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心中的作业是什么样的?枯燥、重复、繁杂?如何让孩子愿意写作业?让作业不再是一块“心中大石”,是减轻学生负担必不可少的议题。
您知道吗?作业也可以很可爱!“减负”思路分享第十篇文章,让我们一起看看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如何用“可爱作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统一、重复、枯燥无味、缺乏思考价值的作业开始改变,但是仍然有家长表示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教师之间也经常探讨如何让学生主动写作业的方法。如何改变作业的刻板模样,让作业不成为学生的负担,甚至让学生喜欢写作业?
1
学生兴趣是基准
为创造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我们不仅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还关注到学生的作业负担,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心理负担。从2009年寒假开始学校取消作业,尝试“小课题研究”这种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作业形式。
此后,学校在“学习是好玩的事”的课程理念背景下提出了四项举措:让课堂高效起来,让课程丰富起来,让作业可爱起来,让考试轻松起来。学校教师开始思考如何改革学生的日常作业,“可爱作业”应运而生。目前,“可爱作业”形成了固定的结构体系,中高年级作业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结集出版。
学校探索“可爱作业”的初衷是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获得感出发,而进行作业改革,无论是教师个体的尝试还是学校层面整体推进,都应该以此为基准。
2
作业改革三步走
学生喜欢做的事就不会成为负担。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由被动完成作业转变为主动完成作业,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与众不同。学校进行“让作业可爱起来”的探索主要经历了分层作业、我的作业我做主、可爱作业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层作业——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兴趣降低负担。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把作业分为“基本套餐”和“营养套餐”;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设计必做题、自选题、挑战题,鼓励学生“我的作业我设计”。
第二阶段,我的作业我做主——突出学生自主性,主动减负。
教师要放开作业设计权,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例如,数学学科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与同伴合作,采用图形、故事等方式将思考过程和学习结果记录在“可爱作业本”上。
第三阶段,可爱作业——触及学生思维深处,走出课堂。
以学期开始为起点、年级组为单位,教师集体确定一学期作业的主题,每两周一节“可爱作业”指导课,形成全校“可爱作业”结构体系。
“可爱作业”内容涵盖课内课外,有课本中标注的实践活动,也有结合生活实际的探究性活动。所有活动依旧按照年级分层实施,低年级进行单元知识梳理,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进行发散性练习;中年级自主整理知识,使其形成网络,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学生,同时增加生活实践活动,如出租车计价、观察水表等;高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开展汽油调价机制是否合理、如何存款能保障利益最大化等探究活动。
“可爱作业”采取校内研究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生活经验与资料查找相结合等形式,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研究论文,学生模拟论文答辩的形式在班级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可以提问题帮助其修改和完善,最终成为学生宝贵的学习资料。
3
建立作业反馈和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落实、改进“可爱作业”,学校建立了作业反馈和监督机制。每周五,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选派大队委到各班调查学生对一周作业的意见,了解学生最喜欢的作业形式。整个评价过程教师回避,学生完全自主评议。每周一,教学研究中心将汇总的学生最喜欢的作业结果和学生的建议反馈给授课教师。
学生作为“可爱作业”的实施对象和直接受益者,他们的评价能客观反映“可爱作业”的价值和效度。每周的作业反馈调查在“你最喜欢的作业是什么?为什么?”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可爱作业”始终稳居第一。学生喜欢的原因主要有:“可爱作业”不枯燥、很好玩,可以自己创造性完成;“可爱作业”的内容很有研究价值,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等。
“可爱作业”灵动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无处不激发着学生的热情,调动着学生的探究欲望。
“可爱作业”尊重学生差异,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校园中形成了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文章来源 |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28日第6版,作者赵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