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熊孩子,家长们很容易联想到他们的调皮捣蛋,不守规则,为非作歹。
面对这样的孩子,多数人都无可奈何,只有敬而远之,甚至觉得他们长大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把时间推回2006年,那时北京还没开奥运会,在城郊有个幼儿园,叫芭学园,园里有个5岁的小朋友洋洋(化名),是孩子中的“混世魔王”。
洋洋长得又高又壮,在玩闹的时候,他弄得浑身是泥,却毫不在意,还找了一块红布当做披风,披在身上;
他想象自己是一个盖世英雄,挥舞着手里的木棍,嘴里大喊:“把你们打成肉泥!”
这时时候,谁要是靠近他,他就打谁,就连老师来了,洋洋也一棍子打向老师的大腿。
洋洋的“劣迹”不止于此,和小朋友们一起踢球时,他犯了规,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他反而哭着争辩,说不过老师,他就大喊一句:“混蛋,我走了!”
洋洋还经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老师来调解,他反而恐吓小朋友:“再说讨厌,我掐死你!”
因为洋洋经常欺负同学,特意跑到幼儿园来控诉他的学生家长能坐满园长的办公室。
家长们讨论的只有一件事:什么时候送走洋洋这个“坏孩子”?
在幼儿园无法无天的洋洋,进入小学之后就一下子受挫了。
没人和他交朋友,他变得孤立,而且上课听不懂老师,下课做不完作业,总受老师批评。
洋洋也努力想要改变,但总是没能成功。
就这样,洋洋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讨厌学校,每天起床都在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
到这里,家长们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无法无天的熊孩子,最终因为“熊”而自毁前程的故事。
这也和前面的看法一致,小时候的熊孩子,长大了也没出息。
但兜妈要透露一下,洋洋长大后,不但学业有成,交到朋友,还进入国家队,并出国留学了呢。
“熊孩子”是如何变好的
这个熊孩子是怎么变好的?这一切离不开他成长路上的三个人。
1.幼儿园园长
当家长们集体去幼儿园控诉洋洋的“恶行”时,园长李老师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惊异的回答:“我认为洋洋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男性的榜样。”
明明是调皮捣蛋,怎么就成了榜样?
李老师说,虽然洋洋像个“小霸王”,但其他小朋友却很喜欢找他玩。
甚至当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他们会主动找洋洋来调解,因为洋洋说的话很让人信服,这就是他身上的闪光点。
当然,对于家长们担心自家孩子被欺负,李老师也保证,园内老师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并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保护孩子,不让他们觉得自己弱小无助。
正是在李老师的引导和约束下,洋洋身上的优点被挖掘出来,洋洋也因此有了一个做英雄的梦想。
李老师的帮助,是洋洋变好的第一步。
2.父母
进入小学之后,学业压力出现,洋洋却不能适应。
他尝试着努力,成绩却总是上不来,因此对未来感到迷茫,对自己丧失了信心。
这个时候,洋洋的父母站了出来。
两个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不好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个“坏孩子”。
相反,他们更担心的是,洋洋在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可能会失去自信心。
因为,他们决定让洋洋去体验更多东西,寻找自己想做的事情,摆脱迷茫,进而找到人生的方向。
这段探寻时间很长,直到初中,洋洋接触到了橄榄球这项运动,他如获新生。
洋洋发自心底地热爱橄榄球,在运动中,他不但变得强壮,而且还找到了自信。
洋洋15岁时,他因为优异的表现,入选了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橄榄球青年竞标赛。
能有这样的成绩,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除了让洋洋去寻找方向,父母的一路上的帮助也不可缺少。
洋洋的爸爸,曾经也犯过错误,一开始的时候,他总觉得“管小孩是妈妈做的事情”。
这就导致洋洋和爸爸的关系疏远而紧张,当洋洋出现问题的时候,爸爸也不知怎么去和孩子沟通,并给予帮助。
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爸爸主动做出了改变,他试着更多地和洋洋交流,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洋洋的长辈,也是洋洋的朋友,参与到洋洋的成长中。
当洋洋因为早恋影响学业时,爸爸主动提起他上大学的那会儿,因为谈恋爱,荒废了足球的水平。爸爸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巧妙地提醒了洋洋更重要的是什么。
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洋洋从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变成了一个优秀有方向的少年,他去了外国读书,并追寻自己的橄榄球梦。
如果当初李老师没有发现洋洋的闪光点,如果父母没有支持洋洋去寻找喜欢的事,他还能有今天的成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坏孩子,每一个看似“熊”的孩子,都是被错误地对待了。
如果父母老师能少给孩子贴上坏标签,多给孩子鼓励和引导,想让孩子变好,也没有那么难。
再次面对自家“熊孩子”的时候,希望家长们多点耐心,孩子会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