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热点 父母育儿观念过时,还固执已见,我该闭嘴还是说服?

父母育儿观念过时,还固执已见,我该闭嘴还是说服?

观念的差异不是问题,怎么样达成一致的操作是大智慧。奶奶和妈妈的做法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妈妈抓住了这个出发点,强调了不穿衣服导致的长远后果,让奶奶意识到这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通过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巧妙地将自己的担心变成老人可以接受的理由。

通常情况下,老人带孩子是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当然这一点并不为儿女们所承认和接受,年轻的父母遵循的是自己所了解的育儿理念,所以容易导致两代人在孩子养育问题上出现“错位”。提出自己的意见是重要的,但是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年轻父母在给老人提意见的时候,需要牢记:

感恩先行

照顾、看护孩子是一件需要体力和精神全都参与的事情,而且持续的时间又很长,这对于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无论老人的照顾能力如何,首先要心怀感恩,因为他们暂时“搁置”了自己的需求,努力“搭把手”,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事论事

年轻父母对问题的纠正要具体,而且态度要像邱晨说的“温和地沟通”,不能直接否定老人的做法,更不能横加指责,而是要提出应该怎么做。否定的潜台词是在说老人不饿能胜任照顾孩子的工作,这会让老人产生挫败感。但是说具体的事,告诉老人怎么做,通常能被理解和接受。

不过分关注对错

无论是年轻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双方的做法可能存在差异,但我们是始终要牢记,我们有着共同目标,在出现做法不一致的时候,以这个共同目标为前提去沟通,就不会一味地强调对错了。

父母的观念,放在当时他们所生长的大环境,其实并不过时。只是现在的资讯更新地太快了,年轻的父母也在不停地追赶更新的育儿理念。当年轻的父母和祖父母发生矛盾时,那种僵硬地关系成了悬在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说一触即发,不说憋到内伤,如何“温和地沟通”才是年轻的父母应该揣摩的大智慧。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回忆和老人共处的日子,仍然能在他们的身上发现许多很好的东西,比如节俭、比如默默做事的踏实与务实,比如面对共同生活带来困境时的隐忍。这些难能可贵的东西,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品味去欣赏去珍藏,而不是觉得习以为常,不知觉他们的好。善意眼光的注视下,才有可能收获善意,所以当双方有冲突的情况下,及时“闭嘴”,事后“温和地沟通”才是最好的选择。

奇葩说第六季第23期的辩题,题目叫做“父母观念过时还固执己见,我该闭嘴还是battle?”

当这个辩题亮出的时候,对此最有感触的一定是作为刚生完娃的新手爸妈,什么时候和父母的矛盾最大,是当父母过去的育儿观和新时代育儿观激烈碰撞的时候,是父母用“过去我也是这么把你带大,你不也是好好的”试图说服你的时候。

闭嘴还是说服,新手爸妈一定有一肚子的苦水想要倒一倒。在这个辩题提出时,我的观念一直是当父母固执己见的时候,一定要和父母掰清楚,因为父母一些过时的理念需要被纠正。

但是,在听了邱晨的辩论后,我彻底地被说服了,“你所有的battle,都为对方既有的观点产生了抗体和提高了免疫。”爸妈原先没有这么执着于一个观点,但是你一反驳他们,他们就要疯狂的找更多更好的理由反驳你。比如“我就是这么把你带大的”这句话,就是和父母争论到最后,他们必用的杀手锏。

那新手父母要说了,让我说要引起家庭大战,影响家庭的和谐共生环境,但是让我不说,那孩子的健康、安全如何来保证?既想养育好孩子,又想打理好自己的工作,所有的新手父母都在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和老人共同生活,都会深受其恩泽,却也会饱尝其苦。

倾听老人背后的苦衷

我的孩子刚吃辅食的时候,就和孩子的外婆争吵过。我对我妈强调,要专门喂孩子辅食。可是老人家认为,孩子吃辅食,就是把菜和面煮得烂一点。而且她还有一套自己的说辞,就是最经典的那句:“你不也这样被我喂大的,不也挺健康的吗?”

