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已挺过最困难时刻”,但复苏过程不会是一片坦途。如何看待当前面临的挑战,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值此关键时点,金融界特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旨在通过专家分析解读。本期特邀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首席策略分析师燕翔进行解答。
核心观点:
1.从机会角度来看,国内资本市场优选消费、医药等与内需复苏有关的投资领域。不过,投资者还需关注国内外疫情反复以及地缘冲突这两大风险点。
2.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来看,盈利长期稳定、公司治理优秀、股息分红率较高的一些公司,其股价长期表现相对较好。
3.房地产板块投资逻辑:一是房地产开发商中的龙头企业;二是前期出现信用风险的地产公司,股价或将修复;三是房地产产业链相关的细分领域,如家居、家电、建材等板块。
4.从投资角度来说,房地产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从消费逻辑来看,我认为,个人没太大必要去预判房价走势,而是根据房屋使用价值以及消费迫切程度、个人财务能力来决断。
5.超额储蓄率提高,实际上是说过去几年消费率在下降。消费率下降则是因为居民收入的预期受损,只有当你有未来能赚钱的预期你才会去花钱。
二、三季度迎来转折点,全球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共振上行周期
金融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全球至少有1/3的国家会在2023年进入衰退期。您如何看待这一预测?这是否会影响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2023年,国内资本市场有哪些重要节点和重要因素值得关注?
燕翔:从总量上来看,我们会发现2022年四季度以后,中国出口的单月增速已经出现负增长,那么按照IMF的预测,2023年全球主要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速都有可能会下行。因此,我们预计出口的增速依然会出现承压甚至下行的过程。
由于疫情管控政策的优化以及中国经济位置的变化,预计国内经济在2023年应该是一个逐渐复苏的过程。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出现外需走弱,内需变好的情况。不过,相比2009年到2010年,2020年到2021年,民营经济增速弹性的力度相对来说更加平滑,不会过于陡峭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情况。
关于重要的时间节点和重要因素,从全球经济角度来看,大概率有两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一是2023年一季度前后,观察美联储加息是否趋于尾声,或者是暂时告一段落,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二是今年二、三季度前后,全球经济下行可能会迎来转折点。疫情以后,经济周期出现国内国外略有错位的情况:疫情伊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国外经济后复苏。2021年6月前后,中国经济步入经济复苏后的短暂下行阶段,而国外在2022年美国加息后才出现这一问题,预计2023年三、四季度以后,全球经济会进入新一轮的共振上行周期。
关注消费、医药等复苏主线,警惕两大风险点
金融界:对于2023年的A股市场,您看好哪些领域的机会?哪些风险点需要回避?
燕翔:我认为,不管是分子端的企业盈利还是分母端的上市公司,2023年的整体情况一定好于2022年。首先,上市公司的流动性环境会得到改善。2022年企业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盈利下行压力,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包括像PPI、出口这种民营指标都在快速下行。2022年11月前后,PPI、出口的同比增速都已经到了负增长,据推算,A股上市公司、非金融上市公司四个季度的滚动平均盈利增速也已到了负增长阶段,处于相对底部的位置。下探空间有限,可见2023年是一个见底回升的一年。因此,预计2023年分子端的企业盈利也会变好。
其次,影响分母端的美联储加息已出现二阶导的高点,所谓二阶导就是加息的速度,之前每次加75个bp的速度肯定要见高点回落了,不过尚不能确定其是否在一季度甚至上半年就会结束加息。但总体来看,2023年不会再出现2022年那样的高点加息,因此,分母端上市公司也会变好,A股资本市场环境整体向好,呈现底部反转的行情特征。
从机会角度来看,国内资本市场优选消费、医药等与内需复苏有关的投资领域。不过,投资者还需关注国内外疫情反复以及地缘冲突这两大风险点,但也无需过度担忧,这二者不是在盈利下行周期中出现的风险。
金融界:随着国内疫情政策的调整,旅游及消费板块近来相继大涨,其中,食品饮料板块涨幅已超30%。您认为,上述板块还具备成长空间吗?这两大板块未来走势如何发展?
