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热点 小学生如何为留学做长线准备?

小学生如何为留学做长线准备?

谢强:

今天我们回答小学生家长长线准备本科留学的一些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选择哪些初中和高中对本科留学更有帮助,需要在小学阶段提前做哪些准备?

王梅:

北京上周正好是开学季,所以我给家长讲三个我在上周密集收到高一家长联系我的,让我特别触目惊心的一个情况。这三位家长都告诉我孩子已经厌学了,开学的第一周都在考虑退学,或者休息一阵再去上学,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第一种情况,他是中考后突然决定进国际部,于是他完全没有准备好。所以孩子在进入国际部的时候第一个学期特别难以适应,以至于下半学期刚开学就焦虑到不行。而学校给他的建议是你这样要不然就留一级,你等一等,明年再来。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是孩子挺优秀的,进入到特别顶级的国际部以后抑郁,就是觉得身边孩子怎么这么优秀。第三个家长是从顶级的国际学校转到国际部,通过各种考托福,然后把自己的GPA搞的也挺高的,转轨到了第一梯队的公办校国际部。但是他遇到一个问题呢,因为中文基础不好,不仅是语文受到影响,他的物理、数学等是中文考,肯定得不到A,可能是B+,或者是B。这种成绩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

我在上一周作为一个小学生家长听到这三种未来可能的情况,我想他们的根本原因是没想好,如果要走国际道路,我在小学的时候应该做好对应的语言准备。不要轻易转轨,不要在某一个体系已经长久待了很长时间,突然间转轨到另一个,不论那个轨道多么好,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预想不到的问题。

对于我自己女儿的构想来说,她小学一年级在西城某公立小学,现在是小学二年级和我在美国。我的计划是,如果走私立道路,比如说我进鼎石、世青这样的一些学校,那大概率让她在这条路上一路走下去。她的英语会非常优秀,可能她的中文水平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未来转轨有一个可能性,就是8升9的时候进入美高的体系里。还有一种可能,是回国以后继续在西城区读小学,那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让她上完公办校国际部再出国读本科。还有唯一的中间道路,我给我自己留的一个后手,就是第三条路。我最后一个转轨的时间是在5升6,也就是说如果她回去进了鼎石,因为很多现在鼎石家长也跟我讲,当然不限于鼎石就是私立国际学校。很多家长说这个孩子太自由了,因为学校理念的原因,孩子们都比较开心,也管不了,基础可能不是很扎实。如果到时候我发现这种情况,我在5升6可能会转轨到人朝分或八十的融合这一类偏公立的,但其实是民办性质的,它是一个中间轨道。

如果在西城的小学读到5升6,我发现女儿的性格非常适合国际体系,那可能在5升6的时候转入到IB体系,并且一直把它读完。换句话说,小学择校,第一确定轨道是在公办体系还是在国际体系,第二选定了尽量不要发生太大的变化,第三如果一定要发生一次转轨,尽量发生在5升6。

谢强:

有一个分水岭,就是在小学和初中这个阶段到底是在体制内,通过幼升小、小升初,取得一个好的中考成绩,用好的中考成绩上到顶级的国际部,通过国际部的道路往顶级美国的本科走?还是从幼升小打根上就走国际学校。我在北京观察出国的同学,一届是5千人左右,我觉得基本上是一半一半。从小学一半人在体制内,一半人在体制外。

王梅:

我看到聊天区这位家长说:孩子在什么时候进公办校国际部?大家一定要知道在北京公办校国际部是没有初中的,这一点要再次跟大家去讲。所以基本上进公办校国际部只有在9升10的这一个时间点,只有这一个可能性。而且公办校国际部99%的情况都是要看中考的。那大家说八十中是怎么回事,八十中的融合是公办体系下的民办性质,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公办校的概念,公办校所有教委批复的都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它都是在高中阶段的。

谢强:

我们进入到第二个问题-在国外读书的回到中国了,没有留在美国,对比清、北、复、交的学生,是否没有优势?

