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已公布四批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按照工信部的定义,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它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并且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小巨人”,是其中的佼佼者,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强链补链的主力军。
总体来看,专精特新企业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经济发达省市明显比中西部地区发展好,数量多,质量高;二是“专精特新”企业本身发展也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创新能力强、研发投入高,发明专利多。
本文作者为重庆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刘群生,通过对四批国家“小巨人”企业及本市“专精特新”企业的申报评选情况、企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结合作者多年工作实践,探讨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观点和思路,从而为企业申报专精特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前四批国家“小巨人”企业概貌
前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TOP10城市(蓝色为前三批,红色为第四批)
前三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城市排名中,上海第一,北京第二,宁波第三,深圳第四。随着第四批次公布,合计数量出现了大洗牌。
北京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宁波第四。此外,重庆凭借着139家增量冲到了第五,杭州、武汉也冲到了第六、第七位,成都第八,天津第九,苏州第十。
最亮眼的,当属宁波:不仅超越了广州、苏州这样的巨擘,也超越了省会杭州,仅次于北上深。
宁波为何这么优秀?民营经济实力、制造业实力,当然是重要因素。致胜法宝,还在于宁波企业特色,领域极其细分与专业化。
宁波工业门类齐全,特别是模具、注塑等成型工业发达,其中不少企业是某一细分领域的佼佼者,比如主攻汽车压铸件模具臻至机械,专注于光伏逆变器的锦浪科技,专注商用车发动机冷却风扇总成的雪龙集团,主攻电动窗帘、电动卷帘门电机制造商的杜亚机电,聚焦信息通信用网格式电缆桥架的纬诚科技等等。
宁波的精与专有多厉害?宁波308家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中,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的有76家、世界前三的有171家、全国第一的有205家。
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重庆入选139家企业,位列西部省市第1位、全国第11位。合计数量达到257家,在全国省/直辖市排名中,位列西部第2位、全国第15位。
2021年,重庆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9家,是前4年总数的1.8倍,新增“小巨人”139家,是此前总数的1.2倍,双双创下新高。入选企业主要涉及装备、电子、汽车、化工、软件等领域,其中装备和电子企业数量占比均为2成以上。
统计显示,这139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29%,有出口的企业占比为44.6%,获得发达国家或地区权威认证的企业占比为40.3%。同时这些入选企业从事细分市场的平均年限达到17年,专业化程度高且聚焦主业特征明显,并且全都建立研发机构,实现了关键领域“补短板”“填空白”。
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建议
首先,要精确选准产业导向。
“专精特新”企业主要从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遴选,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六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以及工信部重点支持的14条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因为这些领域是我国当今和未来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重心和重点。那么,我们各地在新发展中小企业中就要重点围绕这几大领域发展,企业在新投资发展中也要重点围绕这几大领域发展(产业的具体内容可查看相关资料)。这是趋势大于优势的道理。
其次,要深入钻研核心技术。
“专精特新”的核心是专和精,专是要专注、专业、专长,就是要长期深耕,讲求厚度和韧性;精是要细作,精细化管理、精益化生产、产品精良、技术精湛、水平高超,讲求质量和技术。要鼓励引导企业围绕主导产品,在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提炼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甚至是独门绝技,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独特工艺、特色产品,成为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产品和技术或是成为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这方面的主体是企业,政府是鼓励支持的引导者。我们有的企业虽然从事的是传统产业,但依然可以通过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和突破,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有的企业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自身从一开始就掌握了独门绝技或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可以迅速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这一点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本质要求。
第三、要大力加强创新研发。
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创新包括人才、机构、投入、产出四大方面。
人才,是开展创新的主体。有了人才支撑,才能保证创新活动的开展,所以,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界定。研发人员的占比情况是“专精特新”企业的条件之一。各地政府要通过政策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企业要科学确定研发人员的界定工作。
机构,是开展研发活动的载体。企业首先要有研发机构;其次要不断的提高研发机构的层次和水平,及时申报参与评定省市级和国家级的研发机构;再次,企业的研发工作要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合作,既要养队伍,又要借用外力,这样不仅能提高研发能力,达到更高水平,也能有效节约研发成本。
投入,是开展研发活动的保障。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既要看投入总额,又要看投入与营收的占比。这是一个企业是否能持续保持领先优势,不断创新发展的一个根本保证,也是“专精特新”企业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研究投入的归集很讲究,要按照财务规定,善于科学归集,要做好研发辅助账。主要归集范围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设计试验等费用。同时,企业还应做好公司组织架构设置、研发项目管理、研发激励机制、研发准备金等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搭建工作。
产出,是创新的成果和落脚点。就是看研发出来的技术、项目、产品情况,主要是涉及专利和成果转化、获奖等情况。这一点可与下面讲的知识产权相结合。
第四、要切实注重知识产权。
如果说“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那么“知识产权”就是“专精特新”企业的身份牌。争创“专精特新”企业,一定要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专利(证)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最佳证明(这方面中西部地区更要加强)。
企业获得专利证书的主要措施是专利的挖掘生成和申报申请。挖掘是指从技术和法律层面,对研发所取得的技术成果进行分析、判断、整理和筛选,确定进行专利申请的技术创新点和技术方案。
在专利申请方面,首先是要及时,保证专利的“新颖性”。其次要通过专利申请前评估、完成高水平的“技术交底书”、“权利要求书”质量,并加强跟踪协调,积极争职尽快顺利通过审查,获得授权。
第五、要着力推动企业发展。
一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益化生产,运用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二是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开展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安全健康管理等各类管理体系达标认证。
三是企业营业收入、利税要合理增长,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在合理范围。
这些方面和指标都是考核企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和评判为优质企业的标准。也是“专精特新”企业优于一般普通企业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行改造;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出台具体政策和措施进行引导鼓励,指导支持。
第六、要注重打造企业形象。
一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各类评选,给企业产品、技术、人才、机构等获取相关“证明”。
二是要积极争取各种荣誉,树立企业形象。这些都是申报时最好的“佐证资料”。
在这方面,一是政府要多创造机会,多开展一些评选活动和积极组织参加上级部门的各种评选,二是企业自身也要积极主动,多参与、参加。
总结:要成为一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方向是前提,核心技术是关键,创新能力是灵魂,企业指标是根本。“专精特新”的本质是聚焦和差异化,“专精”就是聚焦,“特新”就是差异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