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财经 那个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最一针见血的改革药方

那个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最一针见血的改革药方

2月27日,据北京大学新闻网消息,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作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人物,厉以宁给中国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背影。

桃李满天下,知名经济界人士纷纷发文悼念

“我的理想是经世济民,社会繁荣百姓安居。”

虽然厉以宁提出的观点曾经历各种质疑,但接触过他的人却都深受他的影响。厉以宁去世后,中国整个经济学界为之震动,不少知名经济界人士纷纷发文悼念。

经济学家马光远回忆往昔,“当年考研的时候,很多人都拿着他的那本《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历史给了这一代经济学人机遇,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为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个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最一针见血的改革药方

经济学家管清友称其为“中国改革的推动者、践行者”,“没有厉以宁先生,我们在很多领域可能还处于摸索和犹疑当中。”

那个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最一针见血的改革药方

经济学家张维迎则直言,“他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的一个时代,也带走了一个时代!”

那个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最一针见血的改革药方

不爱当官爱讲台的厉以宁桃李满天下,不少知名人士都曾是他的学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在个人社交媒体主页称,厉以宁教授是改变其命运的恩师:“1981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大学见到厉老师,此后,他一直指导我的研究工作。1984年我成为陈老和厉老师的学生。没有两位恩师的指导,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厉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

厉以宁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别称最多的经济学家。

因论证倡导中国股份制改革,被外界一度称其为“厉股份”。因密切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又有了“厉民营”之称。这些称号的背后,都记录着他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古语常言“经世致用”,意思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句看似理所当然的道理实行起来却很难,但厉以宁做到了。他曾说,“文章发表得再多,不联系中国实际,对中国的改革没有用处。”

改革者厉以宁

作为当代中国最著名、最能影响决策的经济学家之一,厉以宁针对发展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过中肯建议和意见,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厉以宁是我国最早倡导股份制改革的著名学者,有“厉股份”之称。

1980年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主持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厉以宁在这次会议上提出,可以组建股份制形式的企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股份制企业就是民间集资,不用国家投入一分钱,就可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1986年9月,厉以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我国所有制改革的设想》一文,此后又多次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大声疾呼,从此得了个“厉股份”的称号。

虽然股份制改革理论曾广受争议,然而却在上世纪90年代被中国改革的实践全面推动,并证实。

1992年成立全国人大《证券法》起草小组,厉以宁被任命为《证券法》起草小组组长。前后长达七年,最终在1998年12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六次常委会会议上通过了。

细数厉以宁的各种改革理论与成果,从股份制改革到主持起草《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堪称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人。

除了“厉股份”,厉以宁另外一个出名的别称是“厉民营”。

2003年下半年开始,刚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厉以宁牵头成立了一个20多人的调研组,在辽宁、广东、浙江、深圳等省市频频召开座谈会,拜访当地企业家。而这些调研最终汇集为一份长达17页的调研报告——《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报告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等建议。2004年2月13日,这份报告连同厉以宁的一封信递交到国务院。就在当天,国务院领导批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应有一个通盘考虑,着手研究一些重大的政策性问题,形成一个政策性指导文件。”

2005年2月25日,新华社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金融等行业和领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因文件内容共36条,被简称为“非公经济36条”,2005年也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之春”。

“扫地僧”厉以宁

抛开厉以宁的在学界的各种成就,他本身的人生经历也非常奇幻。

1951年,厉以宁决定参加高考,并委托雅礼中学的同学、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的赵辉杰代他报名。赵辉杰觉得厉以宁做过会计,便替他做主,第一志愿报了北京大学经济系。7月,厉以宁在长沙参加高考,8月接到了北大经济系的录取通知书。本打算报考工业相关专业的厉以宁最终阴差阳错地走上了经济理论的研究道路。

毕业留校的厉以宁很快遇上了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反右运动中,陈振汉、罗志如等人由于起草了《关于经济科学繁荣的意见书》,遭到严厉批判,他们的得意门生厉以宁也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一直被扔在资料室坐冷板凳。

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厉以宁并没有因为挫折倒下,在这动荡的20年间,厉以宁笔耕不辍,一直在阅读与写作,即便在当时看来这些文章根本没有发表的机会。命运大概总是青睐有理想和信念的人,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厉以宁不仅依靠这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

说厉以宁像扫地僧,除了那些浮沉的岁月外,他本人的性格和道路选择也与之相似。自从进入北大之后,厉以宁似乎就与之绑定。

1977年,厉以宁正式登上讲台,很快成为大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几年间,他从资本论、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讲到统计学、会计学,前后讲过的课多达20余门。在80多岁高龄时,厉以宁还在给本科生上大课,每次听课的学生都会挤满教室。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从来不想当官,只想做一个学者。”而在他的教导下,不少人也走上了为中国经济把脉的道路。

2016年,86岁高龄的厉以宁思考不辍,花了一天时间亲笔写下万字手稿,为中国经济改革开出秘方良药,谈宏观、谈消费、谈创新,其思路之清晰,思考之深刻,令人震动。

我们怀念厉以宁,不止是因为他留下了股份制改革等成果,更因为他是大众心目中最理想的那种经济学家,坚持经世济民,正心、齐家、为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疾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那个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最一针见血的改革药方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那个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最一针见血的改革药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那个为中国经济把脉的人走了,留下最一针见血的改革药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