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发展,许多地区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其中,不少幼儿园是“一园多址”,由此呈现“一个园长、一套班子、两所甚至多所不同办园性质的独立法人幼儿园”的管理格局。由于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可以“拿来”,幼儿园在发展时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园务管理中遇到的新问题,我园尝试推行“值日园长”管理,促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一、“值日园长”管理模式的意义
对幼儿园管理者而言,管理就是抓幼儿园一件件具体、琐碎、临时的事务,抓具体目标、计划的检查落实,抓具体活动的效果,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落地等。幼儿园的上层管理者始终扮演命令、指挥、督促、评判的角色,而部分教师往往会形成“我们是替园长干的”观念,缺乏自我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缺乏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内在动机,始终处于听命、遵从、受监督的地位。
在教育管理中,幼儿园管理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人作为管理主体,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新型的开放与互动、合作与分享、关爱与支持的人际关系。创新园务管理新模式就是让园长在面对烦琐且紧张的园务管理工作时充分发挥教师的自我管理优势,让教师参与幼儿园常规管理。
二、“值日园长”管理模式的要求
我园根据每个教师的实际情况,采取“以强带弱、双向互补”的方式,让全园教师进行自由组合,两人一组,采取自荐值日、轮流值日和选举推荐值日等相结合的形式,协助园长管理为期一周的幼儿园常规工作。
在值班当日,“值日园长”要撰写值班日记,旨在关注各部门、教职工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总结个性化经验等。值班日记在“值班园长”之间相互传阅,有助于园长全面了解信息,实现统筹管理。每月底,园长根据值班记录,在园务大会上总结,主要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提示”“优秀事迹、优秀表现、好员工”等内容。
三、“值日园长”管理模式的实施
“值日园长”管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自主建组:以教师个人为单位,自愿组建若干合作小组,每组不超过2人。
梳理思路:依据园长制定的学期工作计划和本周工作要点,梳理各组工作的重点、难点、拓展点,特别是创新之处。
上报要领:合作组教师将本周“值日园长”安排表上交园长室,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科学落实。
及时公示:“值日园长”周安排表及时在幼儿园公示栏公示,让全体家长、教职工知晓。
(二)第二阶段
分领任务:依据工作安排和重点,两人合理分工,注意各自工作侧重点,明确各自任务和创新之处。
观察记录:园领导,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一听:听“值日园长”值班情况、幼儿反应、教师声音、家长评价。
二看:看“值日园长”的方法是否可行和有效,管理目标是否落实;看教师是否积极配合。
三记:记“值日园长”管理中出现的闪光点,记预设和生成不一致时“值日园长”的调控和处理措施,记自身的收获和体会。
(三)第三阶段
大众评议:由园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幼儿代表组成大众评议团,结合现场采集的素材,就事说事,就事说理,评足优点,指出问题。同时,大众评议团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可操作性。
反思与调整:“值日园长”及时汲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个人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调整管理方法。
资料整理与上传:在大众评议的基础上,“值日园长”将活动设计、现场调整,通过参与管理、观察和争鸣获得的感受加以整理、上传,成为共享资源。
总结表彰:期末,各合作小组对“值日园长”活动进行小结,做好评优申报工作,园长室进行表彰。
四、“值日园长”管理模式的成效
现代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带动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管理者不能一味依靠行政指令发号施令、支配控制,要把具体的教育决策权“下放”给教师,注重深入实际,与教师平等互动,实现有效管理。管理者信任和尊重被管理者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他们有责任心、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获得最大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
合作在先,引导在后。“值日园长”管理模式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值日园长”是合作者、支持者、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值日园长”充分发挥了教师能动性、创造性,激励教师大胆尝试,支持教师大胆创新,让教师有了更加自主、开放、和谐、互动的空间。
园所文化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的灵魂。这里强调的园所文化主要指在园所形成全体成员认同并自愿遵循的价值观、信念与理念、作风与规范、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等方面。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那么其效能就是有限的。“值日园长”这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提倡发挥团队力量,强调集体意识,让全体教师参与管理,增加了彼此的互动频率,推进了幼儿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