王梅:

第一点,很多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留学是一个消费,可能很难再说是一个投资了。也就是说尽量不要去想和清、北、复、交的这种对比问题。说实话咱们可能也对比不出来,我们只是想我们要不要让孩子去吃这个东西,或者他想不想吃,吃咱们就去吃,不吃咱们放弃就可以了。

第二种我还是觉得要看个体,以前咱们在单位也会遇到清、北、复、交的孩子,我现在哈佛,很多同学都是本科刚毕业就来读研究生的,你说我们之间真的可比吗?我觉得不可比,还是要看个人。也就是说我未来去找工作我的一个简历上是哈佛,这个简历上是清华,我确实觉得中国的用人单位都会看的。但是国内大学明显好于国外大学,比如清北复交和美国三五十开外的比;或者国内的三本和世界前两百比,这个结论当然是明显的。

简历的比较不是全部,真正进入到单位以后,你还会比。比较的是这些个体,如果让我去看我们原来清北的同事们,那有非常优秀的也可能有非常不靠谱的。但是我现在的哈佛同学们,我也不能评价人家,但是确实是个体的比较要大于你学历本身的比较,那个可能就是一个开门砖的问题。

那各位家长现在想我把孩子送出来到底可能为的是什么,我现在真的很难用一两句话回答。但是我带着女儿来美国以后,我更愿意让她体验一些非常不同的东西,我现在说她,作为孩子我能观察到的,一个是她的同理心非常强,因为她经历过别人对她的不了解,就是别人会说你的这个语言好奇怪。她刚来的时候一着急就会说中文,那她会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语言,有很多人,黑人小孩头发怎么那样,印度小朋友他们吃东西怎么吃的那么奇怪,因为有自己带饭。第二她对别人不同的意见非常的包容和理解,她也会非常勇敢提出自己意见。因为大家意见都不一样。她得到的是一些更软性的,可能我没有办法用金钱或者是其它的一些东西来衡量的。

谢强:

第三个问题是,如果我家孩子要走留学道路,我没有去大家都讨论的前30,比如说到了美国的前50前60他最终的走向会怎么样?其实这一点我们在上一场讲到高一高二这组家长的时候我们谈到过这个问题,据我观察,我们北京国际部的学生,包括国际学校,只要他学,不用玩命的学,学点玩点,玩点学点,只要他还学,基本上大多数同学再低也能进到美国的50-60名大学。那彻底不学的就没法保障了。这些能够在本科段进到美国前50-60名学校的大学生都有望考研的时候往前进一步。大家可能也了解美国的很多学生在考研这方面并不是很积极,等于给国际生让渡了更多的空间,这个竞争相对量减少了一些。比如我们一些同学,高中的时候,也学,但也不使劲学,结果进到美国40-60大学读本科,然后在本科里学习有所进展,到研究生段能进美国的前20-30甚至更往前走一步进藤校,这帮同学往往在研究生毕业之后,如果是学理工类的在美国好找工作,留下来的概率比较大。如果学偏文科的在美国不太好找工作,回国就业的概率比较大。这是我对咱们孩子出国留学整体的一个观察。

王梅:

如果考虑未来想在对应国家留下来的话,肯定理工科是更符合用工的需要,人文社科就得非常看孩子个人能力,同时要看他的构建人脉的能力。你在美国四五十大学学工程,可能都要比你在美国二三十名大学学人文社科要好一些。很多同学像现在即使你是哈佛的教育学毕业,大概率你继续申博是一个比较好的确定能留下来,然后你再去找工作就要看你的人脉。

回答这个家长的问题,就是三十到五十美本升美研概率非常大。我还是拿自己女儿举例,因为她跟各位家长的孩子都在一个年龄段,本科段,我觉得她如果能到一个30左右的学校就完全足够,原因是两点。第一点我现在的同学他在本科的时候大一先进入了30左右的学校,然后他在大一结束的时候转学到了伯克利,这是一个20的学校,如果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很强,他意识到那个学校跟他想要的不一样,他会非常努力的去转学,这是概率非常大的一个事。第二在美本升美研的时候一个巨大的跃升,美国本土很多人不考研,原因是他们都是学生贷款,家里面都不给他出钱,所以他第一本能是先去工作把贷款还了。然后再去考虑研究生的问题,如果有钱再说。而中国同学一般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大家去考研在国际生的比例上研究生的比例可能是本科比例的3倍,比如说本科这个学校是15%的国际生,到了研究生可能高达40%,都是国际生。所以美本升美研进入到藤校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从50-30,从30-10,从20到藤我觉得概率都是很大的。所以我给女儿正向去看,第一,如果她现在努力进入一个美本前30,我觉得是挺好的。第二通过她自己的努力,或者未来美研的努力再进入到顶级的学校,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好的道路,不用非得在本科阶段就给自己压力特别大。如果她想留在美国,那就是往理工科方面考,如果她实在不喜欢那就再看其它的专业。专业也是在美本期间到大三再去最终确定都是来得及的,研究生范围再缩小一点。

