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2月24日从银保监会获悉,此前引发热议的提前还房贷难问题目前已逐步缓解,当前各银行已推出提前还款相关服务方案,近期提前还款办结数量明显增长,办理时限有所缩短。同时,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对养老理财试点的下一步工作、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情况、新市民金融最新进展等重点、热点问题做出回应。
提前还房贷难最新进展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近日银保监会再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银行加快处理积压申请,做好提前还款服务。
针对近期反映较多的房贷提前还款难、预约时间长等问题,银保监会2月9日已会同人民银行召开部分商业银行座谈会,要求商业银行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上述负责人指出,商业银行正在优化相关金融服务,做好提前还款办理工作。
“有的银行制定了专门的客户提前还款服务方案和流程,统筹线上线下(行情300959,诊股)服务渠道,保证还款时间的可预期性;有的银行开展多渠道服务对接,设立房贷提前还款热线专席,为客户咨询及业务办理提供便利;有的银行在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部署提前还款预约功能,提升服务效能。”该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反映和了解的情况看,提前还款办结数量明显增长,办理时限有所缩短,提前还款困难的问题已逐步缓解。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指导商业银行依据合同约定做好房地产金融服务,畅通线上办理渠道,加快审批处理效率,做到客户少跑路、快办理。
同时,将继续加大对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消费贷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监管。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若有提前还贷或者其他金融业务需求,请向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情况,避免被不法中介机构误导,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养老理财产品规模突破千亿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主要包括商业养老金融和个人养老金制度。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此后银保监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并发布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配套政策。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商业银行已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超过2400万户;银行保险机构正在有序推出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可供参加人投资购买的金融产品。
中国理财网最新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月24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已从2月10日公布的3家公司、7只产品,扩容至4家公司、18只产品。对于养老理财下一步的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银保监会将稳步有序推进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健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
在商业养老金融改革方面,该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1月,特定养老储蓄业务余额263.2亿元;具有“稳健、长期、普惠”特征养老理财产品存续51只,47万投资者累计购买金额1004亿元;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实现保费42.7亿元,保单件数37.4万件,其中新产业(行情300832,诊股)、新业态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保单件数超过6万件,保费超过1.7亿元。
此外,商业养老金试点也于今年1月1日启动,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国寿养老保险公司已面向消费者开展业务,其他两家试点公司也在积极筹备产品。养老年金保险2022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42亿元,保单件数2252万件,期末累计积累责任准备金6659亿元;加上其他有养老保障功能的商业保险,商业养老保险期末积累责任准备金已超过5万亿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深化养老金融改革,督促试点银行安全稳健开展养老储蓄试点工作,引导理财公司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推动养老理财业务持续规范运作,支持养老保险公司建立与养老资金长期稳健管理相适应的机制制度,在遵守养老金融基本规律和建立健全风控体系的前提下,更为积极地探索商业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任务总体完成
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正式发布,资管新规从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做了要求,旨在防范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管新规原定的过渡期是到2020年底,2020年7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审慎研究决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全面落地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资管新规发布后,银保监会扎实推进理财业务整改转型。下大力气整治各类资管乱象,直击根源纠正资金脱实向虚与监管套利;组合出拳严惩违规,强化理财业务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发挥监管威慑作用;多措并举指导银行严格制定落实存量业务整改计划,稳妥有序加快个案处置。
截至目前,资管新规过渡期整改任务总体完成。上述负责人表示,银行严格制定报送理财存量业务整改计划,锁定待处置资产基数,多措并举推进整改落实,绝大多数存量资产已顺利处置完毕,总体完成过渡期整改任务。对于个别银行剩余的少量难处置资产,依规纳入个案处置,加快推进清理,总体进度优于预期,个案处置进入收尾阶段。
“新阶段对理财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如,理财产品体系不够丰富,服务百姓多元化理财需求有待提升;产品净值管理和披露不够规范,理财公司投研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投资者服务和教育工作有待强化等。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健全理财业务法规体系,强化理财专业化监管,提升理财行业基础设施能力,系统施策综合治理新阶段的新问题,进一步推动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市民金融服务取得阶段性进展
专项信贷余额达1.35万亿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保险机构推出新市民专项信贷产品2244个,信贷余额1.35万亿元;专项保险产品1001个,保险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2022年3月,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过去近一年时间里,各地银保监局大力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目前已有30个省级派出机构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出台专项政策文件。
在新市民金融的服务机制建设方面,除了政策体系支持,各地还推动新市民金融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推动“政务数据+金融数据”互联互通,建立新市民识别体系;探索“一网通办+异地通办”,让新市民金融业务少跑腿等。例如,各地银保监局积极联合地方政府部门探索构建新市民身份识别和信用评价体系,努力解决新市民征信、社保、纳税、公积金等历史数据积累少、评价难等问题。目前有15个省(区、市)正在探索建立新市民大数据平台。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地已在住房、就业、子女就学、健康基础保障、养老等重点领域初步建立起新市民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例如,在住房保障方面,银保监会推动各银保监局配合当地政府因城施策,积极支持新市民安居需求。该负责人举例指出,陕西银保监局指导银行推出“农民安家贷”“新市民安居贷”等产品,全年发放新市民安居贷款64.76亿元。
同时,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线上线下全面布局,提升新市民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打破户籍与社保限制,开发更多新市民金融产品。鼓励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推动新市民利好政策直达快享。鼓励信用办贷,破解新市民抵质押物难题。
此外,在维护新市民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全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政策宣导,上述负责人表示,银保监会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发挥网点渠道优势,组织开展新市民金融知识宣传33.6万次、覆盖6.27亿人次,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尽管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目前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一方面,银行保险机构对新市民群体的特征研究不够,新市民数据和信息的整合力度仍需加大,为新市民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不足;另一方面,新市民群体的就业范围覆盖行业较多,身份背景、学历层次、年龄阶段差异较大,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新市民的精准性、可得性、便利性需进一步提高。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指导派出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地方政府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新市民公共信息与金融信息共享整合应用,完善新市民信用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内部绩效考评机制,贴近新市民群体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构建新市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