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财经 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出台四周年:三地频频“同框”,共促高质量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出台四周年:三地频频“同框”,共促高质量融合发展

2月18日,作为顶层设计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即满四周年。

4年前,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虽有零星合作,但都还在各自发展;4年后,它们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正越来越多地“同框”亮相,以一个整体形象面向全球,“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从纸上变为了现实。

在一系列突发因素和疫情扰动下,4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但粤港澳大湾区4大核心城市、7大节点城市仍斩涛击浪,冲破重重阻碍,加速推进“硬联通”“软联通”,大湾区融合发展走上了又一个新高度。

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9年《纲要》发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有重磅政策落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得到批复;2021年,横琴方案、前海方案相继发布;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今年2月20日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

在逐步迈向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同框”亮相的频率越来越高。2022年12月21日,粤港澳三地首次联手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香港、澳门三地线上线下(行情300959,诊股)同时举办,大会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除此之外,深港合作、珠澳合作等湾区内城市间的融合发展案例更是不断“刷屏”。

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还在继续。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在2月的一场投资贸易政策宣讲会上介绍:“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计划10-11月在广州举办,广东希望与香港、澳门一起把大会办成世界级的品牌招商会,吸引全球更多优质资源集聚大湾区、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大湾区。”

对于过去4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粤港澳融合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阶段,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以及人员、物资、资金、信息、技术、数据等全要素,而合作的层次也走向深入。

谢来风用“稳步有序、重点突破”来概括粤港澳大湾区这4年的发展。谢来风坦言,国家部委陆续出台了系列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粤港澳三地也积极谋划和推进有关事项,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的对接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得到比较好的落实。

“4年来,粤港澳三地凝聚力量,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内涵的‘硬联通’、以规则机制对接为内涵的‘软联通’和以人才交流为内涵的‘心联通’三大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经济要素的流动日益顺畅,科技融合、人才融合、产业融合更加深入广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融合发展新阶段。”安永华南区主管合伙人黄寅表示,特别是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的政策协调和改革发力,有力发挥了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效用。三大平台规划的发展目标贴近各地特点,改革创新和产业方向各有侧重,但都充分体现了政策协调和规划衔接的原则,处处贯彻着融合发展、规模效益、互联互通理念。

多个领域实现突破

三个法域、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独特优势,更是挑战。一体化、市场化对激发科创活力至关重要,三地面对不同制度规则体系,如何更好地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实现机制互联互通,优化资源配置,是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于这4年的突破,谢来风表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平台的方案陆续出台,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香港提出建设北部都会区,公布《科技创新发展蓝图》和《青年发展蓝图》等,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更明显;三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走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港人、港资、港企、港校、港机构等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空间更大。

事实上,这4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不断打破“条条框框”,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黄寅介绍,例如前海合作区物理空间和政策空间持续“双扩容”,2022年底重磅发布“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其中涉税服务集聚属全国首个,为港澳涉税服务机构入驻前海提供便利;前海新开工“深港创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园”60%的产业空间专门用于引进港资机构,努力打造成为深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示范基地。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发布,也为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创造了新的更大机遇。南沙此前创设了新型合作机制,成立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并积极推动规则衔接在各领域试点,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我们看到,南沙区率先实现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率先探索建设国际数据自贸港,国际数据传输枢纽节点交付等等。通过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南沙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实现从区域共同体到经济共同体,再到社会共同体的梯次转变。”黄寅说。

同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一系列政策也愈发细化。2月14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实质性运营有关问题的公告》,就合作区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实质性运营有关问题进行明确。

“实质性运营让我们持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了更加稳定的预期。我们目前在横琴办公的员工有约500名,公司每年创造离岸服务收入超1.2亿元。通过‘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我们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更加便利,目前我们已经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130多万元。合作区产业导向和政策环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珠海横琴路坦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钟夏菁表示。

激发各大城市潜力

随着疫情扰动散去,粤港澳全面通关,大湾区的“烟火气”又回来了。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活力再次显现,企业投资意愿强大。

今年1月底,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发布一份调查数据显示,逐步通关及放宽社交距离等措施为香港本地中小企业带来曙光。四成中小企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营业额占50%或以上,24%中小企业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或考虑将业务进一步拓展至大湾区内地城市。

澳洲会计师公会在2022年对来自大湾区城市的483名会计和金融专业人士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17位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代表和商界领袖的评论和洞见,调研数据显示,三分之二身处大湾区的会计和金融专业人士均预计未来5年,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将会激增。

同时,在目前初步搭建起世界级城市群框架的基础上,以及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粤港澳大湾区将朝着《纲要》中2035年的目标前进: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到最后是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在黄寅看来,未来资本流动的开放度、提升环境、社会及治理质量和效率,以及为人才提供更多资源,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的合作重点,谢来风介绍,一是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的政策如何落实落细;二是香港北部都会区如何尽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及广东省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如何参与和支持;三是如何更好发展香港和澳门在畅通国际循环中的独特作用;四是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如何在全球获得发展制高点。

而另一大重点是,要激发粤港澳大湾区内的4大核心城市和7大节点城市的各自禀赋,实现“共振”并不断促进高质量融合发展。谢来风表示,香港要在建设“八中心”基础上,更好地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带一路”等平台上发挥国际化优势,更好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循环;澳门要着力建设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中葡合作以及“一带一路”中发挥精准链接作用;广州要以南沙为平台,巩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深圳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统领,做强“深圳-香港”极点,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出台四周年:三地频频“同框”,共促高质量融合发展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出台四周年:三地频频“同框”,共促高质量融合发展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顶层设计出台四周年:三地频频“同框”,共促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