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浙商小学,四年级学生陈一逸是个动物迷。去年春季学期,他在预习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的时候,发现课文《鹿角和鹿脚》配图似乎有问题,在妈妈的引导下,进行了研究,给人教社写信反映。没想到,不久前发现三年级下学期教材,人教社居然真的改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老版教材上,配发的是一头梅花鹿,按照《鹿角和鹿脚》课文情节,是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太漂亮了,感觉自己细长的腿配不上。正在自怨自艾之际,一头狮子猛扑过来,鹿被鹿角挂住,挣脱之后凭借细长的脚逃过一劫,鹿顿时悟到,美丽的角差点送了我的命,难看的脚让我狮口逃生。人教社给此文插图配的是梅花鹿。
陈一逸是个动物迷,对这两种动物的分布有大致的映像,感觉在野外,梅花鹿好像碰不上狮子,人教社这个配图似乎是错误的,于是把这个发现和疑惑告诉妈妈。妈妈为孩子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感到高兴,于是鼓励引导陈一逸自己通过查资料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疑问。
通过查阅资料,验证了陈一逸最初的判断。梅花鹿分布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东部;而现在,狮子分布在非洲和印度。显然,梅花鹿遇不上狮子的。
只做完这些还不算,妈妈鼓励陈一逸把自己的质疑发到人教社,没想到,这次人教社真的改了,新教材配图不再是梅花鹿。
人们点赞小学生,为陈一逸的好奇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求索精神点赞。当然,顺带也把人教社贬了一顿。其实,大可不必,人教社也还做得不错,下文将要提到。
家长的做法更值得学习
遇到孩子有疑问的时候,家长该怎样做?不少家长可能并不关心孩子小小脑袋的问号。老师们也经常感叹,我们的学生,小学时敢于质疑,到了初中很少提问,到了高中几乎不举手了。问题就在于,我们没有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的原动力,好奇心也是科学研究的前置条件。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家长要从孩子小时候做起。
鼓励孩子提问,鼓励孩子自己提出假设,支持孩子去验证,这就是家长正确的姿势。
在这个案例中,陈一逸妈妈的做法就非常正确。不但保护了陈一逸的好奇心,还鼓励孩子查资料,请教专家,验证自己的判断。当得出结论后,并没有就此停手,而是鼓励陈一逸向人教社写邮件反映。这一些列的支持孩子的行为,暗合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流程,经历了这一些的探究验证后,可以说,陈一逸获得了完整的“科研”体验。
鼓励质疑——提出疑问——查阅资料(动手实验)——验证假设——写出结论。这个过程中,家长只需要提供支持和引导。
别人家的孩子陈一逸,家长就是这样培养的。
教育人结语
这个事件的意义在于,家长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经历了完整的“科研”程序,让孩子获得了成功的“科研”体验,这比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重要。
当然,人教社的回复也说得很清楚,寓言只是通过故事来说理,“书中也没有说明这个故事中的狮子和鹿,究竟是分布在古希腊地区,还是分布在其他地区。”,如果陈一逸妈妈抓住这点,还可以继续让孩子查资料去验证。古时,欧洲是有狮子的,只是后来人类活动导致灭绝了。人教社的回复和修正,也值得点赞,这是基于人教社搞教育这个角色回复的,尽到了指出寓言的意义和古今狮子分布点发生变化的事实,而且为了避免误导小学生,还修正了教材插图。
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