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论坛 财经 内地猴痘确诊病例3个月累计破千,首次报告女性患者,即将纳入乙类乙管

内地猴痘确诊病例3个月累计破千,首次报告女性患者,即将纳入乙类乙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猴痘疫情传播出现新趋势。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发布数据,今年8月,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猴痘确诊病例501例,并首次报告了5例女性病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在这501例确诊病例中,98.9%病例为男性,92.5%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目前已经感染猴痘的5名女性患者,发病前21天内均有异性性接触史,异性伴侣中3例为猴痘感染者、1例近期有出疹史、1例无猴痘相关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时代财经,猴痘疫情出现女性感染者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尽管从过往几个月的数据来看,猴痘主要的传播途径仍是男男人群的性行为接触,但理论上,当感染者皮肤疱疹破溃时,人群接触了感染者,就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异性性接触传播是完全有可能的。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联合制定的《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下称“《指南》”)指出,猴痘主要有两种传播途径,其中,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者食用了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则主要是通过接触猴痘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口腔分泌物、呼吸道飞沫、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床上用品)等,也可能通过性接触。此外,也存在母婴传播和院内传播的可能性。

《指南》同时指出,有三类人群更可能感染猴痘病毒,即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以及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随着未来感染人数的增加,家庭内这种密切接触后感染的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李侗曾对时代财经称。

而自6月以来,国内猴痘病例骤增,在过去6~8月这三个月内,本土猴痘确诊病例累计已经超过千例。具体来看,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6月中国内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7月新增报告491例,8月新增报告501例。

公卫专家常荣山对时代财经指出,“按照流行人群分类来讲,男男性行为猴痘疫情传播率最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从6月至8月的猴痘病例数据可以看出,病例数在持续增加。”

《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指出,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

自2022年5月以来,一些非流行国家也出现了猴痘病例,并存在社区传播。中国海关总署8月21日发布公告指出,截至公告日期,全球已有113个国家(地区)报告了89000多例猴痘确诊病例,包含152例死亡病例。

国内方面,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自2023年6月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以来,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先后报告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

鉴于猴痘疫情将在我国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开展猴痘疫情防控工作,9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这也将进一步加强猴痘疫情的防控。

“纳入乙类传染病以后,疾控部门将对特殊群体进行科普、防控,像防艾一样防治,全社会人群对此提高认知,或可在短期内遏制传播,将疫情扼杀于萌芽阶段。”常荣山对时代财经表示。

2023年7月,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猴痘防控方案》,该《方案》指出,各地卫生健康与疾控部门联合相关社会组织,应该充分借鉴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经验和服务模式,在MSM(男性性行为人群)经常出入的酒吧、会所、浴池等重点活动场所,开展同伴教育。借助大众媒体、MSM社交网站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重点人群防范意识,减少高危行为,引导有可疑接触史者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增强主动就诊意识。对一般人群则充分发挥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作用,开展猴痘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科学防范意识。

猴痘确诊病例数持续增长,公众更为关心的是,普通人该如何预防?

李侗曾告诉时代财经,“我们对已经出现病例的地区进行流调发现,总体来讲,除了性传播以外,其他密切接触者的感染风险非常低,对普通人的影响也非常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内地猴痘确诊病例3个月累计破千,首次报告女性患者,即将纳入乙类乙管

扬州城市论坛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内地猴痘确诊病例3个月累计破千,首次报告女性患者,即将纳入乙类乙管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内地猴痘确诊病例3个月累计破千,首次报告女性患者,即将纳入乙类乙管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