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配合”是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决定家长工作顺利程度的关键因素。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一套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创新性的家长工作标准与流程,让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有据可依,有序可循,有效促进家长工作的顺利进行。
01家长工作精准分类,制作问题清单
家长工作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常规会议类
新生家长会、期初家长会、期末家长会、优秀家长表彰会等。
●二是亲子活动类
亲子运动会、亲子植树活动、亲子传统节日活动等。
●三是走进课程类
家长助教、家长义工、项目式学习参访、家长学校授课等。
●四是进园管理类
家长膳食委员会、家长安保志愿者等。
分类清楚,方可精准发力。
采用“深度扫描”“切片分割”的方式,查找出各类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常规会议类
◇主要有年轻教师不自信,不知道讲什么;
◇个别教师语言不精炼,喜欢“拖堂”;
◇家长出勤率不高;
◇会议准备不到位,音响、电脑、PPT出问题;
◇会议内容无趣,家长台下玩手机等问题。
●二是亲子活动类
◇主要存在家长不清楚活动要求;
◇不遵守活动规则;
◇有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团队意识不强;过度保护幼儿等问题。
●三是走进课程类
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课程理念、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的学习方式了解不够,存在较严重的小学化思想。
●四是进园管理类
主要是家长对参与管理积极性不高,对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不理解等。
问题清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可以分三步走制作问题列表。
●第一步是列初步清单,把所能想到的问题按照分类全部列出;
●第二步是围绕“管理体系不完善”这一焦点问题,列出问题清单;
●第三步是找出了“缺乏家长工作标准”这一症结点,然后按照症结点画出问题树。
症结点是树根,焦点问题是树干,一般的问题是枝叶。有了这棵“问题树”,教师对问题能做到心中有数。
02制定园本《标准》,规范家长工作的细节
根据“问题树”,再制定完成《幼儿园家长工作标准与流程》(以下简称《标准》),包含了新生家长会、大型家园活动、家访工作、家长助教、家长表彰活动等20余项幼儿园基本的家长工作的标准与流程。每一个“标准与流程”的基本结构都有四个部分。
基本环节解决了“有些什么工作”的问题,是根据每一项工作的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划分的。
●“家长助教”活动包括了准备工作(两周前、一周前、活动前)、活动过程中、活动后等环节。
●家长开放日活动包括了晨间活动、户外体能锻炼、主题学习活动、如厕盥洗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
●期初家长会包括了接待家长、主持人发言、体验游戏、介绍班级工作计划、介绍本期课程、幼儿学习情况展示、亲子歌曲学与唱、家长填写心愿卡等环节。
基本结构的作用,犹如菜谱,确保了教师做出的是“香菇炖鸡”而不是“板栗炖鸡”。
基本要求解决了“我该怎么做”的问题,是根据幼儿园对教职工在家长工作中的细致要求而制定的。
❖ 一是工作时间要求
“提前30分钟到会场等待”“此环节完成时间:5分钟”“提前两天与家长约定家访时间,家访当天再次提醒、确认”“约定家访时间不可靠近正餐时间,一般以晚上7:30至8:30为宜”等。此类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活动时间的精准。
❖ 二是工作礼仪要求
主持家长会要“姿态优雅,站姿挺胸收腹,坐姿立背并腿,不可跷腿;音量适中”“家访当日的着装,做到整洁大方,不穿过短、过薄、过露、过艳的衣服”“拜访前将手机铃声调小。在幼儿家里,当自己的电话铃响时先说‘对不起’”等,此类要求主要是为了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 三是工作质量要求
家访前“精心制作《幼儿成长纪念册》,全面反映幼儿在园情况”“游戏材料简单、安全、易备”“用语准确,用例确凿,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本园工作”等。
此类要求是《标准》的重点部分,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对教师专业素养、实践能力的要求,犹如菜谱中对火候、调料等的要求一样,确保教师将“香菇炖鸡”做得醇香可口。
