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识字这么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到了现代家长眼里却变得如此纠结?
支持尽早让孩子识字的家长认为:尽早让孩子识字可以帮助孩子大脑发育,促进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心理、智力都远超同龄儿童,对孩子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反对孩子识字太早的家长认为:过早的让孩子识字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长时间的让孩子被动吸收知识,也会导致孩子的大脑“消化不良”,阻碍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
总之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相信就算为这个话题专门开个辩论会,支持与反对方也不一定辩出结果。所以这就导致很多没有教养孩子经验的家长夹在中间很难受,不知道是该还是不该教孩子识字?
作为一名8岁孩子的妈妈,我在女儿小的时候,对于孩子啥时候该学习识字,也是和多数家长一样纠结,看到支持者说的有道理,就想教她识字,看到反对者说的也没错,就不想教了。
没想到纠结犹豫中,女儿倒是没有受到啥影响,刚上小学一年级时,算得上班里识字数量数一数二的。直到此时,我才发现原来让孩子早点识字,等孩子上了小学,受益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是家长!
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
1)独立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相信没有家长不知道的,尤其是“双减”以后,低年级的孩子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阅读几乎就成为了低年级学生每天的必备作业。
比如我家女儿,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天语文老师必布置的作业无非就是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或者朗读背诵各种经典古诗词。
阅读,对孩子最基础的要求就是识字,如果你的孩子连字都不认识,阅读就成了父母的任务。
记得女儿同学果果的妈妈,幼儿园期间信奉快乐育儿,所以从来不主动教孩子识字,结果上小学一年级了,还不能独立阅读,结果搞得果果妈妈每天都要陪孩子一起阅读,才能完成语文作业,家长别提多累了。
而女儿,由于识字多,自从上了小学阅读作业几乎不需要我参与,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完全可以流畅的朗读出来,错误率不超过5%,不认识的字她也会标记出来,自己查字典解决或者问我和老公,相比其他需要陪读的家长,我应该是轻松了不少。
2)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质量的 高低,一取决于课堂听讲的质量,二取决于课下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试想一下,每次老师播放教学视频或者板书时,如果孩子识字少,则很难看懂老师讲课的内容。还有就是每次做家庭作业时,如果孩子识字少,那么家长难免的都会先帮孩子读一遍,有些难理解的题目甚至都要读上好几遍。
识字少,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听课质量,导致孩子跟不上老师的学习进度,还会因为读不懂题,导致家长陪写作业,家长脾气暴躁的,难免跟孩子争吵,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3)提升自信
各位家长可以回想下自己上学时候的情形,是不是那些学习好的孩子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而那些因为经常答错题、写不完作业的孩子,由于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取笑,而变得不自信,甚至自卑、厌学。
自信不仅可以促使孩子学习新知识,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还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我们在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展示自我,从而形成一个爱学习、学习好的良性循环。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也许会问,既然你那么纠结,你家孩子又是如何识得那么多字的?
一些教学和科学研究证明,2-5岁是婴儿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其中2岁是口语发展最为剧烈的时期,5岁是词汇习得最强的时期。
这一点我在女儿的成长中真的是深刻体验到了,女儿2岁左右开始“话痨”,每天都对着我们叨叨叨。等上了幼儿园,她就开始对身边的各种广告牌、公交站牌、路标上的文字感兴趣,走到哪里问到哪里,我也是有问必答,尤其是到了上中班的时候,更是对家里各种绘本上的文字感兴趣,只要看绘本上有不认识的便小手一指,问我念什么?
看她对文字这么感兴趣,加上我平时又无法时刻陪在她身边,所以我就给她入手了一本那种可以指读的地板书,她每次遇到不认识的字,如果我不在身边,她就会去书上翻,然后小手一点,该书就会发出超标准的读音,供她学习。
结语:
关于啥时候开始让孩子识字这件事,父母真的没必要过度纠结,我们不需要过早的对孩子进行教学,更无需过度的强迫孩子,只要抓住孩子的生长规律,顺其自然的采取正确的办法引导孩子,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达到一般孩子的水平。
如果父母稍微再用些心,多给孩子置办一些辅助工具,比如上文说的地板书、绘本之类的书籍,孩子识字量达到一般以上水平,应该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