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上午,上海电气首台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下线。装备单体产氢量全国领先,可达2000N㎥/h。
装备由上海电气旗下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氢器时代”)自主研制。预计在2023年,氢器时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的产能可达500兆瓦,绿氢产能可达7.5万吨。
氢能具有储量大、能量高和零污染的优势,在“双碳”背景下,今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要引导氢能产业规范化、市场化、规模化。
按照氢气的来源,世界能源理事会把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绿氢是利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氢气,从绿电而来,从源头上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目前主流电解水制氢技术中,实现产业化发展的有两种:碱性电解水制氢和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分别适配不同场景。以氢器时代此次下线的产品为例,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单体产氢量可达1500N㎥/h,功率大、能耗低,体积相对较大,适用于集中式制氢用氢场景,如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另一款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单体产氢量达到50N㎥/h,体积小、能耗低,适用于类似制氢加氢一体站等分布式灵活制氢场景。
此次下线的碱性电解装备采用了高性能、新型电极催化剂,同时对包括隔膜材料在内的核心材料部件进行了技术迭代。和国内同类设备1100 N㎥/h—1300 N㎥/h的平均水平相比,氢器时代自主研发的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单体产氢量为100 N㎥/h—2000 N㎥/h,电解效率位居前列。
和效率同样重要的是投运成本。氢器时代副总工程师吴亮认为,制氢成本由三部分组成:电费、设备和运维费用。其中70%—80%的成本来自电价,占比最高。上海电气依托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系统集成方面的技术积累,明确提出了“4+2+X”新赛道战略,重点布局“风、光、储、氢”四大新能源领域,其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全国第一,同时有光伏、光热板块,能够通过产业协同的方式降本增效,提供氢能“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副总裁、氢器时代执行董事丘加友表示,今天上海电气首台碱性及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装备下线并将正式投入批量生产,意味着上海电气已经迈入了规模化电解水制氢的新时代。
栏目主编:宰飞文字编辑:宰飞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