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9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联动抓落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夯实经济恢复基础。 连日来,新华社记者走进田间、港口,深入工地、商超,实地探访来自经济社会运行第一线的最新信息。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态势 9月22日,海南。走进位于洋浦保税港区的佐迪亚克仪龙(海南)实业有限公司,装配车间里各种零配件摆满地面,工人们正在加紧组装。 9月22日,洋浦保税港区发展局工作人员到企业走访。新华社记者吴茂辉 摄 进入9月,海南疫情进入扫尾阶段,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眼看生产恢复正常,公司运营总监周敏舒了口气:“我们正在研究用好海南自贸港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春江水暖鸭先知。各地呈现出的新变化、新动态,折射出当前经济延续恢复发展的态势。 记者在一线采访时发现,各地纷纷出实招,从提振消费、扩大投资、稳住外贸大盘等多方面入手,着力夯实经济恢复基础。 9月26日起,上海第二轮电子消费券开启使用,投入5亿元市级财政资金。“叠加用券,太值了!”上海市民林女士说,自己25日晚上发现抽中了第二轮电子消费券后,赶在26日零点就在电商平台上下单了孩子的尿不湿等产品,“叠加平台的优惠相当于不到七折”。 以消费为抓手,多地围绕中秋、国庆假期“做文章”:北京发放餐饮消费券、浙江举办金秋购物节、江苏派发绿色节能家电补贴、山西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 在提振消费信心的同时,各地投资持续加力。 ——广东:德国巴斯夫集团在广东湛江投资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举行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这一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 ——四川:成都宣布东部新区2022年第四批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涉及2024年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市民中心智慧产业园等24个高能级项目,总投资418.3亿元。 ——广西: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签订国际、国内合作项目267个,总投资额超4000亿元,较上届增长37%。 “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广西外贸进出口值已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南宁海关关长王味冰说。 稳链强链释放新动能 福建晋江陆地港,进出港的货车络绎不绝,仓库内叉车来回穿梭,集装箱堆场上作业不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晋江陆地港保障持续通关,“运输旺季”如期而至。 9月24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陆地港,港口作业车辆在集装箱堆场上进行吊装作业。(福建陆地港集团供图) 福建陆地港集团负责人李圆圆说:“陆地港采用分段运输、通关一体化、外地车队接力等物流运作模式,有效减少出口工厂因疫情原因导致的违约风险。” 产业链和供应链是经济的命脉。进入9月,相关部门持续加大政策力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有效运转。全国上下联动抓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正在显现。 重庆,跨江而立的南纪门轨道大桥上,一派忙碌景象。作为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的重要跨江通道,南纪门轨道大桥计划年内建成通车。 近来,受疫情和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建设进度放缓,承受不小资金压力。9月到账的一笔1143万元留抵退税款如及时雨般为企业解渴救急。 “天气转凉,正是项目建设的关键期,这笔退税款缓解了公司现金流的困境,让我们有信心把进度赶上来。”看着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公司财务负责人舒恒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各地一方面采取措施稳住产业链,另一方面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9月29日,广州市黄埔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液晶面板高世代产线在此投产,项目投资高达350亿元、月产能18万张玻璃基板,可生产6吋到100吋全尺寸系列显示产品。 前不久,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人脸识别打开车门、疲劳驾驶预警提醒、变身充电宝反向充电……一系列搭载了“黑科技”的新能源汽车引人注目。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定华告诉记者:“我们依托数字化赋能,打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终端全链条,通过上下游协同联动,探索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打造场景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汽车产业新生态。” 