谢强:

在小学、初中走体制内,在中考谋求一个好的区排,进到好的国际部,由公办校的国际部升到美国的本科,这是一条路线,我们管这叫“土路”,就是体制内的道。对于这条道路来说,小升初确实非常关键,因为初中选择的本质,是在哪个学校能考出更好的中考成绩。再说走“洋路”,走“洋路”是两种人在走。第一种人是根儿上就走,幼升小的时候我就去了海淀外国语、去了21世纪,去了鼎石。走到初升高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就出国了,还有一些人就一直沿着国际学校走下去了。

北京的多数国际学校,8升9或者9升10时候,都有比较大的流失率,用脚投票,就是去美高的这一类人。在北京的国际学校吃不饱了,直接奔美高去了。第二类去美高的人在体制内,觉得未来去美高的话,我考中考那九门-语数外史地政物化生,意义不大,希望孩子早点打好语言的基础。所以在5升6,6升7时候它规避了小升初直接去国际学校,提前适应外国人讲课的方式,然后来8升9或9升9的时候我选择去美高。

走“土路”的人,核心点是小升初;走“洋路”的人,核心点是初升高。我认为在北京去美高的同学分为两类,一类是打根就想去美高,是做好准备的,他是图什么呢,他是希望从好的美高升美本,能够占点小便宜。还有一类人是想国际学校走上去,但是走到高中开始觉得有点走不下去了,不想让孩子在这么个相对佛系的、躺平的、慵懒的环境里面,被逼去美高。

走“洋路”的家长,要早一点思考,是否最终会走上美高的道路,那时候到底是美高升美本好,还是中国的高中升美本好?我现在的观点是,从好的美高升美本,那一定概率更大,你说我是一般的美高,六七十名、七八十名,那难度相对大一些,但是我觉得或多或少仍会占一点本土优势。优势之二是,如果在美高提前4年适应美国生活,会比中国去的孩子更适应美本的方方面面。

王梅:

为什么有些家长说我身边那些美高小孩也没见他们都申的多好,还有一个比较不同的原因是,可能到了美国以后对未来排名和所申请学校的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因为你身边的人可能,比如说在加州的同学并不想要往东北部的名校去走,他就觉得我在加州去了UC系列的就挺好的,我干嘛非得要往东北部去奔呢?所以有一些结果不是因为学校不好,而是到了美国以后择校的要素会变成其它的一些因素,导致您看的道路的那个结果,他如果在第一梯队可能都上藤了,怎么到了美国才去了个前二三十名。

谢强:

我记得王梅刚到哈佛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些在学习方面的困扰,然后她就跟我说,如果当年自己是在美国读的本科,就会能够更适应研究生的一些要求。她还跟我讲在哈佛读书的时候会讨论很多案例,而且这些案例都有很强的美国背景。所以如果要是从高中就在美国读书,会更加积累对美国社会背景的了解,对学文科的同学来说好像会更好一些。

所以刚才我提到,理工科读美本障碍会更少一些,一起探索做题,中国打下来的数理化基础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去美国读文科,从美高走起来会有更大的积淀。

王梅:

