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热点 【8期】raina爸爸谈学习:如何让家长辅导孩子不发火,孩子又能快乐学好数学?

【8期】raina爸爸谈学习:如何让家长辅导孩子不发火,孩子又能快乐学好数学?

大家好,我是raina爸爸。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让家长辅导孩子不发火,孩子又能快乐学好数学?

你有没有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忍不住发火呢?如果你有这样做过的话,请相信我,你并不孤单,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当有人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应该“不打,不骂,不发火”时,我们一边陷入深深的自责,一边又忍不住骂孩子,之后又愤怒地说道:“哪有那么容易,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基本上我们快要精神分裂了。

尤其是在辅导孩子功课时,父母们真的是将一辈子的耐心都耗光了,最终也只能万般无奈地对孩子说道:“你不要怪我骂你,这都是被你逼的。”

其中,最容易逼疯孩子和家长的学科就是数学,因为那实在是太难了。抽象理解原本对孩子来说就很困难,甚至连许多家长都被小学数学深深得“震惊”了。

这就让“辅导数学”成为了父母和孩子激烈对抗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家长骂,孩子哭,弄得“一地鸡毛、鸡飞狗跳”——这就是许多家庭的常态,在我们家其实也不例外。

为什么家长会发火呢?为什么孩子会哭泣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一方面是家长教不明白,另一方面是孩子学不会,于是双方都陷入了僵局。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情绪都难以控制。最终,代表强势一方的家长必然会发火,而代表弱势一方的孩子也必然会委屈到哭泣,之后的结果就是——孩子讨厌学习,家长讨厌孩子,最后双方又开始讨厌起自己“不争气”的样子来。

这就是恶性循环,它的背后有一个“增强循环路径”:教不会 → 学不懂 → 发火(家长)→ 哭泣(孩子)→ 痛苦(双方)→ 更教不会 → 更学不懂 →更发火→更哭泣→更痛苦,于是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了。

更要命的是——家长和孩子又不敢彻底放弃,因为学校要教,考试要考,未来还要用。

面对如此“僵局”,家长应该如何“破局”呢?

也许我们应该从两步“关键的棋子”入手:

第一步:家长教明白。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个浅显但容易被忽视的道理——家长“发火”是基于孩子的反馈,孩子的反馈则是基于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式。

如果学习的内容不对,学习的方式不对,孩子的反馈就是“听不懂”、“学不会”;家长收到的反馈则是“孩子笨”、“孩子不认真”、“孩子不努力”、“孩子没上进心”、“孩子不爱学习”,于是“战争”就会爆发。

我们可以看到“错误解读”带来了“误会的产生”,从而引发无休止的“战争”。但即便信息的传播和解读都是正确无误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为孩子还是学不会、听不懂,家长还是教不明白,他们的困境还在那里,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这里的突破口就是——家长要先教明白。

因为如果家长教明白了,孩子就能够听懂,能够学会,那么自然家长就无需发火了,孩子也不用哭泣了。

所谓的“教明白”就是找到适合的学习内容,以及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这就是家长们的必修课(同时也应该是老师们的必修课)。

后面,我会分享真实的案例来帮助父母们了解“教明白”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第二步:建立起双向的学习。

我们第二个需要明白的道理是——学习和进步永远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

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如果学习是单向地灌输,那么孩子就学得费劲,家长就容易发火;如果我们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和家长一同研发和设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那么学习就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孩子也就能快乐地学好任何一门学科。

当我们把注意力转向“第一步”和“第二步”这两步“关键棋子”时,真正有价值的改变就开始发生了。

接下来就是真实案例分享的时间,我需要将自己家的“实操技术”毫无保留地客观地分享出来,这样才更便于大家理解前面的核心内容。

很多人担心自己能力有限,教不明白,事实上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这就是许多家长普遍的现状。

但这并不能成为家长教不明白的理由或借口,因为我们需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教明白,而不是想方设法告诉自己教不明白,却指望孩子能够无师自通、天赋异禀、举一反三、自行顿悟。

如果我们放弃了“教明白”,自然也没有资格要求孩子“听明白”了。如果再往后退一步,就只能放弃自己辅导孩子的想法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内。

言归正传,我6岁女儿raina的数学就是由我自己来辅导的,这里面的难度非常大,因为raina一开始就讨厌数学,并且她学起来很困难,我教起来也很困难。

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们每周学一次数学,但基本上结局都是不欢而散的。raina越来越害怕数学,我也越来越感到压力巨大。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于是我们开始做出改变。

我对raina说:“数学和游泳、绘画、轮滑、舞蹈不同,我们不可能绕过它不学,所以我们必须学好它,否则后患无穷。在之后长达10多年的学业生涯中,它会一直困扰我们,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搞定它。”

于是,我和raina达成了共识,我们要接受数学的挑战。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多次讨论数学的话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了解数学在学习中的意义,了解数学对其他科目的意义,了解数学的历史起源,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大脑和自我发展的意义。

事实上,将数学赋予意义是我们开始正视数学的起点,我们从此不再轻易退缩。

raina为她的数学笔记本“梳妆打扮”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由于数学过于抽象,raina时常听不懂,这逼迫我逐渐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讲述数学,这样raina才有可能理解。

同时,我发现数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raina之所以讨厌数学,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数学的无趣。因此,我必须把数学变得有趣,于是我不得不为数学专门设计游戏环节,让整个学习过程自然地融入到游戏中去,让raina在兴奋状态中学习数学,进而爱上数学。

