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热点 原晋霞:幼儿园教育如何重建未来公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原晋霞:幼儿园教育如何重建未来公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核心观点

幼儿园教育应通过课程重建儿童与动物的和谐关系,以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动物伦理学启示幼儿园动物教育应尊重动物、善待动物,遵循基本利益优先原则与人的基本利益优先原则,以此正确处理人类与动物的利益冲突。

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动物课程质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第一,加强对动物伦理教育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二,将动物伦理教育纳入幼儿教育相关法规和文件中。第三,重视在科学、语言、艺术等多领域实施渗透性动物伦理教育。第四,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动物伦理教育,直接接触和亲身体验是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的主要方法,榜样示范与行为强化也是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的重要方法。

课程质量主要被理解为课程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程度。能否帮助幼儿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是衡量课程质量的另一视角。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课程质量,一方面是因为基础教育是解决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力量来源,另一方面是因为儿童期是养成生态可持续发展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幼儿园教育应通过课程重建儿童与动物的和谐关系,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探究相关问题,寻找关键原因

当前,幼儿园课程存在知识本位的动物“教具”观、娱乐取向的动物“玩具”观、人类中心的动物“原罪”观等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社会动物伦理水平整体偏低。在立法上,尚无针对非野生动物的保护规定;在宣传上,媒体报道、民俗文化等都存在动物伦理缺失问题。二是幼儿教师倾向于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观,认为人是道德关系的唯一主体。教师在显性概念层面持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观,在隐形观念层面持人类主义中心动物观,行动上知行不一,教育上重动物知识教育、轻动物情感教育。三是幼儿教育法规性和指导性文件的关注不足。《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无爱护动物的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无“爱护动植物”的具体指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无爱护动物的目标与典型表现,科学领域目标无相关针对性教育建议。

动物伦理学的理论供给

要想转变行动,必须用新理论武装。非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纳入道德关怀范围,是转变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助力。动物伦理学属于非人类中心主义范畴,专门研究人与动物的伦理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对待动物的道德义务和责任问题。

动物伦理学对幼儿园动物教育的启示:

尊重动物。动物和人类一样,具有自在目的性:同时又相互依赖,彼此依存,共生共荣。应停止对动物居高临下、任意宰杀的态度,以朋友的视角平视动物。

善待动物。动物有感觉,意识和记忆,能够感受快乐与痛苦。人类不应将痛苦无谓地加在动物身上,也不应剥夺大自然赋予动物的任何一种愉快和满足的权利。

正确处理人类与动物的权益冲突。当人类与动物利益发生冲突时应遵循:

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当人的非基本利益(如娱乐、奢侈消费等)与动物的基本利益(生命和安全)发生冲突时,以动物的基本利益优先。

人的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当人的基本利益(如生命和安全)与动物的基本利益发生冲突时,人的基本利益优先。

幼儿园动物课程质量改进建议

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动物课程质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

第一,加强对动物伦理教育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将动物伦理教育纳入幼儿教育相关法规和文件中,如在《纲要》和《指南》修订中列出相关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并给出具体教育指导。

第三,重视多领域实施渗透性动物伦理教育。除专门组织的“我爱小动物”“动物”“动物,我们的朋友”等专门性教育活动外,要重视在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实施渗透性动物伦理教育。

科学活动中渗透动物伦理教育的建议

●为动物安置舒适的“家”。

●饲养场地应尽量符合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能让动物的天性得到表达,并使其康乐。

●对于喜欢群居的动物而言,一个舒适的“家”应有同伴。

●对于新来的动物,舒适的“家”中还应有熟悉的物品。

●应尽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

语言和艺术领域活动中渗透动物伦理教育的建议

●从动物伦理视角进行内容准入审查。对绘本、科学读物、故事、艺术作品等活动素材的动物伦理准入审查,可有效防止具有虐待动物倾向、片面刻画动物凶残、食用野生动物等违背动物伦理的内容进入课程,避免幼儿形成扭曲的动物伦理观。

●增加符合动物伦理的内容。语言活动可增加介绍动物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动物心理与行为,以及体现正确动物伦理观的绘本和故事等;艺术活动也可适当增加动物主题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动物的趣味和美感。

第四,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动物伦理教育,直接接触和亲身体验是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的主要方法,榜样示范与行为强化也是幼儿园动物伦理教育的重要方法。

●幼儿园应根据各地各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饲养一些小动物,让幼儿亲自承担力所能及的照料任务。

●可以创设丰富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在园内经常有机会“偶遇”小动物。

●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动物资源,为幼儿提供经常观察,深度感知某种动物的机会。

●班级配备教师时,要确保班级至少一名教师(含保育员)喜欢动物,且能胜任动物饲养过程中的示范和指导等责任。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邀请稳定的动物爱好者、动物保护组织志愿者或动物研究专业人士加入,为幼儿和教师提供专业的示范和指导。

●教师应示范符合动物伦理的行为,对幼儿出现的不当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

幼儿园要像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与同伴友好相处、爱护公物等品德和行为习惯一样,从小培养幼儿尊重动物的生命和感受与关心善待动物的行为习惯,为重构人类与动物的良好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文字转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众号”

作者:原晋霞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伦理学,教育,幼儿园,未来,人类,动物,生态,自然,课程,公民,幼儿园,幼儿,伦理,利益,动物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伦理学,教育,幼儿园,未来,人类,动物,生态,自然,课程,公民,幼儿园,幼儿,伦理,利益,动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伦理学,教育,幼儿园,未来,人类,动物,生态,自然,课程,公民,幼儿园,幼儿,伦理,利益,动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