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建议落实男性育儿责任”
10日登上微博热搜
引发网友讨论
实际上
“父母谁来育儿”
“夫妻谁来做家务”的话题
屡屡掀起舆论热议
“丧偶式育儿”“影子爸爸”
“母职惩罚”“照料赤字”
……
从这些网络热词就可以
窥见家庭内部男女家务分担
子女教育分担不公平等问题
“爸爸去哪儿了”?
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
每天居民家务劳动平均时间
男性为45分钟
女性为2小时6分钟
居民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平均时间
男性为17分钟
女性为53分钟
@央广网发起了一项
关于“男性在育儿过程中应该参与哪些”的调查
结果显示
共有4.4万人参与
其中3.4万人选择
“(男性应该参与)以上全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做过一项
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
结果显示
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
是母亲在“唱独角戏”
三成家庭能做到父母共同负责子女教育
父亲担起主要教育职责的家庭仅占一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
主任、研究员冯文猛表示
受到传统观念下
对家庭分工形成的惯性思维
以及社会分工中性别实际差异的影响
当前中国男性参与家庭育儿的情况
总体上确实亟待改善
需要进一步提升男性参与育儿的积极性
让更多人认识到育儿不只是女性的责任
同时推动相关制度完善
以形成更好的家庭育儿环境
提升育儿质量
育儿假“看上去很美”
实际上呢?
2019年5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
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首次提出
鼓励地方政府探索试行
与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衔接的
育儿假、产休假
这一“新型假期”进入大众视野
目前
各地计生条例普遍设置
男性陪产假、父母育儿假
对男方参与育儿有一定帮助
但由于缺少有效监管措施
男性休假比例不高
“95后”小丁接受采访时直言
“育儿假不会那么容易落地
因为现在企业人力普遍吃紧”
正如小丁所担心的
出台育儿假是好事
但从现实操作和可行性角度来说
要想真正落到实处
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育儿假带来的成本
应该由谁来负担?
2022年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
“企业生育成本负担对女性就业的影响”课题
对29个省区市1043家企业的调查显示
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
25.39%的被访企业
承认存在只招男性
或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的情况
在930家被访企业中
63.40%的企业不执行延长产假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林怡:
建议落实男性育儿责任
今年两会期间
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妇联副主席林怡提交了
《关于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用人单位
创造男女平等就业环境的提案》
她建议采取有效措施
落实男性育儿责任
确保男性完整享有育儿假期
分担女性育儿压力
她建议财政税收部门加强研究
给予女职工数量较多的企业
税收减免或者补贴等优惠政策
缓解企业因女职工生育
造成的最低用工成本压力
建议人社部门及时修改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
配套法规政策
将就业性别歧视
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
对在创造男女平等就业环境方面
表现突出的用人单位进行表彰
开展寻找、评选
“男女平等社会责任企业”活动
对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宣传
网友:
“老公休息十天也睡了十天”
对于这一建议
许多网友表示支持
认为“可以消除女性职场歧视”
也有部分网友担心:
爸爸们的假期
真能用在照顾家庭上吗?
甚至有网友晒出亲身经历
“老公休息十天
在月嫂的伺候下睡了十天”
千言万语还是那句话
“希望男性真的好好
承担起自己的育儿责任”
娃,要一起带!
带娃
是爸爸妈妈共有的责任
这毋庸置疑
谁多带点
谁少带点
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不同家庭会根据各自的情况
作出不同选择
相关话题之所以引起热议
是因为现实中
往往是妈妈在育儿上付出较多
不少人的事业
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
很多人呼吁
爸爸也要真正承担起育儿的责任
这样的诉求很合理
有利于更好地平衡男女双方的付出
让彼此都兼顾育儿与工作
进而更好促进家庭和谐
一方面
这需要爸爸们
主动、积极承担起责任
落实到行动中
另一方面
如何确保企业里的男性
完整享有育儿假等权利
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分担好责任
一起带好娃
家庭的和睦相处
孩子的健康成长
才能有实在的保障
来源:北晚在线、央广网综合央广网此前报道(作者 王晶)、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工人日报、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