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静思;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阅读第一(ID:Readfirst);题图:pexels
华裔父母在美国是出了名的推娃高手,搞竞赛——尤其是STEM相关的,华裔孩子一骑绝尘。
▲美国大学生数学竞赛Putnam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2021获奖名单几乎都是华人姓氏 图源 | PMC官网
读大学,不仅要上TOP藤校,还要文体双开花。
▲华裔花滑选手,图源 | NBC奥林匹克频道
“虎妈、狼爸”的威名响彻海外。但最近,网上有华人家长问了一个与鸡娃求助贴反差感很大的问题:养孩子过程中,你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有近百位家长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一边翻阅、一边泪目。
在当今教育资源稀缺、以卷为王的社会里,人们更多讨论的是生娃后悔、鸡娃太松而后悔、没有坚持练习特长而后悔、或者“当初拼命催娃娃长大后泯然众人矣”那种不甘心的后悔。
所以,现在突然看到家长们真诚反思养育路上那些后悔的事情,让人感动又唏嘘。
图源 | 《请回答1988》
都是第一次当爹妈,在养儿育女这条路上品尝着酸甜苦辣咸。
也许为人父母,注定走的就是一条一边激动、一边懊恼、一边付出、一边无悔的路吧。
“养娃路上最后悔的3件事”
在一众回复里,以下3件事是父母们最后悔做的(排名分先后):
Top 1 :对娃缺少耐心、吼娃
图源 | 网友分享
有时候一天工作完,身心俱疲回到家,被孩子吵、被孩子缠、被孩子闹,无名火噌得一下就窜起来,虽然你知道吼完的下一秒自己就会后悔,但当下真的是忍不住。
无论是工作育儿两手抓的职场妈妈、还是以一己之力全力承担育儿和家务的全职妈妈、抑或是投胎不顺遇到了暴脾气的老爸,家长们在吼娃这条路上总能找到自己的雷区。
当然,有时候也是孩子“熊”,折磨得爹妈苦不堪言。
还有因为夫妻关系不好、责难了孩子,与上述并列排名,也是家长最后悔的事情。
在一个家庭里,让人欢喜让人愁的不仅是亲子关系,还有婚姻。父母吵架,总有有意或无心拿孩子当出气筒的时候。虽然这届父母在科学育儿的熏陶下较之上几代家长已经进步很多,知道和睦的夫妻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但也总有不小心“霸气外漏”给孩子的时候。
图源 | pexels
Top 2:对孩子赞美太少
图源 | 网友分享
这恐怕是习惯了以结果导向为主的华人家长身上的通病。
“孩子考了99分,父母却指责他没得满分”,总是难以被父母认可,是我们多数人小时候都有的经历。
Top 3:后悔没有给孩子更多的陪伴
图源 | 网友分享
在陪娃和工作赚钱这两件事上,虽说有不少父母更愿意选择后者(毕竟上班可比长时间陪娃轻松),但看到曾经那张稚气未脱的小脸一点点长大成熟时,还是不免感叹时间跑得太快了。过去那个追在自己身后要父母陪伴的孩子一转眼就成了紧闭房门、不愿和你再交流的青少年。
而有些家长也确实因为“放下工作养不起孩子,拿起工作陪不了孩子”的现实对孩子无法全情陪伴而感到后悔。
瑞典小说之王弗雷德里克.巴克曼在《时间的礼物》这本书里写道: “一旦失去了孩子对你的关注,你就永远不会重新获得它”,目送孩子离去、和我们渐行渐远是每个家长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
在养娃的路上,除了上述三条让家长们最为后悔,还有:
“有了老二后才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天性,对不起老大”
“没能让孩子对金钱有正确的观念”
“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ADHD当了鸵鸟”等......
比起后悔鸡娃不够
家长们更后悔鸡娃太猛
那么,有没有在养娃路上对鸡娃不够而感到后悔的父母呢?
