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张斯文
2月2日,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李子园”,605337.SH)发布业绩快报表示,2022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14亿元,同比下降4.5%;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降1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22.4%。
对于业绩下滑,李子园表示,主要受新冠疫情反复导致的市场影响和原材料及能源涨价导致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
这是李子园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
提价难救净利润下滑
2016年-2022年(业绩快报,下同),这家公司的营收分别约4.5亿元、6亿元、7.9亿元、9.8亿元、11亿元、14.7亿元、14亿元。2017年-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约33%、31%、24%、12%、35%,2022年下滑4.5%。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李子园的单季度净利润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处于下滑状态。2021年第四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李子园单季度净利润分别约6800万元、4100万元、6200万元、5200万元,分别同比下滑4.4%、24%、18%、21%。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在第三季度对产品提价后,依然没有改变净利润下滑的势头。
据公告披露,2022年6月1日,李子园对旗下甜牛奶和风味乳饮料等核心产品进行提价,提价产品占全品类的85%以上,提价幅度为6%—9%不等。新价格自2022年7月1日开始实施。
业绩下滑的同时,李子园在经销商增加的情况下,向经销商预收货款,也就是合同负债下降的情况也较为明显。
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李子园经销商数量2677家,其中华东经销商增加14家至903家,华中经销商增加13家至614家,华南经销商增加4家至204家。
财报显示,2022年三季度,李子园的合同负债约7255万元,2021年同期8547万元,同比下滑15%。
相比大多数软饮料公司,李子园的渠道结构较为独特,早餐店、校园店、网吧、食堂等封闭渠道收入占比高达50%左右。
这些渠道推广费用较低,而李子园并未进入推广费用较高的大型商超渠道。
相比之下,公司此前在商超等流通渠道的覆盖广度与深度有限,单个经销商体量与实力也有所不足。
此外,在前些年的电商发展黄金期,李子园对这一领域并没有太多布局,电子商务收入占比连年下滑。
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李子园电子商务创收3118万元,占总营收的2.94%;去年第一季度此项数据为3.22%。
回顾2020-2021年,李子园电子商务渠道的营业收入依次为4546万、5092万,占比为4.22%、3.46%。
此外,李子园的发展也受到了区域限制,截至去年前三季度,华东地区依然是李子园的主战场;期间创收5.6亿元,占营收比例的52.6%。
而李子园曾经也表达了这部分担忧:“公司对华东地区依赖程度依然较高,因此该区域的市场容量、市场开拓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依赖单一产品甜牛奶乳饮料
李子园的业绩还严重依赖单一产品,公司的新产品效果并不理想。
李子园是中国甜牛奶第一股,经典甜牛奶为大单品。公司成立于1994年,集“产品开发生产、营销体系建设、品牌打造”为一体,产品涵盖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乳味风味饮料,其中占收入比超90%的经典大单品为甜牛奶乳饮料。
已经成立29年的李子园,能拿得出手的产品依然仅有甜牛奶系列。
李子园过去几年也尝试了各种新品。先后推出了零脂肪乳酸菌饮品、榴莲牛奶、果蔬酸奶饮品、咖啡牛奶饮品、椰汁牛奶饮品、果蔬乳酸菌乳饮品、0糖0卡电解质水等产品。
然而,李子园的多元化产品之路并不顺利,其他产品毛利率与含乳饮料差距较大。
李子园最近一次披露产品毛利率情况还是在2021年年报中,据披露,2021年含乳饮料的毛利率为36.5%;相比之下,乳味风味饮料的毛利率为7.4%,复合蛋白饮料的毛利率为-2.6%。
显然,在口味型软饮料市场较快增长的环境下,李子园其他产品的竞争力还需提高。
国元证券表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年国内软饮料市场规模达9941亿元,2014年-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达5.9%,预计2024年达1.3万亿元,未来5年仍保持平均增长率5.9%的较快发展。
从产品结构来看,目前口味型饮料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瓶装水及功能型饮料则快速增长。2019年口味型饮料销售额占比60.1%,功能型饮料占比19.6%,瓶装水占比20.3%。目前国内软饮料百亿单品中,口味型饮料亦占据60%以上。
浙商证券认为,含乳饮料行业空间广阔,孕育大单品土壤肥沃。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多元化需求推动含乳饮料增速高于乳制品、软饮料大类增速,当前乳饮料行业处于扩容阶段,且行业竞争格局稳定,拥有孕育甜牛奶单品的肥沃土壤。(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