想学社科,我非常建议美高送过来。我拿人文社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很多讨论里都必须要讨论到种族问题,甚至性别问题。那这些问题的背后有大量的政治正确的背景在里面,这个政治正确就是不管这个文章里体现出来是什么样的一个事实证据,你在写的时候,包括你的观点还是要符合美国整个文化积淀,比如说对于黑人,对于这些种族平权问题,你不能说你在文章里看到是怎样的。而这种大量的积淀,如果你从高中就来你对它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不是字面的理解,因为书上说,老师上课说的可能是不得不那么说。但真正背后的情况是怎么样,你的论文应该怎么样去写,你的切入点应该怎么去切入,还是越早进入这个体系你对它的研究方法、研究背景会更了解一些。

但是如果是学理工科可能不太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隔壁的MIT,因为MIT的主流都是在学理工科。那大家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很开心,反正一起用编程来说,一起用符号来说不太存在人文社科上这一类的问题。

谢强:

承认,现在我比以前更亲美高,美高对于升美本,会是一个好的选项。美高规避小升初的问题,因为你上了美高不用中考,你在小升初的时候稍微欢脱一点,不用那么紧张,不用那么焦虑,不用去找关系搞小升初。所以我觉得走美高之路的人往往要从根子上,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在国际学校有大量的语言积淀,我相信你今天担心的托福它可能不会太差,要不就是5升6和6升7的时候转轨国际学校,然后8升9或9升9的时候往美高去走,英语也能打下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这里有两个点,第一个点在于美高的投入就是很多,花销非多数家庭能承受的。第二点,安全问题,小朋友在美高上寄宿制学校,放到寄宿家庭里面,亲闺女、亲儿子肯定不放心。有的家长还要跟出去,跟出去造成夫妻出现问题,故意希望夫妻感情出现问题的,另当别论。如果家长不跟出去,孩子成长青春期的时候这种亲情的缺失,个性发展会受到影响,也是一个点。所以美高,单从学业去考虑,它是更好的胜算。如果通盘考虑,让人又爱又恨。

美高,对于非京籍和京外人士来说更有意义。对于非京籍来说,你要去好的国际部,就得有更高的要求,而且你去不了国际部,你就回到原籍高考,要不你就只能往国际学校这个方向走了。更何况京外的同学,京外同学到北京来只能走国际学校这个轨迹。

非京籍和京外的同学来说,在选择的时候可能不仅仅选择北京的国际学校,北京的公办校体制内的差不多22个,北京的民办私立民办学校差不多80个左右。有那么多可选,但可能极度优秀的,大家又觉得没有什么共识。所以有人决定从北京出去,我去上海,上海平和,上海有六七十个国际学校,我去深圳深国交,我去广州碧桂园,我去泰国。

我们前两天采访了某国际学校老师,我说北京的国际学校和上海的国际学校你觉得哪个更好,或者深圳能不能去。他给的回答,咱们国内的国际学校有点认上海,因为上海的体制曾经一度把最优质学苗放进私立。但是差异不会很大。

我看群里有家长问去泰国的情况,我还真见过去泰国的同学,这个小朋友在泰国待了两年,初一、初二在泰国,初三的时候回到了北京某国际学校。我问过他去泰国的感受,因为我自己在国足干翻译的时候去过三回泰国,对曼谷没什么好印象。高驾桥很高,司机开得快,我经常害怕他们把车从高架上开下去。然后我就逗那小孩,我说你曼谷也敢去,那小女孩哈哈大笑,说谢老师你说的真对,那高架真的很高,说我那个国际学校就是从高架开一个小时过去,是个世外桃源,非常安静。说我那个好朋友的妈妈,在国际学校旁边租了一个小别墅,过的是世外桃源的生活。

她说,因为你是外国人,你不得不去理解各国人,尤其泰国当地的风土、人情。你还要阐释你是一个中国人,但是融在国际化的环境里怎么跟同学们再去交流、交往,这是极大的锻炼。所以这两年在泰国英语提升了,视野打开了。我问你为什么回来了,她说从学校本身来说觉得跟北京的国际学校也没什么差异,那我既然这样何苦在泰国待着,她妈补充了一句说,谢老师,当时在泰国待了两年,疫情实在回不来,疫情一放开我们赶紧回来了,跟爸爸团聚。

对于决定去东南亚读书的同学,我以这个案例来说,你得到的一定是英语,第二,国际视野的打开一定是有帮助的。但是你说一定在学术上,数理化、人文、社科、经济这方面高出多少,我觉得可能谈不上。所以无论是去东南亚的高中还是去美国的高中,考虑到这么多复杂的因素,要特别的谨慎。

我们在规划这方面我跟家长谈的东西差不多了,回到王梅。大家普遍关注将来要走留学道路的小朋友,在英语方面如何带动他去提升,在英语之外方面如何带动孩子去提升?

