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热点 掌握了这么多科学知识,怎么养个娃还是这么难?科学育儿的陷阱在哪里?

掌握了这么多科学知识,怎么养个娃还是这么难?科学育儿的陷阱在哪里?

看点 提到怎么教育孩子,肯定离不开“科学育儿”四个字。其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严格的时间和用量来喂养孩子,按照专家提出来教育孩子的建议来管教孩子。但现实却是,明明掌握了很多科学知识,但育儿实践时,却问题重重。其中一个深层原因便是:父母没有把孩子当人,而是把他们当成是“接收科研成果”训练的机器。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教授妈妈和野马小雅 (ID: yemaxiaoya)

文丨地衣 编丨May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一般、空间思维能力很弱的人。尤其是遇上队友之后,更是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类思维天花板的碾压。

玛雅出生后不久,我开始做和性别相关的研究。在文献里,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读道, 男性的空间思维能力比女性强不少,自信心也高不少

我心有不甘。这个男性比女性强,是观察统计得出的结果。

但这个果背后的因是什么呢?

是天生男女大脑构造不同?还是后天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比女孩接触了更多的与空间几何相关的玩具,活动和信息呢?也许二者兼有之。

有研究表明,男娃的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比女孩的父母更多数量词、方位词。而语言的输入对我们大脑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神经科学最新的研究也一再表明,每个人的大脑都具有可塑性(neuroplasticity)。 我们大脑哪些区域被激活哪些连接被强化都与我们的经历体验息息相关。

退一万步讲就算男孩天生比女孩在空间思维数理逻辑方面强不少,那我们不就更该缺啥补啥吗?从小给女孩在空间思考能力、数理思维能力等方面,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就嘛!

所以,在玛雅小的时候,我就立志要帮她克服我的短板。我要尽我所能,让她从小多接触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类的游戏,让她至少不输在起跑线上,长大以后有更多更宽更广的选择。

娃只要娃觉得,不要你觉得

玛雅还不到三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听说比利时的益智桌游SmartGames。 相见恨晚。

我常想,要是我小时候有这些玩具玩,现在的人生肯定会很不一样。

我一激动,三下五除二地给她买了好几款不同的桌游:卡车装装乐、三只小猪、小红帽等等。

玛雅这孩子说起来,真是要多幸福有多幸福,她妈不仅重视她的教育,而且还有时间、心力和能力亲自对她进行学前教育。

再加上她从我和队友这儿继承的怎么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的基因,简直就是天生的赢家。

可老天似乎就是不爱遂人愿。

我一顿学习一顿研究一顿剁手,鸡娃的万事具备,只欠娃上道这股东风。可娃就是不上道。

钱花了,玩具买了,娃不玩等于张罗了个寂寞。

小玛雅对益智游戏无感。每次开箱,她的重点都在缠着我给她读故事书上,解锁puzzle通关这个游戏的精髓,对她来说是个屁。

那会,我看一些博主家和玛雅年纪相仿的孩子,智商碾压玛雅,玩益智桌游玩得无比上道,忍不住怀疑人生:我和队友这么爱学习爱自鸡的人,咋就生了这么个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任人卷人舒我就要我躺平的小娃。

我掌握了最前沿的鸡娃脑神经科学知识、花了不少钱买了设计精良有口皆碑的玩具、愿意花时间事必躬亲地陪玩,就为了从小给娃打下好的基础,让她以后的人生多些可能。

她怎么就是不上道呢?

科学研究、网络博文往往只告诉你做什么对孩子有好处,但鲜少有人告诉你, “娃只要娃觉得,不要你觉得”的时候该咋整。

我的心中生出许多期望落空后的失落和怨怼。

老娘我日理万机还抽空研究幼儿发展益智玩具你嫌我时间很多没处浪费吗?

我就算没法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躺着刷剧不香吗?

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没事给你买玩具你不玩,早知道我给自己买点好吃的好穿的不爽吗?

当妈之前谁还不是个宝宝啊?

我没法接受我家娃是个鸡不上墙的玛阿斗。心里暗自较劲:老娘教的别人家的孩子随便一考就去了哈佛,自己家孩子还能教不出来?