燕翔:从大概去年11月以来,A股涨得比较好的板块主要有食品饮料、保险以及港股的恒生科技。上涨原因有许多,但从盘面上来看,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谓的反转效应,学术上叫做“momentum”。什么叫反转效应?就是前面跌得多的,后面涨得就比较多,这有市场上涨的因素,虽然从去年11月份开始,到目前为止,甚至到整个一季度末,我们都是处在一个数据真空期,但总的来说,我认为消费板块在2023年还是有机会的。除食品饮料、旅游板块外,可以关注一些广义上的消费,如金融服务、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都属于消费。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待探索发掘,关注股价长期向好的优质企业
金融界: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情况如何?随着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逐步探索,会影响哪些板块的价值重估,这期间有哪些投资机会?
燕翔:从时间序列上来看,A股的估值整体处在一个偏低的位置,其中,包括银行、钢铁、煤炭、水泥这些传统行业估值从绝对数值上来说是属于显著偏低的。现在大家说要价值重估,实际上也是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如何去适应这些相对来说成长增速比较稳健,但是不在高增长板块的品种?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个年化5%左右增速的上市公司,有可能它只有5-6倍的估值,但也有可能有20倍估值,国内国外都有可能。
这背后其实涉及资本开支、公司治理等一系列问题。我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过程,未来可能有一段时间大家会去关注并发掘这样一个投资机会。类似于2017年,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以后,产业集中从而导致许多公司的盈利大幅上升,公司估值面临重估,涌现了大批白马股。
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来看,大多数还是盈利长期稳定、公司治理优秀、股息分红率较高的一些品种,其股价长期表现相对较好。而且你会发现,在这些所谓的低估值板块中,中长期股价表现比较好的,倒不一定是估值最低的那些品种。
金融界:近期,中央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但销售数据尚未见起色。房地产板块未来将何去何从?
燕翔:按照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同比增速,去年跌幅将近30%,今年这个数据肯定会慢慢好起来,但其同比增速的环比改善可能会向零附近走,不至于大开大合。
房地产板块的投资逻辑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是房地产开发商,关注龙头企业,未来或出现集中度提高、经营效率提高的情况。
二是从短期交易来看,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一些前期出现信用风险的地产公司,短期内再出现信用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之前因信用风险导致股价快速下跌的企业或得以修复。
三是随着房地产销售地慢慢回升,房地产产业链相关的细分领域,如建材、家具、家电等板块可能会迎来配置良机。
金融界:您觉得当下是买房的良机吗,对于居民购房有何建议?
燕翔:买房不仅仅是一个投资决策,也是一个消费决策。对大多数人来说,买不买房首先取决于你是否有这个需要,比如:你有没有孩子,要不要与老人住在一块,或者收入情况等。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投资的未来就是房租补偿,目前国家政策已经非常清晰。
从投资角度来说,房地产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从消费逻辑来看,我认为,个人没太大必要去预判房价走势,而是按照房屋使用价值以及消费迫切程度、个人财务能力来决断。
金融界: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有何建议?尤其是2023年的全球大类资产配置的主线是什么?
燕翔: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的主线是经济复苏。从资产配置来说,在经济弱复苏阶段,利率不会大幅攀升,企业盈利有所回升,所以首选肯定是权益资产。其次,固收类的资产,从短期弱复苏的角度来看,预计利率不会出现明显的回升态势,出现流动性收紧、债券熊市的现象。
再往下排序的话,可能是一些商品类的品种,包括工业金属能源、黄金等。从我个人偏好来说,我认为,二至三年经济不太会进入到一个过热阶段,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与宏观经济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些大宗商品可能机会没这么大。
消费率能否提高看居民收入预期
金融界:有观点认为,随着国内防疫政策调整和产业政策变化,疫情期间的“超额储蓄”可能会带来“超额消费”。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燕翔:所谓超额储蓄,就是储蓄率提高,而储蓄率提高的关键在于收入下降。过去几年,收入预期在下降,出现了预防性储蓄,也就是说,比如领导今年给你发1万块钱,如果你预计后面可能会没有收入,那1万块钱你肯定就不会花出去了,全部用来储蓄,这就是超额储蓄。如果领导说今年给你发1万块钱,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工资涨2万块钱,这个时候你发的1万块钱可能就全部用掉了。
超额储蓄率提高,实际上是说过去几年消费率在下降。消费率下降则是因为居民收入的预期受损,只有当你有未来能赚钱的预期你才会去花钱。因此,在金融环境较为乐观,个人未来收入预期较高的情况下,即使你没有一分钱储蓄,刷信用卡也会消费,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居民收入预期能否提高。如果收入预期提高的话,那么储蓄率自然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