说了几次没用后,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我妈做饭的过程,发现她不是不愿意听,而是不知道辅食要怎么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辅食。于是,我就买了可以现调的米粉,然后在自己给孩子准备果泥、肉泥的时候叫上我妈,甚至还给她做了一本菜谱,让她对照着做。慢慢地,也就解决了这个矛盾。

其实和所有的老人一样,我妈一直觉得“我能养大我的女儿,也能用同样的方法养大外孙”,所以对于自己的“过来人”经验,她是深信不疑的。在这种情况下,试图改变老人家的固有想法很有难度,相信这也让许多年轻父母感到头疼。

但是,通过观察后我明白了,我妈不是不愿意做辅食,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做,所以当我亲自示范给她看的时候,用这种示范代替说教的方式,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与其说我妈可以接受新观念,不如说她受到了尊重,我希望她改变的只是“如何做辅食”这件事,而不是针对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当年轻的父母觉得老人行为存在不妥的时候,更应该做的是去了解他们的难处,而不是去和他们争论。尽可能给他们做出示范,也就化矛盾于无形了。

与其“指挥”,不如亲自动手

我的邻居是一位90后妈妈,她说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婆婆动女儿的头发,因为剪得实在太难看了。她也多次和婆婆强调要带女儿出去剪,这让婆婆很不满。跟婆婆沟通无效后,她决定自己带女儿出去剪。

但是,到了理发店后她才发现,给孩子剪头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从进了理发店开始,孩子就一直不停地哭闹,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头发剪完。

回家之后,邻居主动和婆婆说了这件事,原来婆婆不是没带孩子去过理发店,而是孩子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她想到之前对婆婆的态度,感到有点自责,就主动跟婆婆说:“以后剪头发的事情您就别操心了,我给她做思想工作,我带她去理发店,您也正好歇一歇。”

打那以后,邻居说再遇到觉得婆婆在养育中做得不对的时候,她也不轻易地说婆婆不该怎么做了,而是选择自己先去做。比如带孩子去理发店亲自一试,她就感受到了带孩子剪头发的不易,由此减少了抵触和抱怨情绪。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体验,所以在抚养过程中,年轻父母与祖父母间才会有更多的互相体谅,产生更多的默契。现在部分年轻父母只擅长“动口不动手”,不仅对老人的做法挑剔、批评,而且不愿意亲力亲为,会招致老人反感,容易激化矛盾。

强调长远目标更有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这是年轻父母应该明确的认知,所以对于帮子女带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表达感恩的同时,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体谅他们的不易与艰辛,积极承担更多的养育责任,分担他们的养育压力。

甜甜一岁多,妈妈一直上班,都是奶奶在带娃。有一天回家,妈妈看到女儿没穿衣服,只穿着个纸尿裤在家附近玩。奶奶解释说,因为天气太热了,她觉得孩子一定也很热,就没给孩子穿衣服。妈妈感觉特别不舒服,就直接和奶奶说,不能不给孩子穿衣服。但是奶奶没有引起重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为了让奶奶重视这件事,妈妈和奶奶深入地谈了一次。她告诉奶奶,如果不给孩子穿衣服,孩子就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知道衣服遮住的地方是不能给别人看的。这对于女孩子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奶奶终于意识到穿衣服的重要性,不管多热,都会给甜甜穿个小背心再出去玩。

面对孩子穿衣服这件事情,妈妈和奶奶有着不同的角度和看法。奶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认为不穿衣服更凉快,想法简单而且能让孩子直接受益。而妈妈认为女孩子不穿衣服,从长远考虑不利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对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这是奶奶没有意识到的。

同时,这也反应了两代人对性别的关注明显不同,可能是奶奶以前的生活环境中,觉得小孩子不穿衣服玩很正常。但是经过妈妈的提醒,她立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愉快地接受了建议,并且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做法,育儿,观念,沟通,老人,新手,目标,父母,孩子,时候,观点评论,老人,父母,奶奶,婆婆,孩子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做法,育儿,观念,沟通,老人,新手,目标,父母,孩子,时候,观点评论,老人,父母,奶奶,婆婆,孩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做法,育儿,观念,沟通,老人,新手,目标,父母,孩子,时候,观点评论,老人,父母,奶奶,婆婆,孩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