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中考,因为成绩一直不错,只要能正常发挥考入重点高中是没问题的,所以一志愿早就定好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凡事总有意外,面对这样重要的考试,做家长的是必须把所有可能都考虑到并尽力做好各种可能的保障才行,所以即便孩子成绩挺好,也必须考虑“兜底志愿”。
为了这个志愿,我也跟很多中考生家长一样,去一些高中学校探校,去招生咨询群了解情况、跟高年级的家长学习交流,在各种纠结中去做各种没完没了的比对。
因为到了这个志愿,是没有任何一所学校的方方面面都让自己满意的。
之所以这么难受,除了“防患未然”的缘故,更多其实还是拜新中考变容易所赐。
2022年一些地区的中考相信已经让很多人切身感受到了“高分通胀”的影响。
很多人只看到了“高分通胀”会导致很多学生的成绩拉不开差距,却没看到它也会导致很多的高中学校尤其是优质高中学校的录取分数拉不开,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一志愿没录上的考生二志愿直接滑档,甚至还有一些考生直接三个志愿全部落空。
题目毫无征兆地变容易了,导致高分学生非常多,考生随便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跟很多家长担心的一样,面对去年很多的这种活生生的例子,在今年孩子的中考志愿填报上,我们必须得给孩子一个稳妥的方案——确保孩子就算是没考好,那也要保证孩子有高中上,而且能上的这个高中还得是相对不错的。
面对这个问题,不少家长准备采取的报考策略是把原本会放在第三甚至是最后实在没学上才回去的私立高中,直接提到第二志愿的位置上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吐槽下很多说什么中考变容易有多好的人了。
尤其那些一本正经分析说什么此举会给学生、家长减负的人。
作为中考生的家长,我表示不认同。
在我看来题目变容易了孩子考试的容错率就变差了,也使得填报志愿的风险增加了(本地是先报志愿再考试)。
除此之外,题目的简单也必然导致“分分必争”的情况出现,重复性的大量练习是必须的。
那些说什么思维、能力等很重要的都很对,但其实也是很胡扯。
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本身是必须通过大量练习、总结、反思等以形成各种“肌肉记忆”才能达成的。
尤其是广大的中小学生家长们,除了那些重点高中重点班里的个别人之外,大家看看身边有多少孩子不是依靠超出同龄人的刻苦努力才取得的更好成绩?
说什么可以给家长省下了不菲的补课费,确实,很多人的补课费是省了,但不少人得把这钱送给私立学校了……
不知道大家那里私立高中学费多少,反正本地最少的一年学费也得3、4万,还不算住宿费等其他费用。
肯定有人会说为啥非要去?
公立普高不香吗?
是金子总会发光,孩子只要肯学,在哪也能学好……
这种我其实也会说,而且说得也会很漂亮,比如面对亲朋好友家的孩子去了这样高中的情况,我肯定也会说各种正面的、积极的话。
但当我们面对那些高中多少年来稳(不)定(堪)的本科率,说这些说,真的有底气吗?
论师资,本地再好的私立高中跟一般的甚至是那些不好的公立高中也差不了多少,甚至有很多人还会坚信私立的一定就不如公立的,但到了高中,影响成绩的何止是师资这一个条件,要知道这些学风差异太大了……
为啥有些才成立没几年且从成立之初抓的就是“烂牌”的私立学校能一步步超过一所又一所公立高中?
事实上所谓的减负我一点也没感受到。
为了让孩子有机会通过高中学校的自招考试,初中后没再报辅导班的我们也报了一个自招辅导班。
没办法,这样的考试会比中考更难,甚至还会涉及到一些高中内容。
自学也不是不行,但比起报班的效率是没法比的,毕竟还有其他好几门课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不是?
当然,我承认肯定也会有人受益的,因为在这种事情上永远都是有多少人受到了不好的影响,也就意味着有多少人会因此受益——毕竟录取总人数是固定的。
所以中考出题容易“会有”好处我是承认,但有真不至于好到了能让人人都夸的地步——有好处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坏处了!
只不过很多坚持这么说的人要么是旁观的人,要么是看热闹的人,要么就是那种纯搞(只)理(会)论(空)推(谈)理的人。
作为正在经历和面对这些事情的人,其实大都不太会像我一样还有这份精力说点更现实、更切身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