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论坛现场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随着体育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于市场、资本而言,行业的空间和前景到底在哪?在体医融合、体旅融合等创新产品与业态之外,下一个“体育+”的破局点又将是什么?在“体育+”的探索中,如何进一步加深与服务的融合共荣?正值世界杯期间,昨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卓越服务EMBA(HEMBA)课程部主办的卓越服务论坛(第十期)在沪举办。论坛以“链接与融合,开辟5万亿‘体育+’蓝海新路径”为主题,聚焦体育产业场景衍生与格局演变。多位来自“体育+”产业的企业家们从产业背景、发展现状、模式创新等多角度,分享了“体育+”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诞生于职业化时代的中国现代体育产业,当前亟需完成、也必然会加速完成对以体育爱好者为核心的体育市场基础的“反向修复”,这就意味着巨大而精细的产业机会。行知探索文化发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曲向东是“商界奥运会”——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创始人,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切入,认为体育的本质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持续不断的身心重塑。以玄奘之路为例,他认为这一项目打造深度文化体验产品,将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并使其品牌化、体验化、产品化至关重要,“以文化提炼品牌,体育打造形象,旅游落地发展,成为产品体系及产业体系。比如玄奘之路这一赛事还推动了甘肃敦煌及瓜州的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文体旅融合的有益探索”。
科技创新最终助力他们实现了破局,而这也是企业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北京黑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欧DBA22级同学王昉炜透露,今年冬奥会期间,15位奖牌获得者使用了黑龙冰雪旗下的产品。企业牵头研发的一款速滑刀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他们设计并投产了全球第一套机器人智能冰刀组装线,挖掘了企业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他特别提及,在“体育+制造”的过程中,要重视服务带来的价值,比如从雪板产品开始阶段就跨界引入高科技的材料、提供全过程一对一的客户定制服务等等。在王昉炜看来,“产品+服务”才是完整的商品,此外,“体育+科技”同样为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力。
“体育+”产业模式的快速兴起,是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中,还提及要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盘活城市空闲土地,新建或改扩建各类健身场地设施。在上海洛合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洛克公园创始人戴富祺看来,面对当下疫情,体育的内容再次发生巨大变化,飞盘、露营、陆冲等新兴内容层出不穷,进而一定程度改变了体育产业结构。他认为这是向市场发出的积极信号。在他看来,中国体育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加上政策的引领、社会需求的激增和资本的相继注入,体育产业必将又会迎来一波新的春天。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雅瑾王雅瑾教授总结道,面对“体育+”的各类新机遇,未来企业的竞争更多体现在是否真正了解消费者的时间和空间布局。如果把体育视作一个载体,如何利用它激发新需求,并让人产生凝聚力、激情、促发社交甚至产生极致的体验,才是企业真正要去思考的。一旦企业通过洞察去利用这一载体,并以用户为中心,开发出新兴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有实力在5万亿元的“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据了解,中欧卓越服务EMBA(HEMBA)课程是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全球排名第一的服务管理专业大学EHL酒店管理商学院共同设立。课程既包含了中欧EMBA主要核心课程,又增加了以打造“卓越服务价值链”为核心的服务升级专业课程。从2017年至今,已有来自医疗健康、现代制造、金融服务、地产建筑、信息服务等多个行业的超400位企业家和高管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