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2月13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作出部署,强调要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条件保障,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落实激励保障政策等。
发布会还针对老年人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如何?老年人感染后居家治疗该注意什么?孕产妇如何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儿童发热后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平安度过冬天等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此外,据央视新闻,12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自14日起调整部分防疫措施。调整的措施包括:市民不用扫“安心出行”二维码,但保留“疫苗通行证”,进入部分指定场所例如餐厅,仍要出示疫苗通行证;取消“黄码”,市民如确诊将被赋“红码”,没有确诊则是“蓝码”;撤销从香港前往内地和澳门人士在口岸、机场的“检测待行”安排,旅客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可通行;调整本地核酸检测策略,将资源集中在高风险场所或人群,特区政府将减少向住宅大厦发出强制检测公告,改为在社区增加发放快速检测包;撤销居家隔离检疫人士佩戴电子手环的要求。
南北方变异株不同,北方病情略重孕产妇感染不会传染给胎儿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孕产妇如果感染新冠病毒会有什么症状?以及孕妇感染是否会影响胎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表示,从国内全国产科质控专家组汇总的国内情况和国际报道看,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总体上发病率和症状的情况、病程的情况都和普通人群比较接近,症状主要还是上呼吸道感染,比如说咳嗽、喉咙痛、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全身酸痛、发烧,主要是这些症状,重症的非常少,所以大家不用恐慌,病程也基本是5-7天。可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南方和北方变异的病毒株略有不同,北方略微干燥,天气比较冷,病情略重,但病程基本在5-7天,个例的重症主要和基础病有关,比如原来有肝肾功能不好的、高血压、糖尿病的,这些就及时就诊。
对于孕产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是不是会传递给胎儿,因为母体有胎盘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所以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但是如果是产后,妈妈、宝宝在一起的话还是要注意隔离,宝妈在空间上最好和新生儿有一定的隔离或者戴N95,可以母乳喂养。
孕产妇身边如果出现了感染者或密接应该怎么办?孕产妇应该如何加强自身防护?
乔杰表示,孕产妇身边如果出现感染者,其实也不用恐慌,如果是家人出现了感染的话,主要看家庭条件,尽可能在空间上有一个相对的隔离, 特别注意的是要不同餐,生活物品尽可能分开,卫生间要进行消毒,平时居住的空间要尽量通风。
如果是同事出现了阳性,有可能能够居家办公是最好的,如果是工作需要,还必须是同时在一个空间,同样还是要特别注意办公空间的通风,另外就是一定戴好N95口罩,这是特别关键的。其实对于孕产妇朋友来说,预防最重要。有可能的话,还是两点一线,尽可能少到公共场所去,不聚会、不聚餐。特别注意的就是戴好口罩的同时注意手卫生,从外边回来一定要洗好手,不管是肥皂水还是用酒精消毒,养成非常好的日常习惯。
另外特别重要的,其实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孕产妇还是儿童,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这都是非常关键的,还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孕产妇来说,因为去医院常规产检是必须的,尽可能预约好,到医院的时候更要注意N95口罩规范化的佩戴,同时减少候诊时间。现在妇产科整体上已经做了比较好的互联网线上咨询、远程医疗,有一些不是必须要去的产检,有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线上医疗的形式咨询。
另外,孕产妇学校的学习,希望孕产妇朋友和家属都能一块认真学习,很多知识掌握了以后,自己可以做好预防和监测。
如果孕产妇群体出现了发热或者干咳的症状她们应该怎么办?