基本流程解决了“下一步做什么”的问题。
●活动两周前,通过自愿报名或邀请、点名的方式挑选能胜任此教学活动的家长。
●活动一周前,积极帮助家长修改活动教案,做到符合课程需求,直至双方满意为止;主动帮助家长做好材料准备和孩子的经验准备。
●上课前,家长要提前30分钟到园做准备。
●活动后,请家长撰写200字以上的助教感言。
这些量化的要求,给教师的每一步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引,教师只需按部就班进行即可,同时也让家长明确了助教工作各时段的目标任务。
人员职责分工解决了“我该做什么”的问题,是根据每一项家长工作所涉及的人员。
家长会中的教师A、教师B、教师C,家长表彰活动中的主持人、颁奖嘉宾,家长助教活动中的助教家长、班级教师等而分工不同。如“接待家长环节”:
教师A:站教室门口,迎接家长,负责家长签到和安排座位;清点到会人数”。
教师B:管理播放设备;与家长个别交流。
教师C:巡视清洁卫生情况;负责家长饮水,关注家长需要。
明确的分工,让所涉及的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杜绝了互相推诿、分工不清等情况的发生。
03细化《标准》内涵,凸显家长工作的原则
幼儿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依据,制定的《标准》除了具有明细化、程序化、流程化外,还凸显出以下特点。
《标准》的“基本流程”项中,每一个流程,都按照做事的先后顺序做了细致的设计,使每一位操作的教师循序而为,做出来不走样。
●提前一周发放开会通知。(便于家长调班参加)
●发放途径至少包括两种:纸质通知和利用QQ群、微信、课程平台等电子通知。
●格式符合要求,落款写单位全称,日期用阿拉伯数字。
●内容表达清楚,包括:时间、地点、事项、参加人等。
●确保每位家长收到。
这样看似基础的规范,却特别适合新教师操作,能引领年轻教师从规范走向示范。
《标准》以表格作为呈现形式,各环节的要求、具体流程及人员职责一目了然。没有冗长的表述,没有复杂的程序,教师理解到位,操作轻松自如。
《标准》中的“基本要求”项,很多内容是基于幼儿的年龄特征而提出的。
例如,要求“给家长观看‘幼儿手部骨骼发育图’,让其知晓幼儿7岁以前因手部骨骼以及肌肉群发育不健全,不适宜进行精细的书写动作”。又如填写心愿卡环节,小班是拍“爸爸妈妈送祝福”视频;中班是“爸爸妈妈画心愿卡”;大班是“爸爸妈妈写心愿卡”的方式。
这种遵循幼儿年龄特征而践行《标准》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对家长进行了科学育儿引导。
《标准》的创新性,随处可见。
形式方面:
例如,优秀家长表彰会,幼儿园要求“幼儿给自己的爸爸妈妈颁奖”“奖状由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亲自绘制”,于是便有了“宇宙最好妈妈”“天下第一好爸”等特殊奖状和家长感动的泪水;《家长开放日标准》中要求“发给家长纸和笔,跟踪观察记录幼儿活动情况”。
内容方面:
创新运用幼儿的体验、操作等学习方式作为家长科学育儿的学习方式。
例如,让家长走进课程“大米是怎么来的”主题学习活动,家长在一个小时内亲自参与体验五大领域的游戏活动,包括“儿童诗:大米香喷喷”、“小小运粮队”、“数秧苗”、“听音乐种大米”、“大米变身了”等。
04释放教师在家长工作的实操空间
为了验证每一个新“标准”的实效性,解决新手教师准备不足、组织无序、“无所适从”等问题,采取了“骨干引领,新手模仿”的策略。
家长开放日活动,让骨干教师先于新手教师三天举行。新手教师先观摩骨干教师的做法,再经过两天的消化、调整,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全园家长开放日的质量就得到了保证。在日积月累中,新教师们养成了计划在先,细微人手、高标准、严要求的好习惯。
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存在差异,《标准》并不能满足一些优秀的、有想法的教师的“需求”。在执行过程中,给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性。
“可以结合班级幼儿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根据活动需要,适度延长时间”“若安排特色活动,可不受半日活动流程的局限”等。
灵活执行《标准》,尊重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释放了教师的创造力,促使了现有《标准》走向更高标准。
实施《标准》,并不是孤单无依的,而是有丰富的配套资源为其保驾护航。教师们根据各自的经验性问题整理了《家长体验游戏集》《亲子户外游戏集》《家长工作主持词集锦》《家长学校课程标准》《项目式学习家长资源库》等,随时可增加或删减其中条例,以实际问题为准做出调整,让《标准》的执行更得心应手。
注:本文源自重庆市大足区实验幼儿园胡晓红;文章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