当我们设计出新的学习方式时,我会向raina询问学习的感受,以获得反馈。之后,我们就会迭代学习的方式方法,留下双方认可的方式,取掉或改进那些低效的、无趣的、缺乏意义的学习方式——这有效证明了“学习是双向的”——这点极为重要。

截止这周,我们是这样来学习的。

当我们学到一个数学概念时,遇到了障碍。我们需要理解“6是3的几倍?”究竟是什么意思?

raina对此很难理解,因为它很抽象,什么是“倍”呢?我也很难讲述清楚,既然讲不清楚,那我们就来真实的体验一回吧。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启发,那就是——如果讲不清楚就不要硬讲,转而采用真实的直观的体验,通过体验来感受概念的内在含义。

于是,我们找来一堆笔,开始玩分笔的游戏。

“6是3的几倍”出现了两个数字,分别是“6”和“3”,那么我们就分别数出6只笔和3只笔。然后我们把“6是3的几倍”翻译成“几个3是6”,这样就更容易理解了。

于是,我们就可以把3只笔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开始分笔了。我先拿“1个3”只笔给raina,此时的总数量是3只笔。然后我重新分笔,这一次我拿“2个3”只笔给raina,此时的总数量是6只笔,这就说明“2个3是6”,转换顺序翻译回来就是“6是2个3”,所以“6是3的2倍。”

那么这个“倍”代表什么意思呢?

如果我分了两次笔给raina,每次分给raina“1个3”只笔,那么“倍”就代表分笔的次数,也就是我分了2次给raina。

如果我一次性把“2个3”只笔分给了raina,由于我们把3只笔看作为一个整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倍”就代表分笔的“份数”,也就是我分了2份笔给raina,每份笔的数量是3只笔。

好了,现在大家是否已经开始明白我们是如何学习抽象概念的呢?

如果仅仅是用文字或语言来描述抽象的概念,那么raina就很难掌握概念的含义,所以我们需要用具体的事情和场景来展示数学的演变过程。

raina通过具体的动作或事情来体验那些抽象的概念,在上述案例中,这个具体的事情或动作就是“分笔”。

一旦孩子能够把抽象概念和具象事物联系到一起后,他们就“开悟”了,并且可以“举一反三”了。接下来,我们就会沿着这条线索进行拓展学习,它会如同蜘蛛网一般往外自然地拓展,直到形成一副蔚为壮观的知识图景。

顺着这条线索,raina学会了乘法和除法,然后学会了乘法方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她并没有遇到瓶颈,我也没有发火,她也没有哭泣,大家反而还乐在其中。

raina拓展学习方程式(未严格定义)

这里面又出现一个重要的启发——学习是不分等级的,限制我们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我们对知识的分类和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等级划分。

由于我们把自己的身份等级划分为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同时又把知识的等级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工作,这让我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我们从小学一直到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的真实水平竟然比小学生强不了多少,这就是等级划分对个人发展的限制和约束。

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上处处碰壁,无法突破瓶颈,正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角色等级人为地划分成:实习生、正式员工、经理、总监、CEO、老板;同时,我们把自己的事务又划分成:销售、前台、运营、产品、财务、仓库、生产,等等;正是这种划分方式禁锢了我们的思想,限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人类对知识的划分,对社会身份角色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想象体”,并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让它们限制或阻碍我们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发现我们不仅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讲清楚了,并且孩子也确实听明白了,最终我不需要发火了,raina对数学的态度也开始改观了——她觉得数学也变得非常有趣,并且她还获得了积分奖励。

另外,为了调动raina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设计了很多有趣的“手势”和“口号”。当我们搞清楚一个概念时,我们就会“抓住”一些关键词,然后用自己创造的“手势”和“口号”来表达我们的喜悦之情。

比如前面提到的“6是3的几倍”,最后我们知道了“6是3的2倍”,于是我们就会一边高喊口号“6.....是.......3........的.....2.......倍”,一边摆出各种自创的“姿势”,就像很多孩子喜欢一边喊着台词,一边摆出奥特曼的手势一样。

这样做既有趣,又有意义,还鼓舞人心,同时还休息了大脑,调节了状态。

结束语

总的来说,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是比较难的,如果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快乐地学好数学,那么我们就多半有能力采用类似的方式,学好我们想要学习的任何其他科目或技能。

在过去通常来说,面对家长发火,我们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压制家长的情绪,强调家长的情商,不允许家长发火。

如果家长发火,那么就不是好妈妈,不是好爸爸,这种源于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压力是巨大的,也是无知、无能的表现。

真正有效的做法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无外乎家长“教清楚”,孩子“学明白”,当家长和孩子真正做到这两点时,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这盘棋就被下“活”了。

如果这两个核心环节解决不了,那么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会把责任“甩锅”给那些譬如“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话”、“不努力”、“懒惰”、“不认真”、“不仔细”等等看似合理,其实可能完全不靠谱的理由。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如有更多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愿意,希望您点赞,或收藏,或分享。这样会有更多人看到,也会有更多人给我反馈,非常感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家长,辅导,不发火,恶性循环,raina,数学,孩子,内容,爸爸,家长,分笔,raina,数学,孩子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家长,辅导,不发火,恶性循环,raina,数学,孩子,内容,爸爸,家长,分笔,raina,数学,孩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家长,辅导,不发火,恶性循环,raina,数学,孩子,内容,爸爸,家长,分笔,raina,数学,孩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