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尽管挑战重重,但我国汽车行业整体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尤其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促消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地位。除了新能源的火爆,汽车出口再创新高,产业结构进一步提质增效,强势企业(或品牌)进一步夯实优势,新品牌保持活跃,造车新势力再次“洗牌”,电动和智能已成趋势。
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立足对产业的观察、行业的分析以及现场的采访、报道,选择在岁末年初之际,盘点2022年值得铭记的事件、企业(品牌)、人物、产品、社会责任等;并选用一个词――“涤荡”来总结、概括,将2022年的点滴呈现给读者,今日推出事件篇(上)。
政策催化、需求强劲,中国车市连续14年全球第一
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2022全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延续升势,并由此连续第14年领跑全球车市。
图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22年,面对全球宏观经济不景气,以及汽车产业零部件短缺等冲击,中国汽车市场连续第2年实现正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可谓来之不易。在这背后,离不开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国内市场的广阔需求,以及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催化。
2022年5月3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9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公告,将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至2023年底。“真金白银”的优惠,大幅推升了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此外,支持汽车下乡、活跃二手车市场、推动皮卡解封、规范汽车金融等政策,同样对车市带来极大助益。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相关政策有效促进,海外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芯片供应逐渐恢复,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幅提升,“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预计将达到2760万辆,同比增长3%”,中汽协预测称。
车市格局迎变,中国品牌实现份额和影响力双提升
2022年,中国车市规模持续增长,让中国品牌迎来了规模、质量双提升的良好机遇。
中汽协公布数据,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为49.9%,上升5.4个百分点。中国品牌蓬勃发展的背后,头部企业的优秀发挥是主要推动力。
其中,中国品牌新“一哥”比亚迪大步跨越,2022年强势售出乘用车185.26万辆,有消息称其将展望400万辆规模;传统三强吉利、长安、长城延续稳定发挥,年销量规模稳稳地站上了百万辆的台阶;奇瑞销量也创造了新记录,整体(奇瑞+捷途+星途)突破了百万辆大关;此外,哪吒、理想、小鹏、蔚来、零跑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也站稳了脚跟,,齐齐突破了十万辆的关口。
量变催生质变。2022年,中国品牌汽车更实现了影响力的跃升。在国内,比亚迪、广汽埃安纷纷推出百万级别品牌或产品,展现出十足的底气。放眼全球,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超过300万辆,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品牌汽车纷纷进军欧美等发达、成熟市场,即将在更高舞台上一展拳脚。
上游原材料价格飙升,2022年车市频现涨价潮
2022年,芯片短缺危机尚未完全缓解,汽车零部件价格又迎来全面上涨,锂、钴、镍等动力电池主要原料的价格还曾连番暴涨。这让不少车企在2022年掀起“涨价潮”。
具体来看,2022年,供需不平衡导致动力电池主要生产原料锂、钴、镍的价格持续上行,这让新能源车企的生产成本激增。在此背景下,车企只能纷纷提价,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好在,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刚需冲淡了对车价上涨的影响,新能源市场依旧高歌猛进。进入下半年,锂、钴、镍等原料价格出现显著回落;随着政策的疏导,以及越来越多企业进入上游原料开采领域,锂、钴、镍价格或将步入稳步下行区间。
2022年,不光动力电池原料价格上扬,钢铁、橡胶、铝合金等生产汽车的必要原材料价格同样一路走高,由此,很少向上调价的传统燃油车,也只能无奈跟涨。即使一些车型没有宣布“官涨”,但也显著收缩了在终端市场的优惠力度。(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