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热点 做一个“会说会听”的家长,超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让孩子喜欢和你说话

做一个“会说会听”的家长,超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让孩子喜欢和你说话

如果要做个投票选出家长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恐怕得票率最高的就是:无论家长怎么说,孩子都听不进去。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你无论多么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完全没有听进去,当然也不会有任何改变,甚至还会出现反效果。

事实上如果孩子不听话,往往是因为父母亲没有领悟说话的艺术,那么到底该怎么说呢?

我最近在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感受挺受启发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这本书来聊聊如何与孩子沟通。

整本书的主题就是告诉家长们该用什么方式跟孩子沟通最有效,孩子会乐于听,听得懂,愿意改变,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愿意跟爸妈分享心中所想,愿意跟父母亲沟通。

这本书里的亲子沟通技巧都非常实用,有明确的步骤举例,让人一目了然,能够直接上手运用。

其中谈到了两个特别重要的能力

1.怎么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怎么说话孩子会愿意配合,如何鼓励孩子跟我们合作

这是特别重要的两个能力,所以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该怎么做。

首先,当孩子有负面情绪,出现不听话的行为时,您通常是怎么回应的呢?

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很生气,会说“你怎么回事,跟你说什么都不听,你这孩子实在太不听话了。”

有的家长控制欲很强,只要孩子不听话,立即怒火就会被点燃,认为孩子违背了大人的意愿,在挑战我的权威,更是要想各种办法达到听话的目的。

家长就会开始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说教,开始发火,结果孩子也会不开心,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即使孩子迫于家人的强迫当下屈服了,但这种关系长此以往,会让亲子关系紧张,还有可能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你越想让孩子听你的,孩子越想跟你对着干。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

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请接受孩子的感受。

首先,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依附于你的附属品,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他当然应该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权利。

第二,情绪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每一个人的感受,无论是厌烦、难过、伤感都是正常的,孩子的所有感受,所有的心情都值得被理解,但是情绪所引发的行为是应该有规范的。

第三,当孩子觉得自己的心情感受被爸爸妈妈所理解之后,他们才有意愿集中精力去改变自己的心情。

所以当孩子有情绪,出现不听话的状况的时候,

爸妈该做的第一件事情绝对不是指责或者否认孩子的心情,而是应该很专心的去聆听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那该怎么做呢?作者提出了4个技巧:

第一,要全神贯注的聆听

第二,用一些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第三,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

第四,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孩子的愿望

要接纳孩子的情绪,首先要做的是要让自己全神贯注的去倾听,

不要频繁打断孩子,急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到底在说什么,他到底在想什么,也就是说要用全神贯注的状态来代替你的控制欲

许多家人都认为小孩子的情绪不值一提,小孩哪还有什么伤心、难过、不开心,家长觉得我天天好吃好喝的、让你生活无忧的,你还自寻什么烦恼,所以当孩子跟你倾诉时,有时会脑子里想别的而心不在焉、或是并不关心孩子的真实感受只是想让孩子马上听你的,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只会影响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进入全神贯注聆听的状态,不做评价,接纳情绪。

例如你有工作要处理,孩子想找你说话,你可以说我非常想听你说话,请给我10分钟,我把手头的这件事处理完,或者我把电脑关了,我就可以专心听你说话了。

这样子其实也是在提醒自己,接下来我要进入全神贯注聆听的状况了。

孩子与你说话的时候不要低着头,或看着别处,请注视着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专注,同时你自己也不会被其他的事情所分心。

第二,用简单的语句来回应孩子的感受

在孩子跟你说的时候,时常点个头,回复一句“我懂了”“原来是这样”,以此来回应孩子。

而不是马上打断各种提出问题或者是建议,“你不应该这样想的,那你当时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如果是后面的这种马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其实就不是真正的聆听跟接纳。

这时候就是鼓励孩子不停地说下去,简单地回答“我理解了”“然后呢”

其实这种沟通方式,你会发现其实孩子心里头往往都有解决方案的,

如果能够接纳倾听他自己会找到一个解决方法。

第三,描述出孩子的心情,而不是否认他的情绪

比如孩子从学校回来非常难过的掉眼泪,说今天一起做游戏,最好的朋友拒绝了你的邀请,和别人搭档了。

这个时候有的家长就会说了“别哭了,别难过了,你们班里还有那么多同学,你还可以结交很多其他的好朋友啊”

很多爸爸妈妈会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这个做法就是否认孩子的心情,而不是帮他说出他的心情,

比较好的做法,可以先描述你所看到他的情绪和行为

“我明白了,因为你的好朋友今天拒绝了你,所以你觉得很难过,是吗?”