王梅:

我先说一下整体上我们还是以终为始,因为我看也有家长在说整体国外大学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一个学生。第一个,美国在整个大学录取的时候还是看的非常全面的。这个全面指的其实就是一个全人、一个全档案、一个全背景,这个档案不是咱们国内的那个档案。它指的是除了你这个人以为可能和你的整个经历,比如你成绩单的情况,你GPA整个走向,包括你在学校、学外、校内的这一切,你的背景,它不是指你父母是干什么的,可能指的是更多你所在的社区,你所在的地区,你所在的国家整个背景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学校在看的时候我文章里也列出来了他们要看了十几、二十个要素,如果说非常功利的说,那我肯定是对标一个一个要素来对孩子进行设计的。我在文章里放的是加州欧文的关注要素,学术要素和非学术要素,学术要素里面它有6个,第一个是你的高中怎么样,所以回到刚谢老师说的,如果你的高中是美高,那肯定大家会觉得至少你的学校是我们体系内的。如果你是一个国内不知名的一个学校,或者在池子里没有的,他可能先要想一想你这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那你必须在你的背景里要先介绍清楚你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情况。第二个是你学校的排名,但是大多数学校不看这个,它看第三个,是你的GPA。第四标准化成绩。第五个是你的文书,第六个是你的推荐信。而非学术要素,里面的指标非常多。第一条是Interview,很多学校不再面试了,有的学校有。第二课外活动。第三个是你的天赋,这个其实在美国的高校界也是意见很大的,你怎么体现这个孩子的天赋。像刚才我看有个家长说了,芭蕾算不算呢,钢琴、小提琴这种,其实理论上是算的,但是他还是要看。如果大家都是这个,他会认为这是你的能力,或者一个技术,可能不是你的天赋。你的天赋可不见得是你练出来的,天赋要看你的个人陈述怎么去表现等等。后面还有很多但是跟国际生不太靠边了。

如果我来对标这个,那我肯定在给孩子准备的时候,第一是学术,第二是他的语言,为什么一定要语言?因为你只有语言好了,你未来的成绩单上可能跟英语有关的科目才行。第三个是课外。在这个暑假之前,我给女儿准备的一些内容,第一我肯定让她考一个KET,因为在波士顿这边有考点,为她的语言做一些准备。第二个我在MIT给她报了两个暑期学校,一个是学编程,一个是学游戏,不是真的玩游戏,而是怎么自己去编一个游戏,也是跟编程有关的。这个是为她的学术做一些准备。第三个她们学校有一些非常便宜,其实更多的像是同学们一起团队活动的Summer camp,这种就不叫做学术的夏令营,它更多的是大家在一起玩。那这个是在为什么做准备呢?这个是更多的让她有一些跟自己社区的小朋友们在一玩,这样的一个经历。第四个是我没报上,但是美国的家长都会去报的,就是跟体育有关的,那体育有关的大家更想做是户外的,大家去森林里面,或者是去波士顿的海洋馆,去长达一周或者两周的这种持久性的研讨性的东西。

谢强:

有两个点想跟大家传递。

第一个就是说你为了美国本科申请,要做一些非常看得见结果具体的事,你不着急,因为最早你从9年级开始,因为美国的高中是9、10、11、12这4年。你申请是12年级上,你这个8年级、7年级,包括你小学做的什么东西根本没法往申请表上写。所以你现在干的所有事,是为孩子打基础,冰山露出来是9年级以后,甚至我说的再邪乎一点,你8年级参加竞赛,比如AMC8,美国数学竞赛,可你未来还会参加10,参加12,8其实就白参加了,越往上走知识就把第一层次知识给覆盖了。所以我第一个要给大家传递的概念就是说,按照美国大学录取的标准,一个最重要的标准是时间,它看的是高中升大学,它看的是高中里面的种种表现,而不是你小学和初中的种种表现到底是什么,这是第一个要跟大家去讲的。