乔杰介绍,当孕产妇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的时候,可以做核酸检测或者抗原检测,确定一下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居家抗原检测是比较方便的,但无论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 需要采取的对症措施都可以多喝水、物理降温,选择孕产妇可以用的中药来对症治疗。如果选用退烧的西药,超过38.5度以上,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这是对孕产妇相对安全的,特别要注意,选用退烧药都选用单一的药物,不要进行叠加,这样相对的可以减少可能的肝肾损害。特别是对于孕产妇来说,要注意有三个监测,这三个监测一个是体温,一个是心率,一个是血压,孕产妇朋友准备一根体温计,一个心率血压监测仪。要有自己的基础血压监测,当出现异常的时候,可以比较早的发现。特别注意的是,孕晚期的孕产妇还要关注胎动的监测,在孕晚期每天可以监测一个小时,每小时有三次以上胎动。如果症状持续发热3天以上,用了退烧药没有好转,或者出现了胎动消失,出现胸痛、胸闷、腹痛等等,要及时和助产机构联系,要及时就诊。
希望老年人减少外出家人近期可减少探望老人
有记者提问,老年朋友大多患有基础性疾病,他们感染新冠之后是重症人群的一部分。请问老年朋友到底应该怎样防护呢?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家里有人已经新冠阳性了,老年朋友应该怎样做好防护,避免自己被感染呢?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表示,其实任何年龄段都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但老年朋友一旦患病以后,较年轻朋友相对来说,重症发生率比较高。对于我们来说这组人群就是特别需要保护的人群,预防是第一位的。
首先,还是要接种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之后,可以明显降低老年罹患重症感染的发生率。
第二,在现在的情况下,希望老年朋友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密闭场所,如果是一定需要去,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另外,在整个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接触外界的环境,回来一定要洗手。
第三,加强通风,现在是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比较寒冷,通风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保暖的问题,可以把老年朋友放在另外一个房间,通风结束以后,室温恢复正常以后再让老年朋友返回该房间。
第四,老年朋友往往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现阶段一定要控制得非常良好,不能因为害怕去医院取药而停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购药,或者让亲戚朋友购药。
第五,老年朋友最近一段时间需要规律生活,不要太过紧张,有规律的睡眠,保证营养,但是也不要暴饮暴食。
有记者提问,老人如果在家里出现了一些咳嗽发烧症状,大家比较担心。想问一下出现这种症状,有怎样标准来判断是否可以在家对症用药?什么情况下需要将老人送医院,什么情况是必须要送医的?
李燕明表示,老年人和儿童在冬季都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对于老年人可能有一些特殊问题,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观察,了解老年人的基础情况。比如他基础心率是什么,基础血压是什么,基础的每分钟的呼吸频率是什么,基础体温是什么样的。另外,如果有条件或者有心肺疾病的老年人,要了解一下他基础的外周血氧饱和度怎样,如果一旦感染,要观察这些基础数据的变化。
另外,还要观察老年人一般情况的变化,比如他的意识状态怎么样,精神状态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进食怎么样,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是需要考虑就医的。第一,症状持续或者加重,比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第二,出现新的症状,比如出现了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或者突然出现肢体不能运动,特别是单侧肢体不能运动,或者是老年人不能进食了,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或者老年人出现嗜睡的状态,不认人了,出现定向障碍,这些都是危险的信号。另外,基础疾病的加重,比如老年人本身有冠心病的,出现心绞痛,原来有慢阻肺病或哮喘,出现了慢阻肺病和哮喘的加重,加重的时候也是提示老年朋友需要就诊。另外,一些基础疾病本身不太稳定的,比如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严重的心脏基础疾病,或者是有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这组人群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高危人群中的高危,对于他来说就需要格外重视。
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显著接种一到两周后产生个抗体
有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有公众认为接种新冠疫苗并没有预防效果,而且无法阻止反复感染,甚至反而认为感染一次之后还有可能产生抗体,认为没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想请问一下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其实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感染,也可以预防发病,另外也可以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
目前来看,新冠病毒疫苗现有预防感染或者发病的效果不是我们期望的那么理想,但是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球来看世界卫生组织、各个国家,还有相关的地区,都在推进疫苗接种的主要原因。
大量的监测和研究已经显示,不接种疫苗的话,尤其是在老年人当中,以及在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当中,不管是发生重症还是死亡的风险,和接种疫苗人群相比,还是非常高的。这种风险之所以高,跟没有接种疫苗有主要的关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程接种疫苗以及加强接种的话,就会把这种风险大大降低。我们建议还是通过疫苗接种来把这种风险降低,从而保护脆弱人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有基础性疾病的人
有记者提问,有老人认为,目前接种新冠疫苗有些晚了。请问接种之后多久能够产生抗体?
王华庆表示,首先,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老年人应尽快接种疫苗。疫苗接种之后要产生保护作用,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刚才你说到抗体,一般接种疫苗之后能够产生抗体是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但是如果要产生比较高水平的抗体,全程免疫之后大概在4周左右。
但是有一些时候我们要开展加强免疫,加强免疫之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更快、更短。另外,产生的抗体水平也更高。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这些老年人要尽快去接种疫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得到更好的保护。所以,没有完成接种的要尽快接种,没有完成加强的要尽快加强,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有记者提问,和青壮年人群相比,老年人接种疫苗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更高还是更低?还是其他什么样的?
