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图虫创意
阿里巴巴终于熬过了至暗时刻。
11月17日,阿里巴巴公布截止2022年9月30日的2023财年二季度业绩。数据显示,本季度,阿里营收2071.8亿元,同比增长3%,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338.2亿元,同比增长19%。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阿里对外又释放了一个消息,“在正式完成转换香港主要上市之前,我们还需要制定并向股东提交审批一份新的员工持股计划,以遵守香港新修订的规则。公司将不会按原计划在2022年底完成主要上市。”
在“降本增效”的驱动下,公司现金流进一步优化,自由现金流为357.0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22.39亿元增长61%。这一季度,阿里继续人员优化,3个月内员工数量减少了1797人。上半年,阿里巴巴员工总数减少了13616人。这意味着,今年以来,截至2022年9月30日,阿里巴巴共减少了超1.5万名员工。
蒋凡上任近一年,海外电商静悄悄
从具体业务来看,该季度阿里巴巴来自中国零售商业的收入为1312.22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319.46亿元下滑1%;客户管理收入同比下滑7%,淘宝和天猫的在线实物产品GMV(剔除未支付订单)同比录得低单位数下降。
与社会消费关联密切的阿里电商业务不容乐观。对此,阿里财报重心向用户粘性和高价值倾斜,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12个月,在淘宝天猫消费超过10000元的消费者维持在约1.24亿且留存率达98%,连续三个季度保持高留存率。
国内商业的亮点体现在直营业务的增长。其中,盒马线上订单收入占比保持在65%,截至2022年9月30日,不包括开业不到12个月的门店,绝大多数盒马门店的现金流为正。侯毅此前也在供应商大会上表示,盒马的盈利近在咫尺。
在国内商业业务进入存量市场后,海外电商业务自然被寄予众望。
2021年12月,阿里巴巴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大调整,蒋凡被调任“海外数字商业”负责人。如今,蒋凡任职近一年,外界并没有看到阿里海外电商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当国内巨头纷纷开展出海业务后,阿里反而成了较为低调的一员。
财报显示,本季度阿里国际商业同比增长4%达157.47亿元。其中,国际零售部分增长3%,国际批发部分增长6%。整体来看,海外数字商业板块业务在阿里的收入占比为8%,这个成绩在阿里体系内不算乐观。
如今,海外电商市场的目光聚焦SHEIN和拼多多旗下的TEMU。今年9月,拼多多推出了海外电商平台,以低价攻入北美市场,与SHEIN展开正面对战;TikTok也在海外多国开疆拓土,在印尼上线官方商城,筹备进入西班牙市场;在Shopee经历了裁员风波、业务收缩后,阿里旗下Lazada也没有趁机扭转在东南亚的掉队局面。
本地生活持续增长,云业务后劲不足
对于阿里来说,好消息是本地生活的增长势头。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本地生活业务营收130.73亿元,同比增长21%。
阿里方面解释称,截至9月30日,本地生活服务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5%,主要由于高德订单增长以及饿了么业务运营的改善。
在滴滴出行遭遇罚款后,高德无疑是最具优势的上位者。近期,高德进军自营网约车。10月26日,高德旗下自营运力平台“火箭出行”出现在高德地图在北京的打车平台上,目前提供价位最低一档的“经济型”约车。
另外,本季度饿了么开展了“限时免单”营销活动,平台的GMV和平均订单金额有所提升。
7月底,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公开信中明确指出,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是公司的三大战略。云业务也被看作是阿里的第二增长曲线,但从本季度财报来看,云业务陷入了增长乏力的困局中。
阿里云第三季度营收为207.57亿元,同比增长仅4%,低于市场预估的211.1亿元。
相比过去两位数的增长势头,阿里云增速放缓。财报披露,阿里云来自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同比减少18%,而非互联网用户增长比较缓慢。