第二美国的录取的时候王梅强调一个全的概念,全人、全背景,用英文来说叫Holistic,它一个全面评估的手段,所以你的孩子不仅要学术好,语数外史地政物化生都要好,还要英语好,要通过托福,或者SAT、ACT给它表达出来。除了学习好、英语好之外还得课下好,课下好是什么呢,音体美,课外活动相关的这些课外竞赛,机器人竞赛等等,还要课外好。

那如果这是终点,我们倒退回来看一个小学生的这种培养。结合王梅的女儿米娅,我来分析一下。

第一条,由于米娅有这么一个英语上面比较擅长的妈妈,所以她从小在应英语方面得到的输入是很多的。米娅在离开中国去过之前,跟我玩过最多的游戏就是字母接头。她在美国读的很多英文书是很厚的英文书,我看她的英语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条,刚才王梅谈到米娅去学编程这个事,因为我回到北京那一年是王梅刚刚生米娅。我在北京新东方干了七八年,王梅的女儿是七八岁,基本一路看着她走过来的。王梅一直在想自己女儿未来可能想学什么,比如米娅在非常小的时候喜欢人骨头,看到骷髅就很兴奋。所以王梅一度想培养她未来当医生。然而最近一次我问米娅想去做什么,她用英文跟我说,是用大写字母S开头的那个单词,原来是Scientist科学家,她现在想当科学家,研究海洋生物。我观察到王梅在刻意引导孩子不断的找方向。但是对于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你说这个方向确定吗?我觉得这肯定不确定,她也许还会从一个海洋的科学家变成一个想搞计算机的码农。但是我观察王梅带米娅的过程当中,她观察这个孩子可能在哪个方面展现出更强烈的兴趣。这种长期的观察、刺激、培养是必要的,因为我现在在带高一的学生做美本留学申请的时候,好多小孩对专业,对任何一个领域一点兴趣都没有,很麻烦。

第三,米娅是一个非常活泼、活跃的小姑娘,在画画、弹琴、体育,反正当时在国内的时候我观察王梅对孩子这三个方面都是有培养的。我要特别提醒大家,未来在美国申请的10个活动和5个奖项,都是日积月累才能得到的。那么在日积月累当中,我认为音体美是真的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如果一个小孩在小朋友的阶段,在音乐、体育、美术方面还没有长时间的积累的话,你想他在高中9年级的时候能结出一果写在申请材料里面,是比较难的。

所以我总结,如果说小朋友对留学做长线准备,应该是三线并行,第一是语言培养,毕竟要出国。第二是学术培养,到国外你去学习什么东西,你有没有充分的好奇心,你可以见异思迁,不断的改变,但你要对学术有好奇心,这依赖于家长的培养。第三音体美是个长线发展,需要很小时候就打下基础。这是我对走出国留学的小朋友培养最关键的三个建议。

王梅,我还想请你跟大家说说米娅在语言培养方面有什么心得体会吗?

王梅:

其实不仅是米娅的语言培养,因为我过去我教托福也教了10年左右。所以如果让我看一个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比较重要的一个点的话,我觉得三个,当然对于低龄的家长来说这三个会更凸显。

第一个我是觉得输入项为先,再说输出项,就说看上去我们是人为的把托福分为了听、说、读、写,它更适合更高龄的孩子们。在低龄先不要进入要分科目分项的训练,尤其是先让孩子去听和读为主,有的时候家长说我这孩子怎么不开口说,或者他拼写的怎么都是错的。不要过早的纠正他的说和写。现在米娅二年级,我一点也不焦虑。她拿回来一些册子,同学之前互赠的礼物,美国同学写的拼写全都是错的。低龄的小朋友们在学习的时候,优先让他大量地去听,然后大量地读,在听的时候可以以他喜欢的内容为主。有些孩子,像米娅就是喜欢哈利波特,她可能把哈利波特电影看了无数遍,把语言调成英语的,结合画面和字幕把中文隐去,或者下哈利波特的一些音频让他没事就听,再给他看,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是在低龄学习的时候,四年级以前不要让孩子去背单词,当然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准备了一些米娅的书,这个就是她的哈利波特,大家如果可以看到的话,它是这种带插画的版本,里面的内容不是特别的难,其实这样的一些书对于她来说,别看它是一个大厚书,但是它里面并没有那么的困难。还有她喜欢的读的一些,在视频里分享过的,像这种小的漫画,我觉得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读起来是非常开心的,我待会再给大家看一下大一点可以读什么。因为这里面的字很少,但是会引发她对英语的兴趣,可以不用让她那么早的背单词,他看不懂是没有关系的。那等到她大一点,她现在读的是莎士比亚所有书的简写本,但都是儿童版的,她不用非常强调读懂这个概念。

