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中学生,题目明明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的习题也基本会做,但一到考试时就感到束手无策。有些数学题,部分学生看参考答案可能一看就懂,听老师的讲解可能一听就会,然而一到动笔测试可能一做就错……学习仿佛陷入“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怪圈之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一、问问自己:真的听懂了吗?
在课堂时间之内,老师要讲授新知识,解决重难点,要巩固练习。时间紧,任务多,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注意力,才能及时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做到真正的听懂。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及时做笔记,记录自己需要的知识;耳朵认真聆听,大脑及时运转,充分利用眼、耳、嘴、手等通道接收知识。这样才能做到高效听课,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问问自己:你真的学会了吗?
初中生检验数学知识有没有真正学会,检测的方法就是能给自己解释清楚或给别人讲懂。讲题给同学们听,如果真懂了,就不可能讲不清楚。在做完一道题目后,我们可以两个同学结成小组,互相讲解给对方听,让同学检查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还有什么欠缺,发现问题立即询问,力争当堂把题目理解透彻。
三、问问自己:真的会做了吗?
考试时把题做对才给分,懂了会了都不给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对呢?考试过程中,做完一道题之后第一件事情最好不要急着做下面的题目,而是将计算结果带进去验算一遍。
也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把这道题目的数据换一下,再做一遍,这样就能做到彻底的掌握这种类型题目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