帮助孩子确认并且说出他自己的心情,这让感觉到你理解他的情绪。

许多家长会认为,反复强调“你好难过”“你很伤心”,这样会不会让孩子更伤心难过。

事实上刚好相反,当孩子的心情被父母接纳,并且被父母说出来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很安慰,因为有人理解我,爸爸妈妈知道我的感受。做为家长的态度,会让孩子有能力去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四,用幻想的方式来实现孩子的愿望,而不是跟孩子说逻辑上的解释

小朋友的可爱就是天马行空爱幻想,所以这个建议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他特别懂孩子的内心,同时又能巧妙的解决亲子当下的冲突。

例如小朋友想吃饼干,但是偏偏家里没有了。

然后家长开始摆事被讲道理,“家里的饼干吃完了,我们明天去买。”

小朋友开始哭闹,“不行,我就要现在吃。”

家长有点不耐烦,“我跟你讲多少次,没有饼干了,今天晚上吃不到饼干,你不要闹了好不好?你实在太不懂事了。”

如果利用幻想的方式要怎么做呢?

家长说“我知道你很想吃”

然后大家开始用幻想的方式,“真希望我有神奇的魔力,现在能够变出一盒饼干给你,或者要不然100盒吧,好不好?”

这时小朋友如果还是哭闹那就继续幻想下去

“你想吃什么口味的呢,想吃什么口味我们就变出什么口味好不好?”

“我们可以想一些奇怪的口味,世界上都没有的,我们自己发明一些口味。”

“云朵的味道?星辰的味道?你也想想吃什么味道。”

接下来,大家就可以天马行空的想像,帮助孩子用幻想的方式来满足他当下没有办法被实现的愿望。

这个方法,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学前的孩子特别管用,原因是当爸爸妈妈用这种夸张的幻想方式沟通的时候。

孩子会感受到

第一,爸妈真的理解我有多想吃这个东西,

第二,爸妈可以用幽默有趣好玩的方式让孩子觉得,我这样想一想我就很开心了,然后他就回到自己理智上,家里现在没有这个东西,或者是我们家规定现在不能吃这个东西,所以好吧,那我就来想个替代方案吧。

最后孩子就会把重点放在幻想上,到底要不要吃饼干反而不是重点了。

这个方法特别有童心,非常理解孩子的内心,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利用想象的方式来化解情绪的解决方案,特别好的一个能力培养。

书中还有重要一个主题,就是爸妈该怎么做,才能够鼓励孩子跟爸妈合作呢?

作者用的这个叙述特别赞,叫做鼓励孩子跟爸妈合作,而不是说要求孩子听话。

这中间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听话,意思就是说我们利用家长的控制欲,无所不用其极地让孩子听自己的,即使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伤心、害怕、难过也在所不惜。

事实上,这个过程孩子是没有办法培养出自己做决定的自控力和懂事能力的。

而这本书的两位作者说的是,我们该怎么说话,孩子才会跟我们合作,开始去做出他们也认同的正确的行为。

当爸妈能够帮助孩子从对抗的状态转而合作的状态的话,孩子就有能力去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产生改变的动力。

首先让我们一起先来回忆一下,爸妈有哪些常见的沟通方式,会导致孩子的不合作态度的。

不停地责备、一连串的说教、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贴负面标签,这种糟糕的沟通方式实在太多了,爸爸妈妈以后不要再用了。

那么爸妈要用什么方式,孩子才会愿意产生合作的态度呢?