我告诉她,你读不懂就跳过,但如果那个词对你的影响很大。我觉得家长可以给孩子们买这种美式的儿童字典,我不建议用电子的东西去查资料,因为这个里面也是大厚书,但是它很漂亮,它里面就是插画,它的解释也都非常的简单。比如那天米娅查决斗duel,决斗这个词可能她不认识,但是它对哈利波特很重要,她去查了一下发现就是Fights,那Fights她肯定是认识的,然后里面有一些图片。她不会认为她是在背单词,她会认为是她做自己的事情同时有了一个工具。好的,我会把这些书都分享在群里面,或者我拍一些照片让小助手发到我们的群里面去,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观察,我一定不建议大家去让孩子以背单词和语法这种形式去学。是让他大量的听,大量的读,在这个过程中给他提供工具,不要求精确性。

她们学校的老师也会告诉她如果你是在读Fiction,就是小说,你看不懂没关系,大概知道就行了,但如果你在看非小说,比如说百科全书,因为米娅对骨头这些感兴趣,你看那个还是要查一下字典的。

第三,什么时候做测试,5-6年级可以进入到测试的体系里,比如说KET/PET小托这个体系。在这我想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不用特别在意分数的结果,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去年有一个小朋友,他已经在实验读高一,他在初三的时候托福就已经有105分以上,但是他从五年级的暑假,其实就是新小六才开始学KET。因为他到那个时候发现小升初什么证书都没有,然后妈妈说你要不去备考一下吧,上个课。他在5升6的那个暑假学KET的时候班上都是小不点,都是2-3年级,他还觉得挺尴尬的。但是因为他的自信心很强,因为他肯定比别的同学学的快,他年龄也大,虽然他从五年级才开始起步,但是他的自信心保持,他的学习方法保持也比较正确,他大量的阅读,而不是着急的考试。于是他才能过在八年级的暑假考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所以5-6年级进入测试体系并不晚,也不用觉得五六年级才开始学KET会不会太晚了,我觉得不会特别的晚。

珍珠这个家长的问题是,不会的单词用字典查,不用电子的,怎么判断发音的准确?这个问题我觉得问的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纠结个单词的发音问题,可能更多的就是在纠结口语和写作,在输出。在前期我不是特别建议大家特别关注他的发音准确与否,因为他听的多了,他就知道那个意思了,因为语言也有静默期,稍后才进行发音。如果过早的去纠正,你这个读的不对,那个读的不对,他非常容易就不读了。其实发音也是大量的积累之后,你听的足够多才能发的比较准确的。

谢强:

我跟王梅都是学英语专业的,对于先输入后输出这件事我们俩肯定是有充分的共识。 我觉得输入大量的听力和阅读的时候,因为小朋友一般学英语有两种入口,有的小男孩阅读坐不住,就听读,这两种是英语早期培养最成功的两种情况,阅读和听读。 现在上高一的一个同学,初三就是105托福。 听力和阅读满分,口语23写作22,这是一个典型的先输入后输出。 那怎么达到30,30这两个满分。 他爸跟我说,这小子学校四五年级的时候就把全套英文哈利波特读的滚瓜烂熟,然后就直接考托福去了。 所以他口语考试完全是原生态的,裸考。 所以我在想如果一个小朋友他有靠阅读有足够多的输入,那未来他输出的时候并不困难。 但是如果在输入的时候过于计较准确性,就是斤斤计较于每个单词的准确性可能会破坏他在输入的时候乐趣。

