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吴微
萤石网络(688475.SH)之后,海康威视(002415.SZ)又分拆子公司上市了。经过较长时间的准备,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机器人”)终于提交了招股书,拟创业板IPO。据了解,海康机器人是海康威视旗下一家主要从事机器视觉、移动机器人业务的控股子公司。
得益于国产替代需求的增长,海康机器人的收入由2019年的9.41亿元上涨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的28.1亿元,收入增长了近3倍;净利润更是由4547.86万元上涨到了4.28亿元,增长超过9倍。
相较于公司的收入与净利润,海康机器人授予员工股权的价值增长更为喜人,2016年海康机器人的员工持股平台嘉盈投资以1269.13万元的出资取得了海康机器人40%的股权,到2021年新的员工持股平台青荷投资受让嘉盈投资股权时,公司的整体估值还仅为2.46亿元。但此次IPO,海康机器人拟发行不超过25%且不低于10%的股权募集60亿元资金,公司对应估值将在240亿元到600亿元之间,以发行25%的股权计算,发行后青荷投资持有股权的价值也将高达72亿元。
与海康威视及海康机器人员工分享企业分拆上市带来的红利不同,2022年以来,海康威视的收入增速下滑,净利润更是出现了罕见的下降,公司市值也缩水了近千亿元。海康机器人的独立上市,又能为母公司海康威视的中小投资人带来什么呢?
收入增长放缓
与母公司在安防领域的统治地位不同,海康机器人在机器视觉领域的起步比较晚,行业中的地位也难以与海外头部公司乃至于国内同行相比。据GGII统计,到2021年,海康机器人在国内138.16亿元的机器视觉市场中的份额仅为12.46%。
数据来源:招股书
机器视觉即工业视觉传感,一般集传感、驱动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于一体的设备,主要应用在3C电子、新能源、汽车、医药医疗、半导体、快递物流等领域,用于识别检测元器件、焊接点、检测产品缺陷以及ID识别等等场景。到2022年前三季度,机器视觉为海康机器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公司贡献了61.14%的收入。
应用场景越复杂,对机器视觉的技术要求就越高,切入的难度也越大;因此,在高端制造行业,企业更偏爱基恩士、康耐视等海外龙头的产品。近年来随着国内3C电子、新能源、光伏等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的应用场景大量涌现,这也给国内机器视觉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国内先后出现了如面向消费电子、PCB、新汽车、光伏、半导体等行业的天准科技(688003.SH);面向3C、锂电等多个行业的奥普特(688686.SH);面向3C、印刷等行业的凌云光(688400.SH)。其中凌云光为本土厂商中的龙头,在中国印刷行业机器视觉智能装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 21.1%,位列行业第一;在中国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 22.41%,位列行业第三,仅次于康耐视和基恩士。
反观海康机器人,公司机器视觉的主要客户为极兔供应链、圆通速递(600233.SH)、邮政集团等物流企业,多用于快递单号的识别,应用场景较为简单。根据机器视觉联盟(CMVU)的数据,用于消费电子、半导体与新能源等板块的工业级机器视觉合计占比79.8%;相比之下,用于消费级机器视觉的安防与监控、物流分拣以及智慧交通等领域占比仅17%。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快递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成,各大快递企业在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投入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如圆通速递2021年固定资金账面余额较2020年增长了29.82%,而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固定资产仅比2021年末增长8.02%;韵达股份(002120.SZ)2022年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在计提折旧之后甚至低于2021年末。
较2020年相比,虽然2021年疫情影响较小,但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的收入增长率还是由2020年的93.1%下降到了2021年的80.78%;到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机器视觉的收入仅与2021年持平。若要保持2021年80.78%的增长率,海康机器人2022年第四季度机器视觉业务的收入需要达到13.9亿元;但2022年前三季度,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业务平均每个季度的收入仅为5.68亿元。
数据来源:招股书
《投资者网》还了解到,在工业领域,技术含量越高、替代产品越少,产品的毛利率就越高。国外龙头基恩士、康耐视的毛利率分别为82.26%、73.26%;聚焦3C、锂电领域的奥普特,其毛利率也有66.51%,而海康机器人机器视觉的毛利率为46.16%,在行业中处于较低的位置。
