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迎来里程碑式变革——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截至2月20日,沪深交易所受理了16家企业主板首发申请。记者注意到,这16家企业涉及新材料、新能源、医药、机电等行业领域。
“全面注册制改革将对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受访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将优化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并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创新发展和推动经济转型的能力。
IPO常态化
打开创新型企业资本化“大门”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资本市场肩负着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流向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
作为涉及中国资本市场全局的重大改革,注册制通过精简公开发行条件,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企业、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上市等,给予一批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企业上市机会,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其中,深交所明确了未盈利企业的具体上市细则,让企业及承销商有规可依,这是深市的开创性举措。”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此举适应当前经济转型的需求,有利于包括先进制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必将增强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于企业而言,全面注册制改革将使得IPO常态化,创新型企业资本化大门将彻底打开。这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举措。”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了解到,2022年已试点注册制改革的市场过会率分别为:科创板97.62%,北交所96.46%,创业板90.52%。“预计市场在全面注册制改革下,未来每年的过会率都将在90%以上,新增上市企业数量将突破600家。”张奥平预判,从长远来看,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平稳推进,“科技-产业-金融”将实现更加高效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助推供给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同时,信息披露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灵魂,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是注册制改革的本质。”张奥平表示,进入注册制时代后,A股市场的监管制度与退市机制更为完善。IPO后企业如不具备持续创新发展能力,最终将被退市,市场将“有进有出、良性循环”。另一大趋势是,破发常态化与资本价值“一九分化”,长期价值投资为王。
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助推扩内需促消费
全面注册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还体现在助推需求侧内需拉动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张奥平表示,在需求侧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从而促进消费。2022年,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8%左右,而发达国家长期位于40%左右的水平。
“中国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不敢消费的一大原因是居民部门与企业部门‘相对割裂’。”张奥平分析,央企、国企投资是刚性的,不以居民部门的偏好为目标;民企的股权相对集中,收益也相对集中;居民投资范围有限,缺乏市场配置机制,因此只能投资银行存款。
“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便是破解上述难题的钥匙。”张奥平说,未来,伴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平稳推进,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将会增加,收入水平也将有所提高,需求侧的扩大内需战略将得以更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