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坚实的依靠,而当孩子遇到困难不向父母求助;在进行学习辅导的时候排斥不听;此外升学、恋爱、乃至就业等关键时刻都不再征求意见时,作为父母的心里难免会感到失落和挫败。当亲子关系越走越远,这时候就要思考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力到底还剩多少了。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说:“在话语权的竞争中,一旦不努力,就很难再得到青睐。”
父母话语权的影响是从孩子小时候就建立起来的,特别是在孩子12岁之前,过了12岁孩子到了青春期阶段,慢慢地孩子会逐渐疏远父母,而同伴的力量在增强,一部分的话语权会被同伴夺去,此时父母想要和之前一样强化影响力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缺少参与感,难以沟通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中感到头疼的问题,而要想持续经营作为父母话语权的影响力,你需要从这四点入手:信任感、吸引力、依赖感和服务性。
亲子关系中的这四点不难理解,让孩子对父母充满信任;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积极的能量;在关键时刻站在孩子身后;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付出。
一、信任感
父母和孩子建立信任感需要从小做起,一个关于信任感的小故事也许能给家长们带来启发。古时的曾子在育儿上就很注重信任感的建立,一次曾子妻子要上街买东西,为了让孩子乖乖待在家里,妻子哄孩子让他乖乖地不要跟着去,等回来就杀猪给他吃,于是孩子欣然答应。
而当妻子回来时就发现曾子正将猪绑好准备屠宰,妻子大吃一惊对曾子说她说要杀猪是为了哄住孩子并不用当真,而曾子回答:不能哄骗孩子,如果父母都如此,将来孩子也会学去,更重要的是如此以后孩子也不会再信任父母了。
杀猪教子为的是培养孩子诚信的重要,更关键的在于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感。父母在孩子心中丧失信任感的源头大多与此。说出的话不作数,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哄骗”,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这么做,连哄带骗地让孩子就范,觉得这样可以给自己省下不少麻烦。当然从效果来看确实如此,但是久而久之,孩子心中一次次的失望会降低对父母的信任感,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了。
育儿专家杨樾所说:“很多中国家庭有一种非常奇怪的逻辑,当孩子在外面被欺负了,父母总是先数落自己的孩子,比如说你是不是先惹事了,你不惹事别人怎么会欺负你?你是不是跟那些坏孩子混一起了?你怎么会被他欺负,你看你那没出息。”
除此之外,信任感的降低还有可能来自于无理由的责备。比如孩子在外受人欺负了,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和父母哭诉,但是一些父母习惯从自家孩子身上找原因,比如怀疑是不是孩子主动惹事了?好端端的为什么别人会欺负到你头上?
本就在外受到委屈的孩子回到家还要再被家长数落,对寻求父母倾述和寻求帮助的欲望会大大降低,有了类似的经历后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有什么事也只会藏在心里,信任感流失也成了必然。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是需要长期经营的,培养,加强,维持这些过程缺一不可。从小建立的信任感有可能会因为一件事遭到破坏或打击,因此在生活中要注重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效果越好,孩子与父母间建立的信任度就越高,信任关系也更加稳固。
二、吸引力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智慧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每个家庭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不论外在条件如何,好的品行却能影响到孩子。父母的品行好坏不单是个人的事,还可能带给孩子很大的影响,而这点也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饶先生的孩子考上了某知名大学,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是之后他接到了学校打来的电话,由于他存在个人失信行为,如果不马上处理学校是不予录取饶先生孩子的。
原来这位有笔法院催促的欠款一直没有偿还,在有经济偿还能力却不履行的情况下最终成了老赖,如今还影响到了孩子。事后虽然饶先生马上补上了欠款,但是这事留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却是挥之不去的。
好的品行能赢得孩子的尊重从而强化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良好形象,同样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会传递给孩子。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不管日子是普通还是富足,父母有父母的热爱,孩子有孩子的乐趣,普通的生活也能变的温馨而幸福。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给孩子留下的不仅仅是值得回忆的美好童年,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依赖感
很多时候人们觉得“依赖感”并不是正面的东西,但是孩子对家长的“适度依赖”是合理存在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感来源于力量“支撑”。
在父母层次论中,父母为了孩子的所作递增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
1.舍得给孩子花钱2.舍得为孩子花时间3.开始考虑教育目标的问题4.为了教育孩子父母开始提升和完善自己5.父母尽自己所能来鼓励孩子,塑造最好的自我,同时以身作则地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对父母的适度依赖是被允许存在的,举个小例子,孩子在花园玩耍,当他试图搬动一块大石头的时候,虽然使尽全力但是石头还是丝毫未动。而站在一旁的父亲则对他说:你还没使出全力。男孩努力尝试了几次,最终的结果还是一样,一脸疑惑看向父亲的时候父亲对他说:我就在你身边,同样可以给你提供帮助,但是你却没有请我帮助,这就是说你没有尽全力的原因。
孩子对父母的适度依赖反映在父母身上就是“被需要”的感觉,当孩子渐渐长大,需要获取帮助的情况减少,这也是为什么父母“被需要”感降低的原因,而实际上如果关系持续经营,这样的被需要感觉并不会因为孩子的成长独立而消失。
四、服务性
一些家长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最终也同样收获了孩子的信任和感激,当然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是服务型的父母,很多家长对孩子提供的其实是“低服务”状态下的教育。比如很多父母经常性对孩子说出:我很累、我这么辛苦地养育你、你欠我的等等的话,其实这就是潜意识抗拒服务孩子的体现。
因为内心的抗拒,所形成的亲子关系脆弱而问题百出,所以很多时候自己说的话在孩子心中影响力有限。亲情的羁绊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父母都不重视关系的培养,那么想要获得有效的话语权也显得不切实际,比起一般的孩子,在这种状态下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叛逆的情况。
当家长发现自己说话不管用了,孩子不愿意听从有自己的想法时,不要失落沮丧更不要恼羞成怒。看看是否是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普遍有不同程度的叛逆,而这时候更要细心呵护亲子关系,不要让你们的关系越走越远。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