海康机器人的移动机器人主要在工业、仓储领域为客户提供搬运、堆垛、拿取等功能。据了解,2021年国内智能仓储的市场规模高达1146亿元,而移动机器人仅为智能仓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2021年的市场规模仅78.12亿元,海康机器人仅占其中11.76%的份额。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出于适配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考虑,会向集成商采购整个系统或解决方案,因此,单独采购移动机器人或解决方案的量并不会太大。相较于机器视觉国产替代过程中收入的大幅增长,海康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收入的增长速度要小于公司机器视觉收入的增长。
机器视觉毛利率低于同行、移动机器人市场份额较小,海康机器人若想成为母公司那样的行业龙头,仍需要继续打磨产品,方能切入高端制造行业,占据更大的市场。
员工共享“盛宴”
新兴产业的竞争往往是创新与人才的竞争,为了留住人才,并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各个行业尤其是半导体行业推出了各种激励方式,股权激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会将员工未来的服务作为前提,与员工签署协议后将公司部分股权或股权升值的收益权授予员工,员工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就可以兑付这些收益。2023年以来,A股就有数十家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涉及的行业有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等。
作为一家高技术的企业,海康机器人也拿出了大量的股权用于股权激励。截至发行前,海康机器人仅有两名法人股东,其中母公司海康威视持有公司60%的股权,员工持股平台青荷投资持有公司40%的股权。
此次IPO,海康机器人拟发行不超过25%且不低于10%的股权募集60亿元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公司对应的整体估值在240亿元-600亿元之间。以发行25%的股份计算,发行后青荷投资持有股权的市值将达到72亿元,而以发行10%的股份计算,青荷投资持有股权的市值更是会超过2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股权激励在科技公司中普遍存在,员工想变现持有的份额也不容易,一般情况下,仅能通过减持后按照份额分配收益或公司回购份额两种形式变现,当然在此期间员工可以享受到企业分红带来的收益。像海康机器人这样授予员工近百亿股权的情况并不多见,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话,无论是否上市,股权均有一定的价值。
同样分拆两个子公司独立上市的大族激光(002008.SZ),旗下的大族数控(301200.SZ)员工仅持有公司不足10%的发行前股份,大族封测还利用股权引入了外部股东,公司员工也仅持有公司13.63%的发行前股份。
据海康机器人披露,员工获取公司40%股权的资金成本并不高,2016年嘉盈投资以1269.13万元的出资取得了海康机器人40%的股权,虽然在2018年、2019年嘉盈投资按照比例两次对海康机器人进行了增资,但到2021年新的持股平台青荷投资受让嘉盈投资股权时,公司的整体估值还仅为2.46亿元。2020-2022年前三季度,海康机器人也仅分别计提了208.71万元、862.53万元和2989.03 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
数据来源: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海康机器人40%的股权并非仅仅授予了海康机器人的员工,母公司海康威视员工及高管占有青荷投资76.66%的份额,海康机器人员工及高管仅持有23.34%的份额。以25%的发行比例计算,发行后海康威视高管持有海康机器人股权份额的价值将高达8.28亿元,海康机器人高管持有的份额价值也有4.92亿元。
对于IPO企业,股权穿透后股东超过200人或会成为公司上市的障碍,因此海康机器人通过信托计划持股的方式进行规避,即嘉盈投资享有青荷投资99.9%的收益,后面的中建投信托再享有嘉盈投资99.999%的收益,员工则通过信托计划享有海康机器人股权带来的收益。
在最近的上市指引中,监管层在信披方面要求“实质重于形式”,即要看最终控制权、收益或交易对手是谁,这一原则在股权代持、关联交易方面被反复引用。近年来,在股东人数方面的考核有所放松的情况下,海康机器人采用有争议的方式进行持股,不知道能否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下,获得监管层的认可。
需要指出的是,分拆后,海康机器人的收入已不再并入母公司海康威视的报表之中。叠加市场环境变化,安防设备需求下降影响,2022年来海康威视的收入增速大幅下降,截至2022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较2021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19.38%。而与2022年初相比,公司的市值更是缩水了近千亿元;但与中小股东遭遇损失不同,海康威视的高管却能通过青荷投资分享海康威视分拆子公司上市所带来的数亿元收益。
随着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崛起,机器视觉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这无疑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到2020年在国内市场,机器视觉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51%,首次超过了海外品牌。但起步较晚的海康机器人仍需要继续打磨产品,这样方能依靠母公司强大实力,在技术与市场份额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并给中小投资人以满意的答卷。(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