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父母以后,你有没有出现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婴儿那么喜欢把手指放在嘴巴里?
为什么一个小蚂蚁搬家,孩子能蹲在地上静静地看几个小时?
为什么孩子突然间变得特别“强迫症”,出门要走同一条路,吃饭要坐同一个位置?
……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孩子的一些「怪异」行为和奇思妙想,在父母看来也许不能理解,但实际上,这些表现反而意味着孩子正在经历人生中极其重要的发育阶段,也叫作敏感期。
从儿童能力发展长远来看,六岁前父母注重孩子敏感期,并且帮助和支持孩子渡过敏感期,比入学后拼命让孩子爱学习、懂秩序、会表达更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这里,老岳就重点讲述七个敏感期,建议每位父母收藏起来加以运用,对孩子一生发展都有帮助!
影响孩子一生的
七个敏感期
01
口腔敏感期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口腔敏感期又称为“口欲期”,大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4-12个月,这段时间婴儿会表现出喜欢吃手、咬玩具,对拿到手里的东西,都要先放在嘴里“品尝”一下。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认识物体,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口腔触觉发展的良好时机。
很多儿童在进入幼儿园或者上小学以后仍然出现吃手、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原因就在于口腔敏感期内没有足够的刺激输入。
那么正确做法是什么样呢?首先,保证孩子进入口腔内部的物品是干净的、卫生的;其次,保证是安全的,避免尖锐物品划伤;最后,放手让孩子尽情地吃,只有孩子吃够了,他才不会在未来再拾起这个习惯!
02
语言敏感期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从出生之后,婴儿就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从这个时候他就开始了语言敏感期,一直持续到6岁。
其中,最核心的语言学习阶段在1.5~3周岁之间。这期间,就要求父母多陪伴、多交流、多沟通、多互动,才能为日后的认知和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定注意,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语言训练老师,尽量不要让儿童通过观看动画片学说话,否则不仅伤害视力,对专注力也有很大危害。
03
秩序敏感期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顾名思义,秩序敏感期就是2-4岁的孩子对事物的秩序有着强烈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物品的所有权、人物的呈现、约定和习惯等。
一旦这些固有的秩序被破坏,他们就会感觉到不安、焦虑,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激烈极端的事情,让人感觉固执、霸道、不可理喻。
这不仅是正常现象,还是父母培养孩子秩序感的最佳时机。当然前提是,父母也要在家做到有规则有秩序,给孩子以榜样作用!
04
感官敏感期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孩子在呱呱落地后,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等感官来获得环境中的信息来了解事物。
3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去吸收周围事物相关的知识,3~6岁则能够更具体地透过感官的分析判断环境里的事物。
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学会随机引导孩子运用五官来感受周围的世界,尤其当孩子充满探索欲望的时候,只要没有危险性,并且不侵犯他人的权利的时候,家长都要尽可能去满足孩子的需求。
05
动作敏感期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在6岁之前,孩子会接连进入抓握敏感期、手臂发育敏感期、大小肌肉发展敏感期等等。
你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孩子会特别喜欢支配某部分身体,比如手臂发育敏感期内,拿到什么东西他都想扔出去;肌肉发展敏感期内,不喜欢被抱着,总想自己走一走,跑一跑。
这个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充分地去运动,使用肢体做正确的动作,像跑、跳、剪、贴、涂等等,这对帮助儿童左右脑均衡开发,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以及手眼协调发展都十分有利。
06
社会规范敏感期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孩子到两岁半以后,会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结交朋友群体的活动产生兴趣了。
这个时候的父母,应该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和日常的礼仪,使其日后能够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很多家长会跟老岳说,我们的孩子不好管,不好带,出去不会交流。我经常问一句,孩子在2.5~3周岁,你做了一些什么?得到的大部分回答是,两三岁的时候,孩子还小,讲什么都听不明白,随他发展吧。
没有父母的培养和教导,未来他将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遵从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呢?
07
阅读书写敏感期
图片:老岳讲感统原创
3.5岁到5.5岁之间,这时候孩子就喜欢看、喜欢读。虽然不认识很多字,但孩子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可不容小觑。
相比其他敏感期,孩子的阅读书写敏感期虽然来得比较迟,但如果孩子在感官、肢体动作的敏感期内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他的阅读能力是自然而然就会上升。
因此这个时间段内,家长更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运动,培养孩子的身体协调。这些能力达到了,书写阅读的敏感期自然而然就去度过。等到学龄期,孩子的学习、专注力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各位家长了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