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具有重量轻、体积小、传输距离远、容量大、信号衰减小、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被各种网络广泛采用。随着二十一世纪将来临,光缆成为我国网络数据传输,通讯,有线广播电视等专用网络的主体。在选择双绞缆,和同轴电缆时,通过外观检查和简单测试就可大体判定其性能优劣,而选择光缆并不如此简单,与双绞缆,同轴电缆相比较,不仅结构复杂,材料品种繁多,除了现有技术参数外,还有许多潜在因素(用料、生产工艺、设备等),稍有不慎,别说二、三十年使用寿命难保,就是数年的技术参数也未必达标。因此我们在建设网络时,就很有必要对光缆的结构、用料、工艺等作深人认识和了解,以便选购合适型号的优质光缆。
1、根据芯数选择光缆
根据芯数选择不同型号的光缆的结构可分为中心束管式、层绞式、骨架式和带状式等几种,不同的用途结构又不相同,用户可以根据线路情况提出相应要求。一般12芯以下的采用中心束管式,中心束管式工艺简单成本低,在架空敷设或具备良好的管道保护的支干线网络中具有竞争力;层绞式光缆采用中心放置钢绞线或单根钢丝加强,采用SZ续合成缆,成缆纤数可达144芯。它的最大优点是防水,防强大拉力,强大側压力。可以用于直接埋地。同时易于分叉,即光缆部分光纤需分别使用时,不必将整个光缆开断,只需将需分叉的光纤开断即可,这对于数据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网络沿途增设光节点是有利的;带状光缆的芯数可以做到上千芯,它是将4~12芯光纤排列成行,构成带状光纤单元,再将多个带状单元按一定方式排列成缆,我们网络级光缆一般选用束管式和层续式两种即可。
2、根据用途选择光缆
按照用途选购相应的光缆根据用途的不同,光缆可分架空光缆、直埋光缆、管道光缆、海底光缆和无金属光缆等。架空光缆要求强度高、温差系数小;直埋式光缆要求抗埋、抗压、防潮、防湿度特性好、耐化学侵蚀;管道光缆和海底光缆则要耐水压、耐张力、防水特性好;无金属光缆可以和高压线一起架设,绝缘要好,虽然没有铁体加强芯,但也要有一定的抗拉能力。因此,在选购光缆时,用户要根据光缆的用途选择,并对厂家提出要求,确保光缆使用稳定、可靠。
3、根据材料选择光缆
光缆使用的材料及生产工艺光缆材料选用是关系到光缆使用寿命的关键。而制造工艺是影响光缆质量的重要环节,工艺稳定、质量优良的产品在光缆生产的全过程中基本上未列入光纤附加损耗,≤0.01dB/km是衡量厂家光缆制造工艺水平的基本数据。光缆的主要用料有:纤芯、光纤油膏、护套材料、PBT(聚对笨二甲酸丁二醇酯),它们均有不同的质量要求,纤芯要求有较大的功充能力,较高的信噪比、较低比特误码率、较长放大器间距、较高的信息运载能力;光纤油膏是指在光纤束管中填充的油膏,其作用一是防止空气中的潮气侵蚀光纤,二是对光纤起衬垫作用,缓冲光纤受振动或冲击影响。油膏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强调超低的析氢量,保证光缆低温特性良好,防止“氢损”导致光缆严重损坏。护套材料对光缆长期可靠性具有相当重要作用,是决定光缆拉伸、压扁、弯曲特性、温度特性、耐自然老化(温度、照射、化学腐蚀)特性,以及光缆的疲劳特性的关键。所以应选用高密度的聚乙烯材料(PE),它具有硬度大,抗拉抗压性能好,外皮不易损坏;PBT是制作光缆二次套塑(束管)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必须具有杨式模量高(1600/mm2)、线张系数低(1.5×10一4)、耐化学腐蚀好、加工特性好、摩擦系数小等优点。用PBT材料做光纤套管,使光纤束管单元具有良好的耐侧压和温度特性。在耐水解要求比较高的地方,为保证光缆的长寿命,必须使用抗水解的PBT材料。
选购光缆要比同轴电缆复杂得多,并不能简单的以几芯价格多少来比较衡量,而应根据光缆的结构形式、选用原材料、生产工艺及技术指标来综合考虑,不要选用价格过于便宜的产品,同时选购时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厂家必须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并有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入网认定有效证书。
2)考核评估生产厂家资信,近年来的业绩以及质量、售后服务保证体系。
3)选定生产厂家后,在生产期间派员驻厂检查原材料及生产过程、产品测试等。货到后要按厂家技术指标测试验收,以免造成麻烦。
光缆的选用:光缆的选用除了根据光纤芯数和光纤种类以外,还要根据光缆的使用环境来选择光缆的外护套。
1.户外用光缆直埋时,宜选用铠装光缆。架空时,可选用带两根或多根加强筋的黑色塑料外护套的光缆。
2.建筑物内用的光缆在选用时应注意其阻燃、毒和烟的特性。一般在管道中或强制通风处可选用阻燃但有烟的类型(Plenum),暴露的环境中应选用阻燃、无毒和无烟的类型(Riser)。
3.楼内垂直布缆时,可选用层绞式光缆;水平布线时,可选用可分支光缆。
4.传输距离在2km以内的,可选择多模光缆,超过2km可用中继或选用单模光缆。直埋光缆埋深标准敷设地段或土质埋深(m)备注普通土(硬土)≥1.2 半石质(沙砾土、风化石)≥1.0 全石质≥0.8从沟底加垫10cm细土或沙土流沙≥0.8 市郊、村镇≥1.2 市内人行道≥1.0 穿越铁路、公路≥1.2距道渣底或距路面沟、渠、塘≥1.2 农田排水沟≥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