王华庆介绍,疫苗的不良反应,第一跟疫苗的特性有关系,第二跟一些人的特殊体质有关系,这些人接种疫苗之后就会出现与预防接种无关的反应或一些事件。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不良反应当中绝大多数都属于一般反应,极少数的是异常反应。疫苗应用两年多来,我们一直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尤其是异常反应进行监测,从目前我们监测到的情况看, 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的人群,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其他人群发生的情况也基本类似,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儿童出现重症概率非常低有孩家庭应当这样储备药物
有记者提问,秋冬季节本身就是儿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很多儿童医院发热门诊迎来了就诊高峰,大部分症状都表现为发热、咳嗽等。请问,有哪些病原可以造成孩子的这些呼吸道症状?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介绍,冬季确实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病高发季节,发热、咳嗽也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很多,以病毒为主。像常见的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当然新冠病毒也是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毒之一,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等。其他的,细菌比如肺炎链球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都是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还有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比如经常听到的肺炎支原体,这些都可以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冬天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之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喘息、发憋等症状,博卡病毒有时候也会有这种表现。
有记者提问,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哪些药?一旦感染新冠,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用药和注意事项上是否有不一样?
钱素云介绍,有孩子的家庭应该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但是不推荐储备很多药物,如果储备很多药物保管不当还有可能导致孩子误服。
推荐储备的药物,第一类是退烧药,孩子发烧是经常会遇到的,对于6个月以上的小孩,我们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其中有一种就可以了。如果2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小孩,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月以内的小孩,不推荐常规使用退烧药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
其他的像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我们也可以储备一些像清热祛痰的药物。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孩子轻微的咳嗽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如果有鼻塞、明显的咳嗽等,可以做雾化、洗鼻子,家里可以用加湿器提高空气当中的湿度,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舒适度。明显的咳嗽我们可以备一些清热祛痰的中成药,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合他年龄段的药物就可以了,但是不主张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
另外,还有一个用药注意事项,像退热药物,不推荐、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也没必要交替服用。按照说明书适应的年龄段,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或者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之间的间隔时间。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因为小孩器官发育不太成熟,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和谨慎,如果自己拿不准的时候,现在也有很多医院都开通了互联网诊疗,我们也可以通过远程就诊来得到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
有记者提问,儿童感染新冠后有哪些表现?和成年人相似吗?如何有效帮助孩子抵御病毒侵袭?
钱素云表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的表现和成人是相似的,也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这是大部分孩子的表现。还有一部分是不典型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好、呕吐,甚至腹泻等等。还有个别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声音嘶哑等。但是儿童发烧的程度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可以烧得比较高,甚至39度多、40度,但他们的热程一般是2-3天,我们现在观察2-3天左右大部分孩子都退烧了。所以病程是3-5天左右,这是绝大多数小孩的表现,所以出现重症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哪些措施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抵御新冠病毒的侵袭?第一个措施是,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适龄儿童应该及时全程接种疫苗。现在对3岁以下的儿童还没有推荐的新冠疫苗,家庭里的共同居住者应该积极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对孩子也形成了间接保护。因为我们现在也发现,儿童发病大部分都是家庭其他成员患病以后聚集性发病。另外,家长也要做好自身防护和儿童防护。自身防护,也像前面几个专家提到的,包括外出回家以后要先洗手、洗脸,最好换衣服,然后再接触儿童。另外,家里要勤通风,有发热病人以后要及时隔离,物品和儿童分开。对儿童来讲,要培养他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冬季也尽量减少去一些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这些措施都可以减少病毒感染。另外,均衡饮食,适当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等,还有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互动,保持愉快心情,这些都有利于预防病毒感染。
那么,孩子发烧、咳嗽了,需要马上去医院吗?什么样的症状可以自行在家照护?什么样的症状需要送去医院?
钱素云表示,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我们一定要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小孩虽然有发烧等症状,但是精神挺好的,特别是退烧以后能吃能喝能玩,这时候就没必要特别紧张,也不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对症处理。
但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还是建议去医院,比方说,发烧持续3天以上还没有好转的迹象,这种情况下应该去;再就是孩子精神不好,也就是说即便是退了烧,精神依然不好,包括小婴儿有时候哭闹、烦燥、不好安抚,大一点孩子老是睡觉、没精神、脸色不好,这种情况不管他的体温高低都要去医院就诊;还有一些情况,咳嗽进行性加重,比较频繁,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就要去就诊;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明显的声音嘶哑等,要小心喉炎还有喉气管炎,这种时候也要及时就诊;当然出现了意识障碍、惊厥要马上就诊。特别提出大家注意的,三个月以下的小孩是特殊人群,包括新生儿和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热,还是建议及时就诊。
心血管病患者确诊后该注意什么?如何预防心血管病?