第二,家长也持续在咱们的底下在问,KET/PET什么时候考,学小托福是不是就不用学KET/PET了等等。我请家长在这里面要非常的小心,因为在小学高段5-6年级,包括在初一,你过早的进入应试,对于乖乖的小朋友来说可能是蛮好的。我问过王梅跟米娅的互动,米娅不反感用应试检测她英语的学习能力。但是我们过去在新东方也见过大量的小朋友因为应试的学习,严重的破坏了英语的兴趣。

刚才有家长问,那我什么时候学托福?我的建议是在初一的时候,初一初二的时候结合英语能力搞一搞,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或者初三的上学期好好刷刷题,把托福成绩冲上去。而在小学的高段,可以引导孩子进入应试体系,一定观察孩子对应试的反应,要非常的敏锐,如果他一旦不是那么接受应试,你就要适可而止了。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既擅长英语的输入,阅读、听读,又不反感词汇和语法,那当然完美了,你很幸运,你撞上了一个在语言方面会走的很远的小朋友。

谢强:

王梅,你的小朋友毕竟有这样先天的优势,跟着你到美国去学习,那么你本人又是教英语出身,又是学英语专业的,我觉得这个情况可能跟很多家长不太一样,我觉得很多家长可能不是学语言的。包括也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么小让孩子出去陪读,那怎么办呢,国家现在要双减,英语这块有很多机构可能转入地下了,偷摸的上点课。家长想让孩子语言提升,你看这个家长问6年级不报机构,自己在家多读、多写能行吗?你对家长有什么建议吗?

王梅:

还是分年龄段,我觉得一二年级是可以自己完成的,家长也不用太焦虑,就是我说的咱们知道实验的兔宝爸爸,也不是一个非得是英语专业,但是他让他们家兔宝在一二年级做的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他当时也是听的哈利波特,每天听20分钟,其实低龄的在这个时候是完全来得及的。我可能会让孩子在三四年级的时候进入到阅读,带他去书店找一些他感兴趣的书,在这一定不用觉得这个书也太简单了,上面连几个英文字都没有,不都是画吗?没关系,先让他去听,先让他去看,先让他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东西,让他去读。但是5-6年级,虽然我现在不知道这些机构的情况,我也不好推荐,但是还是有很多机构的,我觉得5-6年级要开始系统的进行学习。然后我看走走听听这个家长说:外教教写作和语法不如中教是吗?这个是有可能的,因为尤其在语法上肯定是第二语言去学习英语跟母语者去学习英语完全是不同的。所以在5-6年级的时候,如果一二年级听书输入不错,三四年级有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在五六年级的时候进入到某一个以测试为导向,但并不讲考试的能力的体系里面去学习,是我比较推荐的一个方式。然后在五年级的暑假可以进入到机构,因为现在很多机构都有他们的测试题,测一下孩子的情况。六年级的暑假可以用小托福,或者是KET/PET这样的测试题定位一下孩子的情况,但是不要以分数为评价标准,不用觉得你才考这么点分。在初中才正式进入到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以一点点分数为导向的的学习,我其实觉得这样是一个比较好的轨迹。

谢强:

各位家长我们今天其实谈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我们讨论了整体的规划是“土路”和“洋路”,北京的“土路”是在体制内,北京的“洋路”是国际学校。第二我们讨论了一个更洋的路,就是关于美高的优势。第三,咱们讨论了以终为始,就是美国本科为目标,从时间上来说要为孩子9年级之后这3年多打下基础。第四,我们聚焦了语言培养。对于未来出国的小朋友的发展,相对说得比较全了。我们会跟大家进行更多这样的交流和沟通。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体系,家长,长线,留学,问题,国际学校,孩子,小学,情况,转轨,观点评论,学校,美国,王梅,谢强,米娅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体系,家长,长线,留学,问题,国际学校,孩子,小学,情况,转轨,观点评论,学校,美国,王梅,谢强,米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体系,家长,长线,留学,问题,国际学校,孩子,小学,情况,转轨,观点评论,学校,美国,王梅,谢强,米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