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在课程建设上,幼儿园应当构建立足中国文化、基于儿童发展、重视关系赋能,推进赋予教学隐喻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养育的课程评价体系。
逻辑起点是幼儿园课程的起始范畴,更是整个逻辑体系得以完善和丰富的保障。新时代下,思考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既是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和研究的反思,也是对幼儿园课程发展趋势的展望。
近年来,我们在课程建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经过这么多年建设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思考一个问题,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探讨幼儿园课程的逻辑起点,需要回归幼儿园教育的本质,思考和回答“为谁教”“教什么”“怎样教”三个问题,这也是教育中我们必须要回答的三个根本或基本问题。回应以上三个问题时,需进一步梳理三组基本关系:
1. 社会要求与个体需求的关系
制约或影响着课程目标的确定;
2. 知识的价值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制约或影响着课程内容的选择;
3. 教与学的关系
制约或影响着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策略。
01社会要求与个体需求:
既促进儿童发展,又回应社会发展
3~6岁儿童特有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决定了幼儿园课程需要更多地关注儿童的自身发展。虽然如此,但并不能最终演绎为“一切只为儿童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价值是幼儿园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幼儿园课程本质和价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功能是文化的传递和选择,因而,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应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合。
我们既要考虑到儿童的发展,也要考虑到儿童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及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儿童价值的实现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各方人员的参与和支持。我们既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更要以保障儿童的生存发展和教育权益为核心,坚持生活化、自然化、游戏化的课程理念,开展幼儿园课程实践活动。
02知识价值与人的发展:
看到学科知识和儿童经验间的联系
幼儿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地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是经验的、是活动的,即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指向的是儿童经验,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的经验和学科知识之间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从学科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科知识是由各领域(在我国主要是五大领域)的经验,经过积累、概括、反省、抽象、概念化、系统化等演化而来的。在学前阶段,让儿童获得感性的、生活化的、具体化的经验,就是为将来获取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做积累和准备。
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儿童的经验包含了各门学科的事实和真理。儿童对它们的认识是朴素的、原始的,同时,儿童的经验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发展、生长的。所以,从儿童的经验到系统化、专业化的学科知识的过程,就是经验改组与改造的过程。
因此,幼儿园课程既不是将儿童经验与学科知识割裂开来,也不是用“成人心目中系统的和精确的经验”(即学科知识)来取代儿童的经验,而是看到学科知识和儿童经验之间的联系,用前者来解释和指导后者。
03教与学:
应融合在儿童的学习方式里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寓教育于游戏中,是学前教育区别于中小学的重要标志。
我们知道,教与学不是对立的。我们会发现,学习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当我们提供让儿童可以自主选择的场景和材料,而孩子感兴趣,愿意投入其中......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儿童在学习时,成人仔细观察,可能只是随机的两三句对话,也可能是深入的一场讨论,那么教可能就在发生。谨防把教和学对立起来。
游戏也不仅仅是追求热热闹闹,这是不适宜的。有些幼儿园游戏的设置很多是偶发性的,儿童每天玩得很开心,但是思维能力没有培养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实际上,游戏态度比游戏本身更为重要。游戏态度是心智的态度,游戏本身是这一态度的现时的外部表现。在游戏中,老师应通过观察儿童的外化行为,捕捉到儿童的内在需求,老师的教是为儿童的内在需求和内在动机搭建支架,这样才是一种更有效、更积极、更有力的支持。
面向未来,幼儿园课程该如何建设?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有质量的普及,构建全覆盖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教育现代化对学前教育的刚性要求。
在刚性要求下,在思考新时代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时,个人认为,幼儿园应当:
●更加重视文化传承和幼儿园的社会责任。
●更加重视环境、空间和材料的力量。
●更加重视儿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学习,以及学习中的自主性、选择权和成长型思维。
●更加重视幼儿园中每个人的声音、参与、贡献和发展,以及彼此间的倾听、对话和呼应。
●更加重视开放、和谐、合作、责任共担,充满善意的教育生态和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在课程建设上,幼儿园应当构建立足中国文化、基于儿童发展、重视关系赋能,推进赋予教学隐喻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养育的课程评价体系。
具体来说: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保教结合,将品德启蒙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
二是支持和激发幼儿释放热情,创设赋有教学隐喻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不同学习体验及机会之间建立联系;
三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幼儿在与材料交互、同伴交往、成人互动中,获得主动的学习和发展,更好地获得社会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四是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科学衔接,建立双向衔接的有效实施路径;
五是将家长、教师、社区、社会都纳入到课程设计中来,让他们成为共同的设计者、组织者、观察者、参与者,共享资源、协同合作,支持幼儿的全面发展。
逻辑起点是幼儿园课程的起始范畴,更是整个逻辑体系得以完善和丰富的保障。新时代下,思考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既是对当前幼儿园课程实践和研究的反思,也是对幼儿园课程发展趋势的展望。
本文文字转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众号”
作者:侯莉敏 广西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