今年1月至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以新能源汽车为首的新兴产业不断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增强产业韧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 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秋分至,丰收时。 9月21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二教塔社区,收割机在地里收割谷子。新华社发(张怡熙 摄) 放眼祖国南北广袤田野,东北黑土地上玉米、水稻逐渐成熟,长江流域稻菽飘香,西南地区特色蔬菜迎来新的收获…… 9月26日,在河南省汤阴县古贤镇玉米田里,4台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黄澄澄的玉米不断被装进车里。“得益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每亩地多出两三百元的收入。”惠联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现忠说。 民以食为天。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2日,秋粮已收获20.3%。西南地区收获过六成,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过三成,西北地区过两成,黄淮海和东北地区开始收获。从秋粮情况看,全年粮食产量能够实现1.3万亿斤以上目标。 丰收增产来之不易。疫情影响给春耕备耕和田间管理带来挑战,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夏季南方部分地区高温干旱给水稻生产带来困难。 面对挑战,相关地区和部门全力以赴,多措并举。中央财政3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合计发放400亿元一次性补贴,安排100亿元支持秋粮抗高温干旱;农业农村部设立农资保供专班、热线电话和微信公众号,投放322万公斤国家储备种子,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春耕钾肥缺口。 金秋时节,北大荒集团洪河农场有限公司,稻香扑鼻,蛙鸣清脆。水稻种植大户李艳海今年的种植规模达到910亩,与普通水稻不同的是,他所种植的水稻有螃蟹共生。 “稻田里的水草、害虫和浮游生物都是螃蟹的‘美食’,螃蟹活动又能翻动土壤,排出的粪便也成了水稻的肥料。”李艳海说,预计水稻亩产能达到1200斤,螃蟹亩产能达到16斤;综合效益可达50万元。 “龙口夺粮”“虫口夺粮”,科技是关键。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一工程”示范基地之一。“三一工程”全称为“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今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对这个基地的早稻进行测产,平均亩产达到643公斤。 “参与‘三一工程’示范种植后,同样的品种,比我们按自己以前的方法来种,每亩至少多产120公斤。”欧江岔镇种粮大户段照说。 多措并举促就业保供应 就业无小事,找工作的过程更是“千人千面”。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问题,北京市建立“三员”队伍,即镇街村就业服务专员、区就业服务指导员、企业联络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就业帮扶,打通基层就业服务微循环。 得益于精细化就业服务,来自北京市丰台区的2021届高校毕业生小张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他说:“参加工作不久面临转型转岗,我内心感到十分焦虑迷茫。就业服务专员耐心引导,持续跟踪服务,让我敢于面对转岗择业中的种种挑战。” 眼下正值“金九银十”招聘季,多地频频“上新”特色就业服务活动,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开辟就业新空间。 湖南启动“国聘行动”预设招聘展位60个,预计提供岗位1200个左右;吉林开展“就业援助直通车”“送岗大篷车”“就业驿站”“送岗上门”等活动;河南打造“就业红娘”直播间,举办多频次“人才夜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政策持续发力。 物价稳则民心稳。粮油肉蛋菜果奶等重要民生商品储备足价格稳,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随着国庆假期临近,各地紧抓蔬菜生产、加强产销衔接、畅通运输配送,保障终端市场微循环顺畅、市场供应充足。 寿光地利农产品物流园里,商户在忙着卸车。新华社记者陈国峰 摄 山东寿光东华蔬菜合作社理事长庞东说,他们组织6个村的102户种植户进行蔬菜种植,有彩椒、丝瓜、小黄瓜等10余种菜品,每年产量超过3万吨。“十一”期间销量将明显增加,目前价格比较平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下阶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大力扩大有效需求,着力稳就业稳物价稳预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监制:张旭东 统筹:杜宇、齐中熙、刘心惠、邱红杰 统稿记者:邹多为、魏玉坤、严赋憬 参与记者:吴茂辉、周蕊、黄腾、周勉、周义、吴慧珺、李晓婷、陈旭、黄浩铭、陈国峰、孙清清、吴涛、朱涵 文字编辑:刘羊旸、张虹生 视频编辑:杨牧、武思宇、杨沫云
稳中求进每月看|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夯实经济恢复基础-9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扫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cslt.com/n/a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