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曹德旺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中国民众不坏,坏就坏在精英。他为什么这样说?
要说起中国首富,浮现在大家脑海的或许是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又或是实业家李嘉诚,但要说起谁是捐款最多的人,一时间还可能想不起来有谁。曹德旺,一个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企业家,他不仅以商人的身份成为了曾经的中国首富,更是以捐款超过100亿成为了中国的良心企业家。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成功人生的曹德旺,居然在公开场合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民众不坏,坏就坏在精英。”此话一出,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不少争议,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曹德旺说出这样的话呢?这一切还要从曹德旺的出身和一生的经历开始说起。
曹德旺的经历可以说像电视剧一样富有戏剧性,又像创业小说一样励志,但却是真实发生在他身上。
1946年,曹德旺出生在福建的一个商人家庭,出生的时候他含着金汤匙,父亲是上海最有名百货商店永安百货的老板之一,母亲是地主家的女儿,曹德旺就是这个家里的小少爷,过得都是被人伺候的生活。
然而,由于战争的爆发,父亲在上海的生意受阻,一家人断了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动荡的年代,父亲保守起见,准备将剩下的资产带去福建老家,当时租了两艘船,一艘用来装物资,另一艘用来乘坐人。谁料那艘装满物资的船不幸沉了海,曹家一夜之间变得一穷二白。
父亲原来是上海大老板,如今却是成为上海谋生打工人,母亲带着6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养家的重担同样落在了年仅9岁的曹德旺身上。经过7年在社会上的摸爬滚打,曹德旺已经长成了大人,父亲带着多年来不多的积蓄,回到福州准备和儿子一起做个小生意。
倒卖烟丝、买卖木耳、水果、修板车等等,什么都尝试过,但什么都没有起色,转眼间曹德旺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几十年积蓄加起来共5万块钱。出生在商贾之家的他有着敏锐的嗅觉,拿着全部积蓄,承包了一家已经连续亏损多年的玻璃厂,仅8个月时间,实现扭亏为盈。
一次出差,玻璃厂不仅盈利,还将生意做到了国外。1984年,曹德旺前往南平出差,结束后他买了一把拐杖送给年迈的老母亲,中途他坐了一辆面包车,正准备上车时,前面司机突然大声提醒道:“小心点,别让拐杖打破了车玻璃!”
曹德旺心想着他就是做玻璃了,还赔不起几块玻璃了吗?他随口就问了句一块汽车玻璃多少钱?结果对方告知他几千块!在那个年代几千块的购买力相当于如今几万块,曹德旺惊呼,这简直是暴利!为什么如此贵?经过几番询问才得知,国内的汽车玻璃几乎都是进口,以垄断的形式存在,还不是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曹德旺决定自己研究汽车玻璃,让中国人在玻璃上不受制于外国。
将玻璃厂正式更名为“福耀玻璃”后,曹德旺为打开市场亲力亲为,陪客户喝酒、引进国外玻璃维修的装备等。三年时间,让福耀玻璃在中国站稳了脚本,供应量超过了日本,打破了外国玻璃在我国的垄断局面。
不仅如此,曹德旺还特别注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将赚到的钱捐款给贫困山区、灾区,修建希望小学等,迄今为止,捐款总额超过100亿。这样看来,曹德旺也是社会上的精英,他为何要说出那样的话呢?
现代社会,精英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道德为根本,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顶峰极致,然后反哺社会,像曹德旺这种企业家。另一种是以利己为基本原则,有着高学历、高智商、善于伪装,当着面一套,背着面一套,不以提高群众为己任,而是利用群众为自己牟利。
第一种精英能给人树立好榜样,但第二种“精英”却起了坏的导向。民众又有什么错呢?只是效仿了那些“精英”的错误示范,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了一个利己主义者。
高知分子就是典型的社会精英,其中也分为两种,有社会责任感的知道感恩社会,报效祖国。没有责任感的,以自我利益为中心,跟随利益随风倒。曹德旺所说的坏的精英就是第二种,名利面前,迷失了自我,诱惑面前,丧失了本心。不要明知自己的“坏精英”,还用自己的身份带坏别人。
中国向来就不缺精英,但正如曹德旺所说的那样,缺少的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精英,缺少能引领大众积极发展的精英。#人物#
人物_书曻_2022年10月27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zcslt.com/n/a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