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的街头,有这样一对特殊的“父子”。父亲、母亲,带着患有孤独症的儿子,一家三口一起做跑腿员。儿子黄志能虽然不爱说话,但对公共交通路线方位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去什么地点、走哪条路线最快,他能过目不忘,别人评价他“脑海里装着一张深圳地铁线路图”。在父亲黄少礼的眼中,每当接起电话,与陌生客户沟通,儿子说话特别自然,“我感觉他比我还正常。”
就这样,黄志能跟着父亲,6年跑了2000多单,他的足迹遍布深圳地铁线,通过跑腿,黄志能探索出他与这个社会特有的相处方式。
跟着父母跑腿的黄志能
黄志能刚出生的时候,和其他小孩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白白胖胖,有着爱笑的可爱面庞和壮实的身体。但在成长中,父母慢慢发现,他和别人不太一样,不爱说话、沟通不畅,送去医院,确诊孤独症。得知这个结果,黄少礼夫妻二人哭了整整三天。
上了初中,因为孤独症、青春期叛逆,黄志能的情绪变得不稳定,与同学相处感到受排挤,刚上一个学期,便不愿意再去学校了。但上学期间,经常要坐地铁的经历,让他渐渐迷上了地铁这种交通工具。
2016年,黄少礼注册闪送,带黄志能跑了人生第一单,那次的本意原来只是想带他出去走走,见见世面。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一跑起单来,这孩子的兴趣就上来了。
黄少礼还记得,那天是晚上10点半,手机上突然抢到一个订单,显示要送一张折叠床到医院,给住院病人的陪护家人,那家医院离家只有几公里。听说出门,黄志能突然兴奋了,要求父亲带他去,全程坐在父亲工作所配的汽车副驾上。到达医院,他看着父亲把床送到了收件人手上,对方挺高兴,还说“给你个五星好评”。
去年,黄少礼与妻子双双失业,公交+地铁+踩单车成了一家人跑单的交通“标配”。“不管上班还是跑单,我去哪里都带着他。”在父亲眼中,儿子黄志能对公共交通的路线方位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去什么地点、走哪条路线、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从哪个口出可以最快到达,他都能过目不忘。“我和他一起跑单时,交通路线也都听他的。”
“我自己是路盲,去到什么地方都搞不清东南西北,经常被导航骗”,黄少礼坦言,“跟他(黄志能)说一个地方,他自己就知道怎么走。现在他对全深圳都很熟了,导航也骗不了他。”
出于对地铁的痴迷,黄志能每天都关注深圳地铁的动向,现在已经混成了“深圳地铁”微博的铁粉,有什么活动都要去参加。他喜欢把跑腿时看到的风景见闻拍下来,发到个人视频账号上:9号线列车进站、岗厦北地铁站人山人海、列车行进前方的地铁隧道、坪山云巴列车开通……形形色色的镜头视角,过半都与地铁有关。如今,这个账号的粉丝数已经接近7000。
2021年,母亲郭怀英也加入了跑单的行列,夫妻二人轮流带着儿子跑单,足迹遍布几乎整个深圳。凭借着失业金、国家补助金和跑单的收入,勉强支撑这个家庭的支出。黄志能懂得父母赚钱养家的不易。有时候自己送完件夜已深,地铁公交都停运了,他也舍不得花钱打车,宁可找一辆共享单车骑回家。下雨天,黄志能跑单更积极,他总说:“下雨天,溢价,赚多点钱。”
“喂,您好,刚刚接到了您的订单,请问是送到XX店吗?”每次接单后,黄志能都要主动与对方确认收货信息。在黄少礼眼中,“他一接到单、打电话那一刻,就变成了一个正常人了。跟陌生人说话都挺好的,送了这么多单,没人看出他不正常。”
不过,和很多孤独症患儿相似,黄志能也有着倔脾气,会通过分明的喜好表现出来。比如,由于长距离适合公交配送,25公里以上的跑腿“大单”,是黄志能乐意送的,但这种单往往更难抢。他不喜欢10公里内的跑腿订单,因为那样不能坐公交,他会说,“近距离都是骑电动车跑的单,(我们)不要跟他们抢,这样划不来。”
当被迫要送短距离订单时,跟着跑单的黄志能也会发脾气。黄少礼直言,“他生气不是对别人发泄,而是一下子变得愁眉苦脸,痛苦得要哭了一样,也不主动给客户打电话。”但一旦抢到“大单”,他很快就笑了,立马打电话给收件人确认信息,工作热情一下子又涌上来。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有研究资料显示,孤独症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的局限、刻板与重复性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康复训练、教育为主。他们普遍面临就业难题——有数据显示,在中国,0~14岁的孤独症患儿可能超200万,而大龄孤独症人士在社会上的融合就业比例不足5%。但事实上,孤独症患者有着较强的专注力、记忆力、高度秩序感,这些是他们的职业潜能开发优势,在得到充分的理解、支持与陪伴下,他们是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的。
黄少礼形容,带儿子跑单更像是一种陪伴,陪他做他喜欢的事。“我们不用花钱带他旅游,但我们带他出去,又能赚钱又像是旅游。”黄少礼告诉南都记者,6年下来,他注册的两个号共跑了2000多单,还有两年,黄志能就能独立注册账号跑腿了。
并不是每位孤独症患儿都有这样的能力。在这些家庭,让孩子能够独立养活自己,是父母最大的期待与心愿。
今年农历新年过后,黄少礼在跑单的同时,也开始寻觅新的工作机会。他计划找休息时间多、能带孩子去跑腿的工作,因为“没有接到单的时候,他生气,需要跑腿来排解情绪。”他还希望,儿子能够尽早回到学校,重新适应与同龄人融洽相处,“毕竟休学两年了,如果可以,能赶上9月份去上学,上学才有更好的出路。”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