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常州市博爱小学近日发出通知,宣布为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10小时睡眠),春季学期学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启用 “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采取无条件停止作业的措施,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围观和热议,有支持的,有不支持的。
说说我的看法:
对于学习一向自觉的孩子来说,他们肯定会争取在9点前完成作业,将当天的知识点进行巩固。
对于不爱学习又不自觉的孩子来说,这个机制很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完成作业的一个借口,比如磨磨蹭蹭到8:50才开始写作业,9点准时停笔,家长如果批评他,他可能还会理直气壮地说:“学校就是这么规定的!”
昨晚我和几个邻居妈妈一起等电梯时也聊到了这个新闻,有个妈妈说:我女儿数学成绩不好,特别抗拒写数学作业。要是她们学校也实施“9点作业熔断机制”,我怕她会一直写语文作业,故意拖着不写数学,那数学作业就天天完不成了,数学成绩就无法提高了。
这个妈妈假象的情况真的可能存在哦。
所以,我觉得这个“九点熔断机制”有点简单粗暴了,作业的本质应该是帮助孩子对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进而巩固提高。如果只是简单地规定一个作业截止时间,难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同样的作业,学习基础好学生的可能只要半个小时就完成,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要快两个小时还做不完。
我个人觉得与其简单粗暴地规定一个作业截止时间,不如来好好设计作业和控制作业时间,比如布置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的作业,这样既要求学生完成作业也限定了作业时间,比简单地规定九点后不能做作业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
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因材施教,分层设计,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对于基础差的孩子,布置简单作业,通过简单的题型来巩固基础;对于基础好的孩子,可以增加一点附加题,通过难度较高的题型来进行拔高。
让作业真正起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