书中提出了五个做法

第一,不责备,而是描述问题或者是状况。

第二,不指责孩子的行为,而是提示该有的做法。

第三,不长篇大论,而是用简单的词语来作提醒。

第四,不给孩子贴不好的负面标签,而是说出爸妈自己心理感受。

第五,不用说的,用写的,请写便条给孩子。

不责备,而是描述问题或者是状况

爸妈只是描述当下所看到的问题、行为或者是问题状况,而不是立刻开始责备。

例如:爸妈一看孩子又躺在床上玩游戏,立即气急败坏的说,“你就知道玩游戏?房间乱七八糟的,你也不收一收。”

这时候不如只描述你所看到的状况,可以心平气和的对孩子说,

“我看到你的房间很凌乱,昨天收完的东西也没收拾,杯盘狼藉,太不卫生了。”

这样子的说法,爸妈能够避免自己唠叨说教引起孩子立即的情绪反弹,而是描述事情本身,提醒孩子注意什么地方,他应该采取行动了。

不指责孩子的行为,而是提示该有的做法

不必指责孩子不对的地方,爸妈先明确说出你的期望。

例如:不要说,“你看看你房间乱的跟猪窝一样”

而是给出明确的行为提示,“现在房间太乱了,请你现在收拾一下。”

当孩子一直打游戏的时候呢,爸妈不要说,“你就没完没了的打游戏了,我要说你多少遍。”

而是温和地对孩子说,“请你先写完作业再打游戏。”

不长篇大论,而是用简单的词语来作提醒。

语言上要化繁为简,不用长篇大论跟孩子说,而是用简单的提示语。

例如:孩子早上出门忘记带作业,爸妈要做的不是在那边唠叨啰嗦。

“你看你能记起来什么,你怎么老是丢三落四的,你上个星期也没记得。”

这个时候更好的做法是简单的提示。

“亲爱的,作业。”

就这两个字就可以了,接下来孩子就会明白你要他做的是什么。

用这种简短的关键词来做提醒,会比长篇大论的啰嗦唠叨说教,要更有效的许多,会让孩子更愿意采取合作的态度。

不给孩子贴不好的负面标签,而是说出爸妈自己心理感受

爸妈说话的语气也非常重要,不要暴跳如雷,更不要训斥指责,而是要用平和地语气来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例如你在打电话,孩子一直想跟你说话。

有的家长会直接生气,“我能不能别说话,你没看我在跟打电话,你怎么老打断我呢?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呢?”

而是改成描述当下自己心里的感受,

可以换成“你看我在打电话,当我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结果一直被打断,我会非常不喜欢。等我打完电话再跟我说,请你耐心等待。”

或者当孩子说话很不中听的时候

爸妈也不要贴负面标签说,“你居然用这种态度跟我说话,你真是太不懂事了,你以后也不会有多孝顺。”

而是说出父母亲当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刚才你用这样的方式跟我说话,我觉得非常的难受。”

不用说的,用写的,请写便条给孩子

这个方法之所以好,是因为面对面说话的时候,难免有的时候会带着负面的情绪,气头上很可能会口不择言。

如果最近发现和孩子语言上总是有冲突,沟通很不顺畅,亲子关系已经紧张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建设就暂时先不要继续沟通,而是动笔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写的时候同样要多描述事情本身,接纳孩子的情绪,叙述我当下的心情,不贴负面标签,不指责批评。

例如:我知道你很喜欢打游戏,打游戏给你带来很多的乐趣。但时间需要合理分配,由于我们之前商量好了,周一到周五每天玩游戏的时间是1个小时,所以我非常希望你能够自我提醒,时间到了就把它收起来。如果你因为游戏而荒废了学业,爸爸妈妈会非常担心你。”

用平和地文字来描述,而不是在气头上一顿语言输出,能够让孩子更心平气和的接受爸爸妈妈的建议。

再比如,可以利用便利贴的方式,写下你希望孩子能够自我提醒的一些动作。

例如:你可以写个便利贴贴在孩子的iPad上面说,“在打开这个好玩的东西之前,请确认你的功课已经写完了。”

以上五个方法,爸爸妈妈就灵活掌握了,配合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状况,还有孩子不同的个性的见招拆招运用起来,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与爸妈沟通,并采取跟爸妈合作的态度,来一起找到解决问题,改善自己行为的方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家长,沟通,心情,情绪,方式,技巧,回应,孩子,时候,经验教程,家长,心情,情绪,孩子,爸妈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家长,沟通,心情,情绪,方式,技巧,回应,孩子,时候,经验教程,家长,心情,情绪,孩子,爸妈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家长,沟通,心情,情绪,方式,技巧,回应,孩子,时候,经验教程,家长,心情,情绪,孩子,爸妈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