带着这不服输的心情,我也走过了一段不长也不短的狠心摁娃玩益智游戏的路。很鸡飞狗跳很撕心裂肺很得不偿失。

事实当然很打脸:娃不给你鸡的时候,你再怎么鸡血上头,都不可能鸡出来什么成果。霸王硬上弓还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把娃的内驱力鸡没了不说,亲子关系也会鸡毁了。

但人生,有些错路还是得亲自走了才知道此路不通。

有一阵子,玛雅看到三只小猪,就仿佛看见了洪水猛兽。好不容易连哄带骗带她玩了两局遇到难一点的关卡,人家又撂挑子不玩。

我也气呀也不解也崩溃,但好在我感到事情不对劲。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

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我妈妈常感慨,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养个孩子养得太用力了吧。你们小时候什么也没有,就这么长大了不也啥事儿没有挺好的。

虽说我很不爱听她带着凡尔赛的语气把她自己的育儿之道和我的进行对比,但她的评论却无意之间压中了一个重点: 你们小的时候什么都没有。那时候,没有铺天盖地的信息,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也没有随处可见的竞争。

所以,那时候大多数人养娃靠的是直觉。 不可否认的,养娃这事儿上,直觉太重要。但盲从直觉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可我们这代人,养娃的大环境太不一样了。尤其是排山倒海奔涌而出令人应接不暇的信息,和随之而来的压力。

研究表明,延迟满足是娃日后成功的关键;

研究表明,1岁的小娃每天至少要睡13个小时;

研究表明,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错过了就错过了一辈子;

研究表明,父母的语言塑造孩子的大脑,家境好的孩子人生前四年会比家境差的孩子多听到3千万个单词;

……

这些研究科不科学?大部分是科学的。

但当我们把科学纳入育儿的实践时,问题就来了:

为了给孩子训练“延迟满足”,故意不满足孩子;

为了让孩子睡足觉,每天哄睡的时候兵荒马乱心烦气躁;

为了让孩子不错过大脑发育的黄金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接不接受,每天疲于奔命地带孩子上各种早教班;

为了给孩子多输入语言,把孩子当成接收语言的机器一天到晚喋喋不休说个不停。

这些看似“科学极了”走在时代前沿的育儿方式,实际上却藏着个大坑: 父母没有把孩子当人,而是把他们当成是“接收科研成果”训练的机器。

很多父母会和我一样误以为:养娃仿佛编程,只要我肯努力肯钻研,根据文献资料搜集的信息,输入参数的最优值,就能获取“最优解”的娃。

很多父母和我一样,幻想着,只要我教的方法对,孩子就会按我的预期长。

但我们却忽视了, 孩子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独立的个体

我开始看大量的育儿书和自我成长的书。也走了很长一段修复的路。我学着往内看,看见自己的问题。也学着提醒自己,玛雅是个独立的人。 即便她是我的孩子,即便我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给她。可我不能强迫她接受我的好意。

阿德勒心理学主张“课题分离”时用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对我启发很大。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父母能给孩子做得最好的事,就是把他们带到水边。但喝不喝水,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而当我们面对社交媒体上一些“危言耸听”的, 千万别这样会毁了孩子一生,一定要那样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科学研究成果时,我们不知不觉地被植入了焦虑和妄念。

我们过多地执迷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却忘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实验,试错,提出假设,检验。以及科学研究的精神: 怀疑

悬崖勒马,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放下“教育孩子”的心

亲子关系中最大的坑,就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试图操控孩子。因为下场只能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拉扯感。

父母和孩子都不开心都很压抑都很小心翼翼都无法顺畅地呼吸无法光明正大地长成自己本来的样子。

当我们真的带着敬畏的心和孩子相处,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个体来对待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 孩子不需要我们教他们任何事。他们天生就是富有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他们善于观察,怀疑一切,愿意不断地挑战和试错。

当我们放下“教育他们”的心,让他们自由地探索时,他们都会长成令人啧啧称奇的天才。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玩具,什么,育儿,玛雅,空间,游戏,科学,孩子,研究,时候,玩具,大脑,父母,科学,孩子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玩具,什么,育儿,玛雅,空间,游戏,科学,孩子,研究,时候,玩具,大脑,父母,科学,孩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玩具,什么,育儿,玛雅,空间,游戏,科学,孩子,研究,时候,玩具,大脑,父母,科学,孩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