色。只有把6S管理理念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并做到长期坚持自上而下地去落实,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幼儿教育服务。
详情咨询:13290337653
文章内容声明: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整理发布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