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海思麒麟总裁何庭波关于华为自研手机操作系统鸿蒙生态班“落户”问题向任正非发问:“我们真的不考虑一下清华、北大吗?”
结果任正非却反问道:“如果日后人跑了,你负责吗?”
任正非之所以这么说,并非没有依据,这些年来,清华和北大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人才,在校学生的出国留学率更是达到70%,而最终学成归国的却仅仅只占1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出国深造之后都会选择留在国外。
而任正非自己也曾解释过这个问题:并不是清华、北大的学生不优秀,而是他们喜欢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花费高价购买国外的技术,结果打开一看却都是中国人在国外制造的设备,还得我们再花钱给他们请回来,这就很荒唐。
所以任正非清晰地看到了清华、北大的“短板”,最后选择了坐落于古都西安的陕西西北工业大学作为华为的大本营。
实际上,论世界排名,西北工业大学的排名是远不如清华、北大的,但它是我国同时拥有“航海、航空、航天”三航的重点大学,同时被誉为“国防七子之一”。
重点是,任正非认为华为的理念恰好与这所学校相吻合,这也是为什么他会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
话说回来,在我国历年来流失的人才中,中科大12岁物理天才尹希无疑就是其中一位。在出国前,尹希曾表示学成后会回国效力,然而赴美之后他不仅改了国籍,还在国内安了家。
在一次采访中尹希更是直言:的确是中国培养了我,可美国就算再乱,我也不回中国!
很多人肯定会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位物理天才说出了这番话呢?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的人从一出生就已经铺好了前往罗马顶端的路,尹希便是如此。
1983年12月尹希出生于北京,在当时那个年代很多人连解决基本的温饱都是问题,更不用谈受教育,但尹希则不同。
尹希的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且都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所以单从起点来讲,尹希的出身就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因为他不仅学习资源丰富,父母更是现成的老师,在吃穿用度方面更是丝毫不需要发愁。
而他之后的成功,除了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外,也和他自身的努力及天赋有关。
早在尹希小的时候,他就已经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天赋,5岁时他就已经能熟读并背诵唐诗三百首,7岁时仅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将小学课本知识全部自学完,当别的孩子还在看安徒生童话时,他就已经在自学物理课程了。
有一次,父亲帮他检查作业,竟然意外发现他在做初中物理题,父亲出于好奇,便询问他是从哪里学到的知识,因为家里没有人教授过他初中物理,尹希则回答这些是他在经过高年级班级时旁听听到的。
还有一次,他无意间发现父亲放在桌子上面的微积分课本,便随手拿过去读了起来,结果竟让他十分入迷,在一般人看来,微积分里面有各种枯燥乏味的公式,然而尹希却对这些非常感兴趣,一看就是一整天。
尹希的父母本身就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自从发现儿子在学习上有天赋之后,便主动带他报名上各种兴趣班,尹希也没有让父母失望,成了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
1993年时,9岁半的尹希考上北京八中超长智力实验班,成为班上最小的学生。在这种人才辈出,充满挑战性的班级里面,尹希依旧成绩优异,碾压其他人。
后来,12岁那年,尹希以高考572分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成为本届中科大年龄最小的学生,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甚至被刊登到了报纸上面。
在本科即将毕业时,尹希则想申请出国进行硕博连读,从而接触更高层次的人才,由于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美国很多重点名校学纷纷向尹希发来了入学邀请,最后他选择了哈佛大学,主要研究的是物理学前沿理论--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等,此时的他只有17岁。
在哈佛留学期间,尹希的成绩名列前茅,且多次发表论文,每年的全额奖学金基本上非他莫属,2006年,尹希顺利拿到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按理来讲,拿到博士学位后的他是得立刻回国的,因为当时的哈佛大学存在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家族聚集”现象,不允许本校的学生继续留校攻读博士后课程。
但为了让这位天才少年留下来,哈佛大学可谓绞尽脑汁,破例为他开了“后门”,允许他继续在哈佛本校做研究,同时校方作出承诺,想要聘请他担任物理系助理教授,面对美国抛出来的橄榄枝,尹希欣然接受留在哈佛。
其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哈佛读博期间,尹希就已经偷偷更改了国籍,变成了美国国籍,只是当时的通讯不发达,他并没有公开这个消息。
在哈佛就职期间,尹希也是这所学校非常看好的人,甚至将他称之为“爱因斯坦的继承人”,“未来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2015年,尹希被评选为哈佛大学正教授,此时他仅有31岁,随后尹希的事情被报道后,也引来无数网友愤慨,很多人纷纷指责他不该为美国做贡献。
而尹希本人则回答:他之所以要留在美国,是因为美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更好,这里有世界顶尖教授,他可以同其他人进行探讨交流,且科研经费充足,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而当时的国内却有着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
归根结底,他认为如果自己当年回国,是肯定做不出现在的科学成就的。
不过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尹希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首先,尹希的父母都是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教授,可谓是行走在学术界顶端的人物,他的父母必然深知中国学术界的实际情况。
其次,父母作为大学老师,思想上的认识也必然高于普通人。
正所谓“父母为之子,必为之计深远”,从长远角度上来看,他的父母肯定是希望他能够前途无量的。
换句话讲,如果让尹希的父母作为“说客”劝说尹希回国,那么最终的效果肯定是强于其他人的。既然如此,尹希的父母为何没有劝儿子回国效力呢?
而他的父母之所以不劝说他回国,其实从另外一层意思上来讲,就等于已经默认了他留在美国的做法。
早在2005年时钱学森老前辈还曾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当时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曾这样回答:“并非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来杰出人才,而是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减少了创造性人才的因素”。
这恐怕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一部分学生留学之后不愿意回国的原因,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科研基金的确比我们国家充足,可以给人才足够的发挥创造空间,而国内并不能做到资源合理分配。
对于一些年轻的科学家而言,想要申请科研基金可能还需要论资排辈。
北大天才许晨阳就曾说过:“国内所谓的“资历”就是熬时间。”现实是,一部分人不愿意等下去,或者说不知道要等到何时何地,自然而然就会另寻他路。
所以,尹希的话反应出来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如果这种现象没有改变的话,肯定会让很多留学生考虑去留问题。
虽然尹希表示不愿意回国发展,但他并没有彻底与母校断绝往来,这些年来中国科技大学也曾给他发出书面邀请,请他回国偶尔为后辈生们授课,他并没有拒绝,所以在中科大的课堂上,也会时不时地出现尹希的身影。
其实我们中国并不缺乏人才,而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给人才创造科研环境、留住人才、合理发挥人才的潜能,物尽其用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