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的家庭里,玩具是必不可少的,琳琅满目,稍不收拾整理,简直就要变玩具的海洋了。孩子玩高兴了,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摊的玩具,谁收拾?
有些老人,基本是包办代劳,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收拾,收的时候还经常不忘嘴里念叨“小祖宗哦,玩具要收拾啊”,可孩子只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只看到了大人在收拾玩具。这种操作,孩子很难学会自己收拾玩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能力。
还有些大人,看到散落一地的玩具,会气不打一处来,如果孩子这个时候又不配合收拾的话,他们会把气撒在玩具上,直接粗暴地把玩具扔掉,“不收拾是吧,那就丢掉,以后再也不要玩了”。孩子诚惶诚恐,看到自己心爱的玩具被扔掉很伤心,看到大人气急败坏又很害怕,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很无助。我的一个伯父,就是这样子的,有一次气到把他孙子的一些玩具拿去烧掉,比较极端。
这样的方式,只是宣泄大人的情绪,给孩子一时的震慑作用,根本起不到科学引导的效果。再者,玩具是孩子的,虽然是大人花钱买的,可大人其实没有权利去擅自丢弃或损毁孩子的物品,这会让孩子的物权意识产生混乱,他对自己的物品没有掌控感。
还有一些大人,有洁癖,看到乱糟糟不收拾的玩具,心里就跟猫爪挠着似的难受。经常是一边替孩子收拾了一边又不停地抱怨责怪。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恩和愧疚感,进而主动收拾玩具。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容易有逆反心理,大人越责怪,他越不肯收拾。而且大人的付出在一声声的责怪中已然烟消云散,孩子压根看不到,因为他的能量都花在了如何对抗上。
让孩子主动收拾玩具,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其实,这个得从小抓起。
当孩子的手有抓握功能时,大人就可以带着他,在玩了一个玩具想去玩下一个玩具的时候,要先把不玩的玩具一个一个地放进玩具篓里。这时的孩子太小,可能对这个收拾玩具的事情还没什么概念,可大人坚持带着他去做,会形成一种类似条件反射的惯性。
然后,要提供和设计一些能够让孩子摆放和收纳的玩具框,玩具角。
当孩子慢慢长大些时,要让他形成这样的意识,玩具是孩子的,照顾玩具是他的责任,如果他做不到,是要承担后果的。
这里我有个小妙招,如果碰到无论大人怎么引导,孩子就是不肯收拾玩具的情况,可以这样做。
事先准备一个大袋子,告诉孩子妈妈出面收拾玩具的后果,妈妈会把散乱在地的玩具收到那个大袋子里,保管一个星期,这段时间里,孩子是不能玩这些玩具的。
“宝贝,你确定不想收拾玩具是吧?既然你无法照顾好自己的玩具,那妈妈替你照顾吧。”
这个方式,既让孩子体验到不收拾玩具的后果(一个星期不能玩),又不用通过粗暴的方式破坏孩子的物权意识,而且还能维护亲子关系。一举三得啊。
我们家亲测过,是有效的。大人在用这招的时候,心态要平和,不跟孩子较劲,不要把它当成一种惩罚。在后面遇到同样情况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用妈妈的大袋子,如果他可以承受一个星期不玩的后果,我们就愉快地把玩具收拾了。
另外,要让孩子主动收拾玩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大人要先摆正好心态。当面对孩子不肯收拾玩具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交叉个双手,居高临下,像个国王一样命令孩子,一副你不收拾我誓不罢休的模样。硬的不行,咱可以试试软的,游戏力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来,宝贝,我们来比赛投篮吧”,然后带着孩子把玩具当球,轮流着投进玩具框里。
“哎呀呀,这个小车车在哭呢,它找不到它的家了,它需要宝贝你的支援”,让孩子突然觉得自己有力量去帮助这些玩具,玩的同时,把玩具也收拾了。
最后,当孩子主动收拾玩具后,大人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他做得好的细节,明确他进步的方向,有利于培养他的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