还真有,尤其是数学,简直是中国家长的执念:
图源 | 网友分享
后悔没有让孩子学好心算、没有让孩子提前补数学……
但更多家长后悔的是把孩子从小推的太狠,以至于过早让孩子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图源 | 网友分享
还有,家长们后悔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对孩子在时间管理、学习习惯、情绪调节这些更为重要的“软实力”的关注。
图源 | 网友分享
有位家长说,自己最后悔的是孩子在初三时遇到学校的mean girl孤立女儿,女儿找她诉说时,自己一味强调只要学习好,其他不要管。
一直到女儿上大学后才告诉她,那几年自己有多痛苦、高中起开始各种内分泌混乱,所幸女儿坚强一步步自己走了出来。这位妈妈非常后悔没有在女儿向她求助的时候关注她的情绪。
对孩子的一生来说,好情绪比好成绩要重要的多。
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可能是中国家长基因自带的功能:
在国外,有鸡娃搞竞赛、爬藤、文体双开花的华裔家长;
在国内有海淀家长、顺义妈妈们担心自己4岁的孩子只有1500的单词量不够。
图源 | 微博截图
这些足以说明中国父母在孩子学业上下过的功夫。
不是想否定中国父母的苦心经营,但我更赞同美国著名家庭心理学家John Rosemond的观点:
没有什么比深爱彼此的父母更能保证孩子的幸福感了,它会为孩子带来情感上的保障和强烈的归属感。
这些才是家庭教育给孩子生命力提供的根基。
悔意少、幸福感多的家长
都做对了什么?
看完家长们掏心窝子的“忏悔”后,我终于醒悟:养娃的这条路,始终都是不完美的。
而除了很多家长分享的感到后悔的事,那些在育儿路上悔意较少、收获幸福感较多的家长们,他们都做对了什么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不断发展着的完整个体,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有人喜文字、有人钟情数字、有人沉醉音符、有人热爱颜色,这些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力量和个性。
好的家长,能够认同、鼓励孩子的天性,并且相信人类——即使是我们幼小的孩子——天生就带有足够的向上向前的自我驱动力。而非不管孩子的天性,设置一个自己认为合理的目标和孩子应走的人生轨迹。
图源 | pexels
“松弛感”这个词最近很火,在以孩子学业为主、把亲子关系放在家庭第一位、家长无底线为孩子付出和奉献的中国亲子关系间是真的很需要松弛感。
真正的松弛感能铸就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呢?曾经在《脱口秀大会》上一战成名的北大才女李雪琴和她的父母是好的范例。
李雪琴高中的时候,班主任让她妈妈偷看她手机,后来妈妈跟她说,“你们班主任让我看你手机,当我打开你的手机点开那个图标的时候,我保证我一条都没有看到就给它关上了。但我非常有负罪感,我在这里向你郑重地道歉,我不该做这样的事。”
图源 | 《荒野会谈》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李雪琴至今还记忆犹新妈妈对她郑重其事的道歉。
因为得到过这样的尊重,所以她能够完全信任妈妈,即便是现在她待在妈妈身边时依然感觉非常舒适、放松。
图源 | 《荒野会谈》
她爸爸也是如此信任、支持和尊重。
小学时候李雪琴很调皮,班主任告状给她爸爸,说“小树不修不直溜”。她爸爸直接反驳老师:“老师,我觉得小树不长歪,只要长点枝丫是没有问题的。”
图源 | 《荒野会谈》
这让李雪琴这个离异家庭长大的孩子回忆起孩童时代,想到的不是矛盾、痛苦,而是“跪地感激”。
很多80、90后都有过被家长偷看日记、信件、手机、被老师请家长后劈头盖脸“修理”自己的痛苦经历。也许父母当下也是“为了你好”、也许他们也很为难,想不出更好的教育方法,实属无奈,但从长远看,这种不被信任与尊重的行为让亲子关系有了划痕。
想要拥有这般松弛的亲子关系,家长首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安全感。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有段话讲得深得我心:孩子是一个“替罪羊”,只有父母自己找到了安全感,那个孩子才是安全的、才能获得安全感。
图源 | 纪录片《生命·成长》第三季
松弛感的获得亦是如此,只有当为人父母的我们拥有足够的松弛感时,才能把它投射到孩子的生命力中,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获得满足。
为人父母是人生独一无二的体验,我们在这条路上困惑、挣扎,也在这条路上享受孩子给我们带来欣慰和满足。育儿路上难免会有悔意,但只要我们还是父母、只要我们愿意学习和改进,就总有机会可以做得更好!
“阅读第一”,50万中国精英家庭成长聚集地。由崇尚“终身学习”,爱阅读爱分享的妈妈Bonnie创办,专注于英文学习、阅读以及思维素养。一家不端、不装、有趣、有料、有观点的教育新媒体。
更多国际学校相关信息
包玉刚 |深国交 |上中国际 |北京鼎石 |北京爱迪 |平和 |协和 |上实 |上海领科 |UWC |CWA |WLSA |A-Level |IB |AP |DSE
专注国际教育15年的
找学校|约访校|看资讯|查榜单
公众号菜单栏解锁更多...
为什么新年要给孩子仪式感?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春节片单 | 豆瓣均分9.5,用这13部纪录片,带孩子领略更广阔的世界!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