有记者提问,心血管病患者如果确诊了新冠肺炎病毒,居家治疗该注意什么?基础疾病如果加重了该怎么办?该如何评估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谢谢。
北京安贞医院常务副院长周玉杰表示,原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也不必太担心,他们在家里一定要把原有的疾病治好,一般都是冠心病、高血压或者心衰这样的疾病,他们都在服用基础用药。除了高烧以后多喝水可能影响心衰症状,譬如缓解肌肉酸痛的用药和心血管治疗药物,目前尚未发现它们相互之间的不良作用,所以大可不必焦虑。因为需要关注的主线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诱发和加重,如果把心脏的基础疾病管理好,把原有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用好,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克服焦虑思想。很多心脏病患者都是由于他集中听到了很多消息,恐惧导致他的疾病加重,所以大可不必恐惧,克服这种心理。另外长期服用心血管疾病防控的药物不要停药,停药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疾病。如果有持续性胸痛,还是到医院去,医院都是24小时开放的,来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何在家里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如果感染之后,他们是不是有更大的可能发展成重症?感染风险会不会加大?
周玉杰介绍,有心血管原有疾病的患者,特别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衰等,还有很多心内做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或者心外手术后的患者,这样一类患者在家里一定要注意,防止新冠感染。
很重要的是要吃得好、睡得好,别焦虑,这是非常重要的。要合理膳食,根据心脏病特点,低盐饮食、低脂饮食,要注意蛋白质、糖和脂肪比例要合理。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恐惧新冠病毒,这可能加重心脏病。
有四句话是国际卫生组织认定的居家生活原则:第一就是合理膳食。我家门口就贴了一个饮食金字塔,糖油盐过度摄入肯定是不利健康的,增加心脏负荷,所以一定要控制糖油盐的摄入。
第二是戒烟限酒。很多人觉得65度以上的酒能够杀新冠病毒,但是饮酒肯定先诱发心脏病,这个是可以肯定告诉大家的,戒烟限酒肯定对心血管疾病是有益处的。
第三就是适量运动。居家期间,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一般要注意肢体肌肉运动,要无氧运动,可以拉一拉哑铃,或者用矿泉水瓶做做肢体运动,肢体运动对心脏、对心血管都有好处。
第四就是心态平衡。我们还是要战胜恐惧,这一波新冠病毒就像我们出一次海一样,我们总归会胜利返航,努力让我们的心血管病不要进展成重症,也不要在居家中被诱发。
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我们知道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专家有什么建议?
周玉杰介绍,老百姓常说“头场雪、三九天、过小年”,这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由于天气寒冷,心血管收缩,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尤其是三种急诊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发生率都要增高。血管一收缩,血流速度就快,内皮就容易损伤,这是我们在冬季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所以第一点,保暖是非常重要的。有心脏病病人或者有潜在的心脏病病人,还是要注意保暖。第二就是刚才讲到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避免大鱼大肉大盐等高负荷饮食,保持适量的运动,也不要太剧烈。有些人起的特别早去锻炼,又冷又饿,诱发了心血管疾病,建议合理运动,健康运动,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和耐受程度选择运动方式。还有戒烟限酒,吸烟诱发血管痉挛,酒精对血管内皮有损害,这些都是不利的。心态平衡更重要,我们的恐惧、劳累、激动、饱餐,加上这些寒冷因素,都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居家的心血管病人监测自己的血压,测量时还能测出心率,定期检测血脂,这几样我们自己要知道的,如果控制好,都可以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使我们在冬季的时候不至于发生心血管的急症和重症。
香港:取消黄码明起前往内地无须在口岸测核酸
据大湾区之声,明天(12月14日)起,香港将调整防疫措施和相关安排。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徐乐坚和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高拔陞今天出席香港疫情简报会,介绍防疫措施最新调整及具体安排。
卢宠茂在简报会上介绍,除香港香港取消黄码之外,香港明日起还将调整以下三个方面的防疫措施,包括:
(1)撤销从香港前往内地和澳门人士在口岸、机场的“检测待行”安排,旅客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可通行;
(2)调整本地核酸检测策略,将资源集中在高风险场所或人群,特区政府将减少向住宅大厦发出强制检测公告,改为在社区增加发放快速检测包;
(3)撤销居家隔离检疫人士佩戴电子手环的要求。
今天(13日)稍早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明日起香港市民进入公共场所无须扫描“安心出行”二维码,但市民进入食肆时仍需使用“疫苗通行证”。
此外,香港将取消“黄码”,入境抵港人士如没有确诊即赋“蓝码”,可照常活动。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校对|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中国网直播、大湾区之声等
【开赛首日,近9成选手跑赢上证指数,多位选手押中主题机会】每日经济新闻APP在12月12日(周一)正式开启掘金投资大赛的热身赛!周一的热身赛收益率前3名分别是:每经网友11677、阿鸟、Jun,累计收益率分别为6.93%、3.07%、3.05%,恭喜他们!另外,近9成参赛选手跑赢上证指数,多人押中最大的热点——医药板块!大家注意,热身赛报名截至12月13日,赶紧行动,下载安装每日经济新闻APP即可报名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