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未来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教育则是保障人口素质的必要条件。可现在很多家庭都表示,培养后代成本高、学校要求繁琐,是阻碍他们积极生娃的重要阻力。
老板要求勤奋,老师又希望家长多参与陪读,对于大多数父母真是分身乏术。就连接送都是难题。这种背景下,课后服务的推出给了很多家长便利。可实行之后也出现一些问题。
5加2模式,即放学后2小时内可以继续呆在学校;每周至少5天需学校提供这样的便利,这就是课后服务的基本形式。
初衷自然是好的,但落实到各地具体的操作,满意度却存在极大的参差。有人表示学校每天只收几块钱,就有老师帮忙辅导作业,简直太好了。
但吐槽的声音也不少,最主要的两个焦点,便是费用和质量。起初原本是想进行免费服务,但对于很多地方,资金上存在难处,所以学校改为收费。
因为国内没有统一标准,有些学校的课后费用,令家长们难以认可。明明是全班几十人一起,如果去校外机构肯定会是“多人均摊”式的价格。
可是换成学校,算起来可能不比自己找私人机构便宜。上面要求学生们自愿选择,但落实到现实中,就可能变成家长们顾及班主任的“指标”,不得不参与。
比这更无奈的现象是,课后服务费的分配方式,使得一线教师拿到的加班费很少。如果可以选择,相信很多老师并不想为了这点钱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不能按时回家休息。
有些老师难免要将这种情绪带到课后服务的工作中,不是像家长想象那样,可以耐心指导学生们写作业。甚至有的家长反映,钱没少花还要看脸色。课后服务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
课后服务的初衷原本是给家长“减负”,但有些学校执行过程中,显然让它变了味。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杜海峰教授,在这次大会中谈及了这个话题。
他亲自参与调研,了解家长们更真实的态度,发现无论家长还是老师,似乎都有很多问题要反映。在家长看来,交了费用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控力差的学生等于玩了2个小时。
这样的话还不如直接去托管班。而一线老师也抱怨负担重,津贴和加班费不到位,很难有动力。有的城市经济水平高,工资倒是不差,但对老师提出非常多元化的要求。
术业有专攻,即便是多才多艺的小学老师,能力也有限。这些都是急需改进的问题。所以专家建议,将中小学课后服务,纳入“公家管理”的范围。
也就是说,不是由学校自己负责,而是交由当地进行更正规和统一的管理。先是在收费标准上有理有据,并尽量压低家长承担的部分,减轻家长负担。
其次,要解决师资不够的困难。教师平时的任务已经不少,他建议本地有高校的城市,考虑聘请大学里的老师。他们专业丰富,工作时间弹性又较大。
让学生们换换教师,体验不同风格,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同学其实也更有吸引力。最后,他还指出必须平衡村镇和城市在课后服务上的差距,向农村学校倾斜资源。
课后服务的效果,跟家长们想象中还是有些差距的。确实有家长直言,没有老师足够的指导和监督,这2个小时内效率更低。不仅吃饭不方便,回家后写作业完成时间还延后了。
部分家长开始希望取消这一环节。事实上,课后服务本身就是“自愿原则”,明确规定学校和老师不能强行要求学生参与。
只是,学生往往是每个家庭的软肋,名义上自愿,实际上不能轻易做“出头鸟”,已经成为很多学校的常态。
课后服务按照现在的趋势,取消估计不太可能。但相信它会继续朝着更合理和完善的方向发展,需要一定时间。
但话说回来,对学生群体而言,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力量。他们很快成长起来,如果培养方式不够人性化,对于个体的学习和成长会造成影响。希望可以早些解决以上问题。
话题:你对课后服务如何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