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的家长来说,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优秀,也就是赢在起跑线上,之后也可以为自己脸上长光。只是我们也发现,家长或许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因为孩子也没有大家所想的那样优秀。
除此之外,一些教育专家也表示那些在孩子身上倾注心血越多的家长,可能更看不到孩子的优秀。甚至在学习方面越被父母管教的孩子学习成绩越差,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前几天和闺蜜聊天,她表示自己真的快要崩溃了。明明每天对于孩子非常上心,晚上有些时候还陪读到十一二点,可是孩子成绩就是上不去。老师还教自己去谈话,面对孩子真是没辙了。
最后我和他分析了以下原因,她才知道是自己管得太多了。我家孩子在家里面,做什么事情基本上不需要我来督促,全凭借自觉。甚至孩子的成绩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1点、孩子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实际上对于孩子们来说,小时候一直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那么父母的评价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当父母没有对他们有过多关注的时候,其实他们还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妈妈,你看我这次考试成绩进步了五分!”“真优秀!”
“我一会就把作业写完了,不需要妈妈来督促,我知道要好好学习!”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相处之道。如果父母过分地考虑孩子的学习成绩,会让他形成一种“我这是给父母在学习”的观念。
第2点、孩子懂得自由的思考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是应该加之以个人的理解、思考。在爸爸妈妈陪读的过程中,其实孩子是被迫学习的状态,他们对于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
当孩子自己选择、自由规划的时候,其实他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考虑自己到底要做什么?甚至会把学习当做是一种乐趣。思考这道题应该怎么做?而不是随意的追求答案。他们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规划,每天晚上回来之后先学习还是先玩耍,这都有自己的安排。
第3点、孩子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成绩更好,甚至会选择先将孩子的课本学习,之后再继续讲解给孩子。这种方式看似是帮助孩子巩固知识,实际上却让孩子养成了依赖的习惯。
孩子学习知识应该是一个比较独立的过程,而这些不被管教的孩子其实就已经养成了独立的学习能力。之后不管是在做什么,都有可能更用心、更优秀。
大家不要觉得自己越管孩子孩子的成绩就会更高,这种事情是自我的监督、自我的思考才能形成的。我们也需要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