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发布了“2022新型实体企业100强”及发展报告,国家电网、京东、华为位居前三。生态普惠性是这类企业必备的素质之一,不仅惠及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也在创造显著的社会价值,是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支撑。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的缩影,百强2021年雇佣员工总数1045万人,共发放薪酬1.9万亿,人均年薪超过18万,正是对充分、高质量就业的生动实践;纳税总额9300亿,这一数字与其1.1万的净利润总额相比,占到近85%;此外,它们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有97家发布了CSR或ESG报告。
京东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家。大家或许还记得,前段时间,因为这四点,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又刷屏了。他在京东内部全员信中表示:
第一,为德邦快递十几万员工(不管是外包还是自有的)陆续缴齐五险一金,并逐步把外包转化为自有员工。
第二,投入100亿元设立“住房保障基金”,向五年以上包括德邦在内的所有京东集团基层员工提供无息借款,助其实现购房愿望。
第三,他自掏腰包一个亿,扩大“员工子女救助基金”规模,包括德邦在内的所有员工“哪怕只为京东工作一天”,若不幸发生意外其子女由基金抚养。
第四,为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减轻公司部分压力,副总监以上的高管降薪10-20%。
有人说这是“劫富济贫”的神操作,其实,这哪是什么神操作,只是“你们的东哥”一贯的本色和风格,在他掌舵京东这么多年中,从开始到现在就一直与物流一线员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个季度,京东为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开支已超过330亿元。上半年收购德邦后,京东方面在内部管理会上就明确表示,会竭尽所能为德邦物流管理团队和员工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现在,京东方面兑现了诺言,这在刘强东看来也许是份内的事,在情理之中。
如果说缴纳五险一金是企业应有的责任,但连外包员工也囊括在内,还要为所有基层员工扩大“住房保障基金”、“员工子女救助基金”等福利保障,这在当下各家企业纷纷缩减用人成本之际,确实在意料之外,带来了一股超出企业责任、超越商业道德的“暖流”,不仅暖了全体京东员工的心,也暖到行业和社会。
就像100多年前美国的那个冬天,老福特把员工的最低日薪从2美元多提升至5美元,把工作制度从每班9小时、两班倒变成每班8小时、三班倒,并向员工分红,虽然每年要增加不菲的额外成本,但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消费购买力,还为社会增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于是,车间生产效率提高了,逐渐富裕的员工也有能力买车变成了客户,福特汽车的销量从1909年的5.8万辆跃升至1916年的73万辆,带动了汽车产业的繁荣。而福特建立的8小时工作制,为工业社会的劳资关系树了标杆,随后也在美国及其他主要工业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而今,刘强东也有一个“三毛五理论”:如果京东有机会赚一块钱,不会全部据为己有,只拿走其中的七毛,另外三毛留给合作伙伴;拿走的七毛中,三毛五留给团队,剩下三毛五用于公司持续发展。这个京东内部始终坚持的经营理念,
成了对新型实体企业“生态普惠性”的最佳注解。
比起老福特对员工的关怀,刘强东还多了一层对行业合作伙伴的让利,要让合作伙伴有足够的收益,让产业链处于健康良性的发展环境中。
其实,这背后就是共同富裕的逻辑,让先富的高管带动后富的基层,大家上下一心共同奋斗做大“蛋糕”,增量有了,才能共富;共富也不局限于企业内部,要与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与外部共同分享收益,还要分得公平合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强东带领京东在用实际行动,为共同富裕主旋律下的劳资关系和产业利益分配打了一个好样!
当前疫情反复无常,有京东这样的新型实体企业主动站出来,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共富方面有所作为,非常必要。希望这个好样也能带动更多有能力的企业躬身入局,反哺产业,惠及社会。
(责任编辑:库博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