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即将要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尽早养成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因为学习不是一件只靠努力就能成功的事。好的习惯和方法能让学习事半功倍,让孩子看到努力带来的回报,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孩子刚上小学时就要重点培养的呢?小样妈总结了5条,供你参考。
从小学开始,孩子每天都得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大部分孩子都是拿到哪科做哪科,事前没有规划,事后没有检查,不仅容易遗漏,还会放大做作业时的压力,造成孩子拖延。
建议家长在孩子写作业前,先陪他梳理一遍当天的作业内容,简单规划一下写作业的顺序。
弄清楚这些后,和孩子一起商量先做哪一科,后做哪一科。长此以往,孩子做事就会有目标,有计划,效率和动力都会得到提高。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专心、迅速地完成作业,最好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孩子都是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心无旁骛地写作业。
可是学习是一项非常耗费脑力的活动,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又差,很难如我们所愿,如此投入地写作业。
为了保证学习的效率,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简单的时间安排表。
简单来说,就是把学习和休息穿插起来,比如做半小时作业,就休息五分钟。再学习半小时,然后再休息十五分钟。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大脑及时休息,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和写两个小时的作业比起来,每次只学习半小时,孩子会觉得任务很轻松,很容易完成,就不会拖拖拉拉,逃避写作业了。
每天完成作业后,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准备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是一个很重要的习惯。
家长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小事,大人代劳就行了。整理书包的过程能帮助孩子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准备。
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准备,更是心理上的准备。
尤其是周末,孩子尽情地放松过后,可以通过整理书包的动作让心安定下来,迎接第二天的学习生活。
此外,自己整理书包,检查学习用品,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养成细心的习惯。
家长帮忙整理反而会造成孩子的依赖,忘带东西还会埋怨大人,对孩子有害无益。
预习和复习是我们从小就听老师、家长反复唠叨的话,可是从科学角度来分析,这两件事确实非常重要,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先来说预习,在上课前先预习一遍课本内容,能帮助孩子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第二天听课时就会更有重点,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复习一方面能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没掌握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也符合记忆规律,能让孩子记得更牢固,避免学完就忘。
复习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合上课本,把学过的知识回忆一遍,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也可以在纸上画出知识的网络图(思维导图)。
这两种方式都比看书的效率要高,更容易找到知识的漏洞。
这个学习习惯是我从小就养成的,也是我父母对我的要求,让我非常受益。
学习最怕就是学得不扎实,什么都一知半解。时间长了,不懂的东西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想补都无从下手。
我们要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对问题零容忍。不管是听课,还是写作业,只要发现不懂的问题,就要第一时间把它记录下来,尽快找老师问清楚。
可以专门给孩子准备一个问题本,有问题就记在上面,弄懂后简单地写下答案。
日积月累,这本问题本会成为非常珍贵的存在,定期翻阅,考前重点复习,孩子就能学得既轻松,又扎实。
上面这5个习惯看似简单,但贵在坚持,假如孩子能从一年级开始坚持这样做,一定会慢慢拉开和同龄人的差距,越学越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