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有媒体进行了“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报道,随后话题#促进低龄老年就业#登上了微博热搜。许多网友在评论中叫苦不迭,从微博的用户结构和发言内容中看,显然年轻网友占多数。为什么“低龄老年人再就业”的话题会如此强烈地刺激到年轻人的神经,引发大家的激烈讨论呢?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他们或有一门精湛手艺,或有着渊博的知识继续传道授业,不与社会脱节,老当益壮、老有所为,其实是许多年轻人理想的晚年生活。
但回到自己身上,就业难、养老金缩水等问题,也让年轻人对晚年生活充满了担忧。就业的坎可能不在60岁,而是在35岁就出现了。不管是公务员、事业编、大学老师、企业员工的招聘,还是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都习惯性地将年龄条件框到35岁以下。尽管今年已经有多个省将公考年龄限制放宽到40岁,但这种情形主要针对的是硕博高学历人群。有网友称:“我在35岁之前是人力资源,35岁之后就成了人力成本。”
对“低龄老年人就业”“银发红利”的讨论,实则触发了年轻人的“养老焦虑”。
1.谁为打工人晚年兜底?
养老金已经给不了打工人安全感。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共识,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4%以上,预计2030年将达到18%,而在2050年这一数字则将达到33%左右。
与之对应的一个指标的变化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抚养比。该数据在2011年达到峰值3.16,此后逐年下降,专家预测2050年或将达到1.3。也就是说,从前是3.16个人缴社保养一个老人,等到这代中青年退休后,将变成1.3个人养一个老人。
更直观的数据反映是基本养老金的缺口。财政部公布的信息透露,2021年,我国养老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缺口达到7000亿元。根据保险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研究报告,这一缺口在未来十年将达到惊人的8万亿-10万亿。
个人养老金的推行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养老压力,增加老年人的基础心理安全感。
我国养老体系由“三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即个人养老金和个人商业养老金融。过去,我国养老体系极其依赖第一支柱,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0亿人,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参与人数仅有2875万人,不足第一支柱的3%,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和个人商业养老金融更是在探索阶段。
自去年11月,人社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36城试点实施后,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个人养老金业务。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2月14日,全市场共有608只个人养老金产品,其中包括455只存款储蓄产品、7只银行理财产品、133只养老基金、13款养老保险产品。目前已经有数百万人参加个人养老金缴纳,缴费金额早已过百亿。第三支柱在养老体系中走到更加亮眼的位置,未来将挑起更多养老重担。
2.如何给老年就业人群重建安全感?
在许多国家,低龄老年人仍然活跃在职场,在美国、韩国、德国、瑞典,2021年60-64岁老人的就业率均超过了50%,日本甚至超过了70%。从国际上看,不管是延迟退休还是鼓励退休人群再就业,挖掘低龄老年人的潜力已经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流选择。
但考虑到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因素,通过打破年龄歧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等途径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是提升老年人再就业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老年人就业形态比较单一。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就业人口中,86.2%都集中于农林牧渔行业。老年人就业受限是普遍问题。东亚地区人口的身体素质类似,从周边几个国家60岁以上老人的就业形态来看,我国与韩国占比最大的都是农林牧渔行业,日本则是零售业、农业最多,其共同点是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
图:中国及部分发达国家 60 岁以上老年人就业行业分布 来源:光大证券
因此,尽管老年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让低龄老年人发挥知识、技术、经验方面优势的想法是可行的,但实际上工作环境优渥的老年知识型人才占少数,老年就业仍以临时工、雇佣工为主。
许多国家从政策、法律上鼓励老年人就业,使他们能够在就业市场上拥有更多的选择。2007年,韩国调查发现50岁以上的人群就业受歧视率达到76.6%,由此通过了《雇佣上禁止年龄歧视及老年人雇佣促进法》,该法律不仅规定企业不得在招聘、培训晋升方面限制年龄,还规定了47种老年人优先就业的职业。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家,都有相应的反歧视、就业保护相关法律。
在缓解老年人就业和企业用工矛盾上,财政补贴也起到了让企业和老人“双向奔赴”的作用。
以日本为例,老年人再就业能够获得就业补贴、培训补贴等资金支持,一方面65岁以上的老人在离职后可以一次性获得3060天的求职津贴,另一方面60岁上的就业者可以获得15%的工资补助,如果参与制定培训并成功结业,还能够申请到20%的培训补助。而企业在雇佣老年人时,也能获得雇佣补助金,如果企业需要改进老年人的就业环境,升级基础设施,也能够申请支援服务或支援金。
许多国家还有相关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帮助老年人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例如日本有名的“银发人才中心”、韩国的“高龄人员人才银行”、美国的“退休人员协会”以及各州的“老龄公共服务部”等。
更应该注意到的是,当社会向老年人要价值时,如何让他们的劳动不超过生理负荷、满足心理预期,真正以创造价值为乐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例如在老年人集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大自动化程度,对工作环境进行适龄化改造,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人的劳动负担,改善老年人的劳动环境,让更多老年人愿意继续投身社会。(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